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向各位读者推荐《人民公仆张鸣岐》一文,该文值得一读。张鸣岐同志在抗洪抢险一线不幸以身殉职的事迹已经通过各种新闻传媒在全国广泛传诵.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张鸣岐同志对党、对人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无限忠诚;他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党和人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始终如一地贯彻党的宗旨,心里总是装着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神圣义务;他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职责,哪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为党和人民的 利益贡献了全部聪明才智,直至英勇献身。他的事迹值得全体党员、干部、全国人民学习。得知张鸣岐同志遇难的消息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代表江泽民、李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分别给辽宁省领导同志打电话,对张鸣岐同志以身殉职表示哀悼,对张鸣岐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亲临锦州,高度赞扬张鸣岐“这种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目前,一个向张鸣岐同志学习的热潮正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兴起。  相似文献   

2.
《学习导报》2012,(23):1-1
大会闭幕以后,很多同志将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将要分赴各个战场。同志们到各地去,要宣传大会的路线,并经过全党同志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正"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1987年,当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由中国走向世界乐坛时,不到17岁的我从粤西来到花城广州,走进小平同志题写校名的中山医科大学,开始漫漫的医学之路,人生梦想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成长。  相似文献   

4.
党的生活三题方世辰“同志”,你哪里去了?建国前后,相当一段时间社会上最流行最普遍的称呼是“同志”,不论熟识与否,均以“同志”称之。年少者称年长者为“老同志”,年长者称年少者为“小同志”。革命战争年代,当天各一方的战友重逢时,当两位素不相识的地下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李宗彦 《新湘评论》2014,(13):49-49
据刘少奇秘书回忆,有一次在家里,工作人员向刘少奇报告工作,喊了一声委员长,刘少奇不搭理,等叫到第三声“委员长”时,刘少奇说“以后不要这样叫了,叫同志多顺口啊!”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几年间,刘少奇担任多个要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称呼他“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6.
<正>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新号召、新要求——“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响在耳畔,振聋发聩,让我们瞬间想到了1949年3月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进京赶考”之路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的“两个务必”号召与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相似文献   

7.
1 1951年,祖国人民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战地去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团长是中共中央委员、宣传部副部长廖承志,副团长是陈沂和田汉。   朝鲜广大军民,从最高层的领导到基层干部,凡是接触过廖承志同志的,都说:“廖承志有政治家的思想,外交家的风度,诗人的气质,作家的语言。”   那时,新中国刚刚诞生,我从前方战斗部队被选派到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工作,负责筹建总团宣传处和文工团。至今,还记得在北京建团时发生过的两件小事。一件是廖承志主动提出要向志愿军总部献锦旗并为彭总赠送一件礼…  相似文献   

8.
秋末冬初,延安不停地刮着北风。 正午时分。凤凰山依山筑建的那座地主宅院的高门楼大门,“吱——!”地被风吹开了。警卫战士忙走了过去,想给术门加闩再关紧。内室却传来了几声亲切的话: “小同志,让敞开咯。你们团长不是说要来吗?” 随着话音,毛泽东披着粗布棉衣,出室立到了院中。 “主席,你被吵醒啦?” “啊?不,不。哎,睡不安神啦!”毛泽东倚着门框向延安老城望着,说:  相似文献   

9.
吴长利 《求贤》2012,(12):53-53
“你应该冲去,这个时候就需要党员上。家里你放心,有医院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心,困难我们娘俩儿能克服。”这是妻子在我援疆临行前对我说的话。1998年3月,我们医院接到上级的指示,要派一名泌尿外科副高职称以上的同志去支援新疆。当时科室里符合条件的同志共有7名,我是其中唯一的党员。经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放弃去美国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不管您相信不相信,十年前的香港有一个现象是千真万确的:那时,有许多香港人不知道中国除了北京、上海、广州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地方;整个中国都被叫作“乡下”,见了从大陆来的新朋友就会问你一句:“你乡下是哪里?”这些香港人并不是没见过世面,他们可以清楚地向你介绍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乡下”太穷了,太远了;因为隔了一、两代人,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太少,感觉太陌生啦!香港属于中国,可是当“九七”回归正式摆到桌面上之后,香港人的心理大多经历了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就象一个长期被…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3,(3)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从那时起,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的名字便深深镌刻进中国人民的心中。岁月如梭,潮涨潮落,40年时间过去,无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雷锋精神却牢牢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之中,根深叶茂,蓬蓬勃勃,成为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  相似文献   

12.
同“倔老头儿”能不能交上知心朋友,有两种回答:一种是能;一种是不能。究竟能不能?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我常听到有的同志说:“同倔人没法交心。你说什么,他都不言语。高兴了,哼一声;要是不高兴了,他一句话都能把你撞到南墙根去,你说怎么交?”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只有让事实来给我们做回答。  相似文献   

13.
舍“家鸡”、求“大雁”杂谈王承舜春秋战国时期的田饶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家,他投奔鲁哀公多年却不受重用,只被吩咐干些鸡零狗碎的杂事、据《新序·杂事第五》载:有一天,田饶背着行李来到堂上,对鲁哀公说:"我来向大王告辞。"鲁哀公吃惊地问:"你要去哪里?"田饶...  相似文献   

14.
白林  许倩  朱艳 《求实》2003,(Z1):110-111
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夕,为防止和克服党内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错误倾向,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他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独有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处于一个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是凭借牢记毛泽东同志的告诫,凭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凭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战胜了许多“糖衣炮弹”的袭击,顺利地完成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5.
“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能骂他们,因为他们是主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的几句名言,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均设在延安,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所窝洞内办公。1941年夏日的一天,延安公安保卫部门向毛泽东汇报一个情况:清涧县有一个农妇的丈夫被雷电击死,引起她的悲伤,她却大骂“世道不好”、共产党“黑暗”…  相似文献   

16.
1948年 1 2月 9日 ,成都特种刑事法庭两名武装法警来将军衙门特委会监狱提审在学生运动中被捕关押的肖德孚和蒋德心去督院街法庭受审。两人被戴着手铐押出监狱 ,当行至祠堂街时 ,碰见同学陈可站在一个店铺外 (“老王”在该店内买香烟 ,陈站在店外等“老王”) ,蒋德心知道陈可和“老王”是革命同志 ,没有吭声。肖德孚不认识“老王”只知道陈可是华大同学 ,才叫了声“陈姐” ,说 :“我在特刑庭 ,天冷了 ,请你叫家里给我送衣服来。”肖德孚没有感情激动 ,更没有去拉陈可的手哭叫 ,陈可也从未向任何人说过有感情激动、拉手、哭叫这类事情。当时…  相似文献   

17.
正我珍存着一支老牌的永生金笔。每看到它,总使我想起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并在心底深处掀动着难以抑制的情感波澜。那是1984年的春节团拜会。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4楼会议室,桌上摆着些许瓜子、花生、糖果。每人座前摆放着一杯茶水和一支永生金笔(也有英雄金笔)。在同志们的欢声笑语中,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部长王一宁致辞:"同志们,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到了,我代表部领导向全体同志及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不久,陈云同志奉命从沈阳调到北京,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主管财经工作。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百事待兴。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陈云同志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由于劳累过度,面庞越来越消瘦,健康状况令人忧心。跟随陈云同志工作当年的朱骅是位老同志,自己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但他到北京去看望老首长的时侯,目睹陈云同志生活如此艰苦,心里很难受。于是购买了一些补养品送去,想给陈云同志的身体以裨益。他这种完全出于深厚纯朴阶级感情的作法,却没有料到会受到陈云同志极为严厉的批评。 陈云同志问道:“买这么贵的东西,钱从哪里来?”朱骅同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陈云同志继续说下去:“如果你用个人的钱买,我只能劝你不要这样办,但无法进行批评。可是现在的供给标准很低,补贴费很少,你没有这样多的钱。如果  相似文献   

19.
沙家店战役的第三天,周副主席在梁家岔沟口忙着安排慰问从前线下来的伤员。猛拾头,看见沟底大树下搁着一副担架。周副主席快步下到沟底,走近担架,揭开被单一看,见担架上睡的战士大腿负伤,因流血过多,已昏迷不醒。担架跟前有两位老乡,一位捂着肚子趴在地上,一位蹲在地上唉声叹气。周副主席指着那位蹲着的老乡说:“这位同志伤很重,请你快些把他抬到后方医院去吧。”那位老乡指着趴在地上的那个人说:“他得了肚子痛病,一路直嘶声,走到这搭孬好抬不动了,我也急得没法子。”周副主席立即对身边的警卫员说:“你快把这位老乡送到医疗站去看看。”警…  相似文献   

20.
《古今谭概》里有这样一则故事:隐士在街上碰见一个乞丐向路人讨钱,声音很凄婉,却没什么人搭理他。于是隐士跟乞丐说:“喂,叫花子!这样要饭,鬼才睬你呢!不如叫我一声太史公爷爷,我赏一百块铜板给你。”乞丐觉得这笔生意不错,赶紧连叫了三声“太史公”。隐士一听,高兴得要死,连钱带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