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近代中国的新闻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撞击、融会、整合的历史阵痛中诞生,形成了由内部封建制诸因素、西方列强的发展与扩张以及基督教东进等社会历史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畸态现象。解读此现象,对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当代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传播权的掌控、新闻霸权、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报道以及更新新闻传播理念,实现与国际化的顺利接轨等都有现实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实现着民族的和平崛起。大国崛起的过程是不断融入国际秩序的过程。回顾中国与国际秩序关系发展的历史,总结现实的发展状态,能够为我们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中进行科学定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治思想并加以系统论述的是先秦儒家。古代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德化为本,以刑弼教;治人优先,修身为要;富而后教,教而后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现代德治思想,从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出发,赋予了德治以社会主义的时代新意。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不会冲淡“依法治国”,讲德治也并不必然导致人治。正确处理好官德与民德的关系,道德继承与道德创新的关系,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是德治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谭学秋 《理论月刊》2002,4(12):49-51
本文分析了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巨大差异,指出现实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而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处于同一历史时代,担负着相同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张学礼  杨博 《前沿》2011,(8):130-132
根治海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在共和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河北省是根治海河工程的实施主体。本文主要从政治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施工组织形式、发扬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精神等角度分析了根治海河工程的历史经验,并对新时期借鉴根治海河的历史经验,推进当代水利建设事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认识文化问题既要在一般范畴中把握其共性,又要在特殊视角中把握其个性。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难以避开政治价值寄托而造成思想导向问题,方法选择而造成唯物与唯心之争,脱离实际而出现过度学理化倾向。文化研究中存在言与意的偏差、形与神的分离、动与静的割裂、本与末的倒置,这是造成文化研究结论多样化的重要原因,确立辩证思维范式、系统抽象范式、科学逻辑范式和常态结构范式是消除这些偏差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要从解决小产权房的整套方案公布之日起对占用农地建设的小产权房画一条线:此前为历史问题,此后为现实问题。对于现实问题,一定严惩不贷  相似文献   

8.
回顾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历史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我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反腐倡廉建设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面对当今腐败问题的新特点、新变化,单纯依靠惩罚已不足以遏制腐败,必须从源头抓起,重视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道德典型异常富有的国家。在丰厚的典型文化的驱使下,不同时代以不同的典型型式引导着人们。反思和批判典型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努力开创一个道德典型的新时代,确立新时期的引领社会的道德典型,对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和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都是大有借鉴意义和启迪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苏瑞莹 《前沿》2013,(15):8-11
契约文明尤其是契约法文明,在西方法治文明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发展进路.为此,以契约文明为视角,对中国法治建设遇阻的历史根源进行剖析,以期对当下中国的法治文明建设提供更为清醒的认识和明晰的理路,无疑是我国当今法治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乡村战略的历史脉络,乡村战略历经思想解放、政治重构、经济提升及全面振兴四个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建国七十年乡村发展战略的系统总结和升华,是我党乡村政策思想历史性跨越,是新时代下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平稳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  相似文献   

12.
到贵港旅游,您会被贵港市人民的纯朴、热情所吸引和感动;走进贵港的旅游“重镇”——素有“苍苍森八桂, 悠悠江水平”之称的桂平市,在众多的景区景点之中,您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轮辙,在旖旎而又神奇的情境里穿越历史,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70年前的“七七事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70年后的今天,回顾历史,抚今追昔,既有宝贵的经验、沉痛的教训,但更多的是深刻的历史启示和对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现实思考,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前提之一是厘清历史与现实两种不同语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比较发现,尽管在两种语境下其目的和动力相同,但大众化的时代背景、对象以及途径方法均发生深刻的变化.照搬历史经验已无法有效解决这一崭新课题,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吴璇  刘衍峰 《新东方》2023,(1):83-88
马克思系统梳理了以往哲学有关人的主体存在问题,深刻阐明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主体存在之基,从而奠定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石。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批判和清算,摒弃了唯心史观将历史进程抽象把握为精神意识和英雄“个体”的自我实现,科学阐释了人民主体思想生成的逻辑进路,将历史发展的主体确立为人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为价值所指,以人民是共享发展的利益主体为价值导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归宿,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根植于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理性。现阶段能否抓住这一历史理性,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理性相结合,统一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妥善应对和处理岛屿等领土争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应对岛屿争端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对于新时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最终妥善解决纠纷,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粤人下南洋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人种文明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粤人下南洋时我们的现实启迪有:广东要进一步密切与东南亚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挥南洋粤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改善南洋粤人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回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三大波次改革的历史轨迹,我们既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曲折历程,更能够深刻地体会由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所产生的无比自豪,还可以从中总结提炼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之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拥护、支持改革并凝心聚力地投入到改革之中去。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诞生地,而在现实的历史中生成的"社会"概念,已成为考察唯物史观的崭新视角."现实社会"是马克思的早期"社会"概念及其原则的具体落实和实现.通过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并对"社会"进行现实性、实证性和具体性考察,马克思发现并阐明了"现实社会"的"两大起点":现实的个人是社会的逻辑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的历史起点.唯物史观体现了"社会"的逻辑起点与历史起点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