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推动乐山中心城区从中等城市向产业化大城市跨越,到2020年乐山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实现沙湾区、五通桥区与市中区连为一体,必须要加快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同城化步伐,必须加快建设新的城市干道,构建大城市发展交通主骨架。目前,乐山城市干道建设推进中存在建设资金短缺、用地指标紧张、部分道路回购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要按计划强力推进,多渠道筹集资金,分层级保障土地,按责任落实分,规范管理体制,完善道路偿债机制。  相似文献   

2.
青江新区,位于乐山中心城区西北部,嘉州片区(商务文旅功能区)中心位置,即成绵乐城际铁路乐山站区域,规划面积5.3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5平方公里。作为乐山市重点打造的中央商务区和城市新中心,其定位为城市通达地、都市商业核、生态居住区、文化魅力窗。青江新区商业开发以"大商圈、新中心、多聚集"为发展目标,以"秀山水、乐新城"为发展主题,"一心、五区、双轴、双环"为整体发展结构,其主导功能为商业商贸中心。青江新区以"时尚"命名,更担负着展示乐山门户区、重塑乐山城市形象的重任。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生态宜居的现代之城、厚积薄发的机遇之城、潜力无限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乐山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  相似文献   

4.
结合近十余年乐山中心城区城市交通发展和管理取得的成效,认真分析目前城市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建立工作机制、强化交通法规宣传、完善城市交通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交通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心城区交通管理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围绕把乐山建设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南部中心和百万人口大城市目标,必须依托乐山优良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创新发展思路,改善城市布局,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宜居乐山。  相似文献   

6.
创建乐山生态旅游城市、人居环境典范城市是市委、市政府在中心城区城市建设与发展上确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城市绿心建设又是创建生态旅游城市、人居环境典范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委、市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城市绿心名符其实"绿"起来。市中区通江镇境内有8.7平方公里林草地被纳入城市绿心。自1999年以来,通江镇在城市绿心带内进行四旁植树20多万株,绿化荒山荒坡1300亩,实施退耕还林1000亩,查处乱砍滥伐24起,扑灭森林失火25起,为城市绿心的管护与建设做了大量  相似文献   

7.
建区二十余年来,乐山市中区卫生事业以城市卫生、农村卫生,公共卫生为重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区已形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遍布城乡,辐射全区,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医疗,防保、卫生执祛体系和以专科为特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办医办院格局。城市卫生初见成效。初步建成覆盖中心城区人口的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相似文献   

8.
打造成都平原南部中心城市,乐山房地产行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良好的势头,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一步,乐山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加强政府调控,盘活存量土地,开发特色房地产产品,构建科学的房地产格局,增加住房的民生功能,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2002年就已进入“四川乡镇经济综合实力500强”行列的乐山市市中区通江镇,位于乐山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东临岷江,西傍青衣江,面积53平方公里,总人口已超过10万人。随着乐山城市新区的不断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通江镇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城镇已初现轮廓。200  相似文献   

10.
夹江要打造四川县域经济强县,应加快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创新改革的试验示范区、乐山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门户区、四川综合交通次枢纽的物流区、乐山中心城区的组成区,实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改革开放明显突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6月20日至21日,乐山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协商在创建国际旅游城市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作用。乐山富有历史文化底蕴,中心城区座落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古城建设依山傍水,城堤合一,倒影萦回,凤凰展翅,别具风采,乌尤离堆、乐山大佛、麻浩崖墓,乌尤寺、凌云禅院,东坡楼、灵宝塔、沫若堂,文庙、万景楼,上至战国、秦汉时代的石刻、古墓群,下到民国年间的名人旧居,隋唐以来的古窖址、古佛洞、摩崖造象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丰厚的人文资源,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现实与历史一脉相承,古城、江河、大佛、绿心、山水融为一体,名山、名佛、名人、名城交相辉映,构成了乐山特有的地方文化气质和神韵,1994年,乐山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2.
乐山市市中区自1985年建区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不断探索、总结适合市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到1997年,第四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依市兴区、服务一点、开发一圈、富民升位”的经济发展战略。“依市兴区”即依托乐山中心城区的经济、科技、信息、人才、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和辐射功能,以城市需要、市场需要确定发展方向,构造经济结构和布局;“服务一点”即围绕中心城区,搞好服务,巩固现有经济领域,谋求和拓展新的经济领域;“开发一圈”即依托中心城区辐射功能不断扩大的总趋势和市构建一圈的思路,由开发“三区”扩展到沿成乐、乐峨、乐五、乐井公路的环一圈经济建设;“富民升位”即通过努力,使市  相似文献   

1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是川渝两地高质量发展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乐山是四川经济版图的潜力股,日趋雄厚的城市硬实力和软实力进一步夯实了乐山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基础。但乐山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更好更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乐山应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速融入成都都市圈;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聚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智"造强市;增强人口流失危机意识,加快人力资本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管理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和领域。成都创建文明城市的失利,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城市管理没有形成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乐山的城市定位是国际旅游城市,因而我们必须从成都创文的失利中反思乐山城市管理,正视现实,查找问题,加强对城市管理的宏观和微观管理,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化进程,有规划、有目标地常抓不懈,为建设“中国第一山”和最美丽的城市夯实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建设乐山旅游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跨世纪发展重要战略决策。建设乐山旅游城市,必须要有良好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二、三产业。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需要,更是旅游城市建设的需要。弄清旅游城市辖区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环保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乐山旅游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配套措施,对于加快乐山旅游城市建设和实现全市经济跨世纪腾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乐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中心城区共投入17亿元,大规模地建设改造城市道路,城区道路总长已达160公里,面积26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公路交通大为改善,1998年末,市境公路通车里程达2874公里,等级路1332公里,公路桥梁709座,投资18亿元的成乐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市已初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现代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在实现程控电话之后,又基本建成光纤通讯网络,全市安装电话机总数达14.8万部,移动电话用户4.3万户,无线电寻呼用户11.5万户,国际国内长途电话都可直拨。在即将跨入的二十一世纪,西部大开发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热点,乐山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要先行建设,  相似文献   

17.
立足乐山建设"增长极、次枢纽、南中心、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提出了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突破点,提升城市地位、建设经济强市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乐山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按照城市规划,乐山将建设成为成都经济区南部中心,力争到2020年建成占地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大城市。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矛盾最突出、处理最棘手和最易引发群体事件的问题就是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保障,必须切实做好,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中关于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中必须设有旅游娱乐场所和旅游购物场所的要求,乐山需要规划建设一条旅游文化街,同时也是适应乐山旅游层次发展的需要。 一、建设乐山旅游文化一条街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乐山建成生态城市、旅游大市和经济强市的跨世纪发展目标,振奋人心,抓住了发展乐山经济的特色,完全符合乐山发展的实际,全市人民必须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建旅游大市必定要大力发展我市的旅游经济,使其  相似文献   

20.
乐山市城区的尖子山酷像"睡观音",开发这一旅游资源,将产生继凌云睡佛沉寂多年之后的再次轰动,点燃乐山旅游又一把火,由此"峨眉天下秀,观音护嘉州;坐佛镇千载,任凭江水流"将成为乐山文旅新"名片",乐山大佛与观音同在一个城市,成为世人瞩目的祥瑞之地,对助推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建设的意义重大。因此,从乐山及峨眉文旅经济大环境中来考虑,精心策划,包装宣传,统筹开发,打造乐山文旅经济新的亮点,推动乐山文旅经济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