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的中国人把音乐抬高到了整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地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沦语·泰伯》),他认为音乐成就理想人格,使人自我完善,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因为中国人认识到礼治是偏于理性、外在和他律的。礼主要用于使人知道人之间秩序的等级,所谓“礼者别宜”即是说礼是用于区别尊卑贵贱、长幼男女的。  相似文献   

2.
春节快到了,许多乡民向我道出忧礼的苦衷。一位乡间小秀才诙谐陈词:“天上星星数不了,乡下礼节知多少?”孩儿出生有“满月礼”、“剃毛头礼”;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见面礼”、“订婚礼”、“结婚礼”;此外,还有“生日礼”、“节日礼”、“祝寿礼”、“丧事礼”、“建房礼”、“乔迁礼”、“升学礼”、“参军礼”。尤其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些农户购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或耕牛生下一头小牛犊,亲友也要出礼贺喜……随着礼节的名目与日俱增,礼额也在逐步升级。一般农户每年出礼都在20次左右,有的礼金竟占去全年纯收入的70%。…  相似文献   

3.
礼仪漫画     
礼者,敬人也孔子曾说":礼者,敬人也。"可见,礼的本质在于尊重。在当代社会,人际交往应当以尊重为本。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尊重社会。礼者,养也在《荀子·礼论》里曾有论述:"礼者,养也。"它的含义是:学礼、守礼可以内强个人素质,进而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礼者,节之准也荀子在谈到礼的具体内涵时曾强调:"礼者,节之准也。"此话的含义是:礼,就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他的这一定义,至今仍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4.
“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义利之辨”发端于春秋时期。《中庸》中说:“义者,宜也。”义就是适宜、应当、适当的意思。《左传·隐公元年》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可见,春秋时期所谓的义,意为行为或断事适宜于礼,义作为适宜于礼的道德要求,其一般含义就是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礼制,达到“义节则度”。而“利”单指个人利益、功利,是与礼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谈到礼,人们马上想到礼节、礼貌、仪式、仪表等文明行为规范;而一提到中华传统礼德,就有人视其为"枷锁""束缚",对之"嗤之以鼻"。这种对中华传统礼德的误解,令人唏嘘。其实,中华传统礼德的内涵相当丰富。中华传统礼德的内涵《说文解字》载:"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最早是祭神祈福用的礼器,引申为敬神的一种心态和秩序,后由礼引申为礼仪法度,再引申为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礼,是区分人与动物的规范体系。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什么?《礼记·曲礼》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  相似文献   

6.
<正>一些礼俗在现代化进程中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和观念,加之全球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各种思潮迎面扑来,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对传统的守望,使人们时不时把"礼"拿出来与西方文化做个对比,总认为别人的文化比我们的"礼"好,其实不然,中国的"礼"中有许多优秀的因素是西方文化所不可比拟的。在当前的国际大趋势中,我们应增强文化自信,在法治社会建设中,更应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礼俗观念与法治社会相融合,发挥其优势,摒弃其劣势,使中华文明绽放  相似文献   

7.
刘伟 《世纪桥》2012,(19):20-21
郭店儒简认识到礼的重要性,指出礼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礼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也是一种恭敬的行为。郭店儒简中出现将"礼"视为内在恭敬之心的倾向,后世的孟子就将这一认识向前发展,指出"恭敬之心"就是礼。  相似文献   

8.
“礼尚往来”,人之常情。然而,“礼”随“长”涨,就发人深思了。这里的“礼”显然成了一种“拍马”、“奉承”的货色。 礼随“长”涨,并非笔者的信口胡扯,而是有事实为证的。据报载,某地一位县长的父亲因车祸不幸去世,尽管这位县长告诫身边的工作人员不要声张,但送礼的还是接踵而至。面对推辞不掉的“礼”,这位县长只好要求县政府办公室指派专人现场办理,将“礼”详细登记。事后,对所有的礼  相似文献   

9.
杨淑明  朱平 《理论学刊》2006,(12):100-101
一、孔子“礼”的思想辨析孔子“礼”的思想,上个世纪初以来常为人所诟病,有人甚至得出孔子“复礼”就是复辟西周奴隶制的结论;即使有些对孔子有较高评价的人,在“礼”的问题上也难脱臼于“保守”之论,并进而认为孔子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在笔者看来,孔子的“礼”不仅不保守、不落后,而是与时俱进,充满了人本主义的意蕴!众所周知,孔子以前的“礼”是自夏、商、周以来所形成的一套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勿失其民者也。”[1](《昭公五年》)到了周代,“礼”已是一套成形了的制度、规则,已经具有“习惯法”的功能,已经成…  相似文献   

10.
王守玉 《理论建设》2011,(5):102-105
孔子之后,孟子重仁,苟子隆礼,视为通论。孟子虽重仁,其于礼亦有创见。孟子于实质上释礼,为礼寻找内在心理的依据,礼为“仁义”之节文。为适应时代,为礼增添“权变”之内涵。礼有两个维度:一为伦理道德之礼,另一为政治理想之礼。  相似文献   

11.
赐茶(三)     
《新湘评论》2013,(2):58-58
慰问赐茶。这有些类似现在的见面礼物或问候礼物,如朝贺时赐茶,《宋史·礼志》载:“中兴仍旧制:凡宰相、枢密、执政、使相、节度、外国使见辞及来朝,皆赐宴内殿或都亭驿,或赐茶酒并如仪。”  相似文献   

12.
在孟子著名的“四端”说中,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改变了礼在孔子语境中的内外双重向度,而力图予以完全心性化的注解.孟子对礼的限定,虽然带来了表述上的便利,但实质上却也极大地压缩了礼的内涵,从而带来了自身理论上的困境.在“四端”之中,礼没有独立、完整的涵义而辐辏于仁、义,其价值的体现要落实在二者之上.  相似文献   

13.
礼节礼仪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亲朋好友间的相见时,也惯以拥抱为礼,或吻面颊的亲吻礼。台湾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时,一般惯施吻鼻礼(即用自己的鼻子轻轻地擦吻来宾的鼻尖),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湾信奉佛教的人社交礼节为双手合十礼。  相似文献   

14.
杨国英 《当代贵州》2014,(29):59-59
正在中国礼制文化的儒家化过程中,儒家整理了很多文献,也发挥了自己很多的见解,编订了不少重要的礼书,最后合成为《周礼》、《仪礼》、《礼记》。从西晋开始,朝廷就按照这些礼经里面的一些结构框架来编制国家的礼制,如根据吉、嘉、军、宾、凶"五礼"制定礼仪。自此以后,大约每个朝代都会根据自己的要求对"五礼"重新编制、修改、调整。像中国文化这样把繁复、冗杂的礼仪编成一个整体,编制出"五礼"这样一个系统,并且在两千多年里传  相似文献   

15.
民间婚丧嫁娶以礼祝贺本属正常,但现在“礼金”的名目却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子女升学、乔迁新居甚至于小姨子、小舅子等结婚都要通知大家以礼相待。因为这个“人情往来”,使很多人为  相似文献   

16.
《管子·牧民》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尽绝,就会使国家由倾到危,由覆到灭。古人将“礼、义、廉、耻”放在立国安邦的高度,足见其重。当前,在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下,  相似文献   

17.
对孔子为政说给予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历史唯物主义评说,从中寻及与现实契合之点,古为今用,对提高我党执政水平,无疑是有益的。 一、把握为政以“礼”,弘扬为人民服务宗旨 孔子认为,为政者“不知礼”,无法立于社会,更不可能施仁政于百姓;反之,“学礼”,“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注重渊》篇)即一旦能用礼克制自己,为政以礼,天下百姓就会称你是仁人。 孔子为政以礼的重要内容是其民本思想,包括教民、富民和爱民  相似文献   

18.
正5月25日,国家电网华东分部举办第三期道德讲堂,这是该分部连续三年举办道德讲堂,旨在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守纪律、讲规矩、学本领、提素质的意识,真正做到以德育企、以文教人。如何做一名守纪律,讲规矩,有道德的国企人?国家电网华东分部的回答是举办"道德讲堂"。通过讲堂,将道德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推出"尚德四礼":即"入职礼"、"拜师礼"、"成长礼"、"退休  相似文献   

19.
朱新礼 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经过奋斗,朱新礼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果汁生产企业汇源集团,在北京、上海、山  相似文献   

20.
韩国阳明学代表郑齐斗之学,趋于“道问学”一路而有其经世之特色,是出于他学术上自有的特点而来的。郑齐斗重视礼,又是把礼与理合在一起说的,他把礼内在化,谓礼即此本心条理化地外在显现,此为其礼理合一说。由礼就是理就是体,说到仁体即实践于礼法事物之中,郑齐斗的功夫即在事物礼法的实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