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氟乙酰胺(Fluoroactamide)由于毒性大,具有二次中毒的特点,对人畜毒害较大,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但是因其生产合成容易,灭鼠效果明显,目前仍有一些不法商贩制造和贩卖。投毒、误服或自服氟乙酰胺案件也较常见。本文用GC/MS法对氟乙酰胺中的杂质进行检验,为推断氟乙酰胺涉毒案件中的鼠药来源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1.及时提取现场遗留物品投毒案件的侦查,首先要确定投毒药物。必須及时提取现场遗留的剩余物品及受害人本身的材料,包括呕吐物、抢救过程中的洗胃液、检验尸体提取的胃组织内溶物等,检验分析确定毒物,是确定投毒案件性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2.从因果关系入手,提取嫌疑人家中的嫌疑工具投毒案件,受害人与嫌疑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要求受者要提供准确的怀疑对象,提取犯罪嫌疑人家中与现场勘查分析的同类工具。对工具内的残留物质马上进行检验分析。 1997年12月8日晚,南安市筠阳镇昌溪行政村月塘村3户人家6口人因吃了别人投放在家中厨房的桔子而中毒,经抢救才脱离危险,经过仔细勘查现场分析得知是案犯用注射器将毒物注入桔子中。通过三家被害人提供的共同嫌疑人李  相似文献   

3.
氟乙酰胺的快速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乙酰胺又称敌蚜胺、1081。无臭、无味,易溶于水,鼠类易接受,近年来,广泛用于灭鼠。因此用其进行投毒造成人、畜中毒案件不断发生,也有误食了氟乙酰胺麦饵,或食用氟乙酰胺毒死的家禽、牲畜等而引起的二次中毒。本文报道的氟乙酰胺检验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能满足中毒检材中氟乙酰胺的筛选定性分析及含量测定。1实验材料硫代水杨酸溶液:硫代水杨酸0.3g溶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2ml中,再加18ml水(每周新配)。10%和50%氢氧化钠溶液;50%硫酸锌溶液;5A的保险丝若干;三氯甲烷、甲醇;空白的胃内容(取自意外…  相似文献   

4.
李旻  周尧 《法制与社会》2011,(6):74+76-74,76
投毒案件往往会因为毒品来源的广泛性、毒品处理的容易性以及微量证据收集的困难性而导致久侦不破,陷入疑难。然而,作案人在投毒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形成的犯罪心理痕迹确是客观存在的。犯罪心理痕迹反映着作案人作案前、中、后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活动等内容,直接反映着作案人与案件的关系,因此,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通过检测被测人有无犯罪心理痕迹来寻找和甄别犯罪嫌疑人成为侦破疑难投毒案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通过一起特殊的投毒案件,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投毒案件侦破中的有关情况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压离子色谱从生物检材中检出F~-,克服了氟乙酰胺中毒案件检验中,因氟乙酰胺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变为氟化物而难以用GC,CC/MS,TLC等方法检出的缺点,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氟化物中毒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江西投毒犯罪的现状及特点犯罪较为突出,破案率低,案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2000、2001、2002年江西省共立投毒案件513起(2000年立案209起,破67期;2001年立案229起,破78起;2002年立案175起,破76起),破案率均在40%上下,成绩不容乐观。虽然近三年立案数呈下降趋势,但案件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7.
从几年来安徽省发生的全部投毒案件和已破投毒案件的检验结果看,绝大部分投毒药物为毒鼠强。因此,掌握毒鼠强的中毒特点在投毒案件的侦查工作中非常重要。毒鼠强中毒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尸体征象 1997年6月30日,安徽省和县南笼山南北武术学校发生一起特大投毒案,130名学员早餐后中毒,其中7人死亡。后经化验证实致毒物是毒鼠强。本次中毒的特点是毒性发作快,均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中毒后损伤程度的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年来,因故意投毒造成的人体中毒案件有所增加,较多的投毒案件要求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尽管(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以下简称重标)第八十五条已有一定的预见性,但对投毒案件的损伤程度鉴定仍难以操作。笔者对37例毒鼠强中毒幸存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中毒后损伤程度鉴定提出自己的看法。1案例资料1996年11月3日下午;人犯许某窜入相邻的小吃部,向面粉中投放灭鼠药,次日,店主用此面粉和面,包水饺卖,致某中学36名师生中毒,店主食用后也中毒。当地公安局提取现场的面粉、和好的面、被馅及中毒者的呕吐物进行化验,除饺馆中没有毒鼠强…  相似文献   

9.
毒鼠强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近年来常发生误服事件或被犯罪分子用来投毒杀人。在投毒案件当中,嫌疑人多为熟人作案,案发现场有时为了救人,往往遭到破坏,遗留的痕迹物证较少,指纹、DNA等检测认定手段起到的作用较小。通过理化人员细致的检验,可以为案件的定性、科学的分析毒源与投毒渠道、重现犯罪过程、迅速准确地认定犯罪提供重要的证据,检验成功的前提则是提取到有价值的物证检材。1案例简介案例1 2003年7月20日,孙某回家后吃了放在桌子上的一碗面条后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通过对孙某的血液进行检验,检出毒鼠强…  相似文献   

10.
投毒案件是指作案人故意投放毒物致使人、畜伤亡,或者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案件。它是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我国《刑法》第115条中把投毒犯罪规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在现阶段,投毒案件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投毒手段隐蔽等一系列特点,使得其犯罪极易得逞,常常会危害众多人的生命,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治安的稳定,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对投毒案件,必须抓住战机,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侦察措施,及时侦破。1投毒案件的特点1·1罪犯在案前有预谋活动1·1·1寻觅、获取毒物这是罪犯实施投毒犯罪前必须准备的。…  相似文献   

11.
1997年至2001年,安徽省芜湖县共发生投毒杀人案件32起,其中既遂20起,未遂12起;破30起,破案率94%;死亡24人,伤35人,其中最多的一起中毒9人。5年中,1997年发6起,1998年发8起,1999年发11起,2000年和2001年分别发6起和2起。几年来,芜湖县发生的投毒杀人案列全省前列,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的稳定,一时间,广大群众谈“毒”色变。芜湖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发扬攻坚克难、连续作战的精神,破获了一起又一起疑难案件,为扼制此类案件的发生和维护社会治安形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就已破的具有代表性的30起投毒杀人案的特点谈谈现场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2001年2月22日早晨,江西省永丰县藤田镇老圩村桥头一家叫“九皇保”的早餐店27名食客中毒,此案震惊省内外。当天上午8时30分,永丰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接到报案后,火速组织技侦人员赶赴案发现场,并迅速展开了紧张的勘查和调查走访工作,技术刑警提取现场所有可疑物品,立即送往有关部门检验。当晚,在送检的骨头汤和中毒者的呕吐物中检出“毒鼠强”成份,从而断定该案系一起以投毒手段危害公共安全的恶性案件。鉴于案情特别重大,永丰县公安局立即向市局指挥中心报告,并请求支队派员指导、协助破案。  相似文献   

13.
侦查中存在的问题2000年广东省利用毒鼠强侵害人身安全案件还只有十余起,2002年就发展到43起,造成28人死亡、368人中毒。利用毒鼠强投毒案件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造成大量无辜群众中毒,社会危害极其严重,影响十分恶劣,甚至在一些地方造成恐慌,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如2000年1月1日江门市江海区茂记茶楼中毒案造成群众1死6伤;2001年12月20日广州白云区置盛服装厂食堂投毒案造成53名员工中毒;2002  相似文献   

14.
用GC-MS/MS法检验生物检材中的氟乙酰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属有机氟类毒鼠药,由于其水溶性强、易被吸收、毒性大。进食毒死的家禽、牲畜可引起二次中毒。近年来用此类药物进行投毒、误服和自杀的案件经常发生,已成为刑事中毒案件最常见的毒物之一。对生物检材中氟乙酸的检验,国内外均有报道,主要有硫靛法、液相色谱法和衍生化后的GC-NPD、GC-ECD法。其中硫靛法定性不可靠,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重庆市投毒杀人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而且在故意杀人案件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从 1999年到 2 0 0 1年 ,重庆市检察机关起诉的投毒杀人案件分别为 6 1件、75件、98件 ,在故意杀人案件中所占比例分别为 16 .8%、17.2 %、18.3%。这 2 34件投毒杀人案件造成 30 0多人中毒 ,其中 2 6 5人死亡 ,严重破坏了社会治安 ,影响了社会稳定。由于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隐蔽 ,可取证据相对较少 ,在办案实践中 ,公安司法机关在对该类案件证据的把握上存在较大分歧 ,案件退查率居高不下 ,全市检察机关此类案件的平均退查率接近4 0 % ,远远高于其他刑…  相似文献   

16.
<正> 被告何铁光,男,二十七岁,生产队会计,一九七八年冬对陈白生的妻子何白兰引诱成奸后,二人长期鬼混在一起。为达结婚目的,一九七九年三月共谋杀死陈白生。同年四至七月期间被告先后给何现金三十元、糖精一包、磷化锌二包、氟乙酰胺八瓶,指使何用糖精蒸鸡蛋、磷化锌煮盐菜、氟乙酰胺煮黄瓜等方法毒死陈白生。由于何与丈夫仍有一定感情,又害怕杀人后国法难容,便没有实施投毒杀夫行为。同年十月被告与何白兰闹矛盾,断绝了奸情,转而对何怀恨在心,利用会计职权,伪造借据以扩大何家借款,又扣发口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我县投毒案件发案呈上升趋势,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勘查好每一起投毒案件现场的同时,也认真分析、研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技术在侦破投毒案件中的作用。通过不断探索和积累,我们基本上掌握了一套较好地勘查投毒案件现场的方法,使我县侦破投毒案件的破案率稳步提高,介绍如下。首先要了解中毒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其次要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包括最后一次进餐的时间、地点、食物的性质、共餐情况、发病的经过;了解食物的来源及烹调情况;了解中毒者思想情况,有无异常情绪,这样可以分析判断有无误…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证据理论在投毒杀人案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毒杀人案件因犯罪分子行为隐蔽,证据不易提取,证据问题一直困扰着侦查、起诉、审判等各项诉讼活动。近年来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本文试图以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投毒杀人案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投毒杀人案件的现状,说明案件的证据问题是公正处理此类案件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投毒杀人案件证据的归纳、分析,研究此类案件证据的主要形式和特点,探讨此类案件定罪的完备证据体系和审查、运用证据的一般证据法。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湖南省湘潭市连续发生7起影响较大的通过信件、电话等媒介,利用银行账户,以实施爆炸、投毒、伤害等恐吓手段进行敲诈勒索的案件,其中4起为系列案件,3起实施了爆炸和投毒行为。这些案件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社会恐慌,而且有可能向恐怖性犯罪演化。恐吓勒索犯罪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侵害群体具有针对性,但具体目标的选择具有随机性党政主要负责人、食品行业、高校学生家长是敲诈的首选对象。2003年以来,湘潭市工商、税务、卫生、交通、环保等政府机关各部门一把手有近40人接到以揭发隐私、伤害家人相威胁的敲诈信;市知名企业步步高连锁超市有限公司、部分槟榔行业业主不断接到以爆炸、投毒相威胁的敲诈电话、信件等;湖南工程学院、湘潭大学、文理专修学院等大专院校部分学生家长也分别收到以伤害其子女相威胁的敲诈勒索  相似文献   

20.
氟乙酰胺类鼠药(含氟乙酸,氟乙酸钠)是水溶性毒物,极性大,毒性也大.中毒死亡后在体内含量呈微.人及动物死亡后,难以用常见的TLC方法进行分析.几年来,经改进后的硫靛反应化学法,一直在各实验室办案中应用.该法对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案件鉴定起了很大作用.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实验及案件应用,笔者认为硫靛反应不是氟乙酰胺鼠药的专属性反应,有干扰,方法灵敏度低.仅靠该法出现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均不能对检材作肯定或否定结论,应配合其它方法或案情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