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例地域歧视案中的被告行为属于行政指导.没有对原告进行无正当理由的区别对待,其行为不构成歧视.法院以民事侵权为由受理存在法律上的瑕疵,依法应驳回原告的起诉.该案的启示是应尽快修改相应的法律.将行政指导纳入法律救济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2006,(2):60-61
石哥:“面对歧视”这个话题引起了众多残疾朋友的反响,为了给更多聊友一个倾诉的机会,咱们今天还继续这个话题。诸位请——歧视与我的加减法咱们残疾人由于身体的缺陷而与众不同,所以很容易被人歧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我是一个下肢截瘫的重度残疾人,饱尝了歧视带来的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3.
面对歧视     
《中国残疾人》2006,(1):52-53
石哥:各位聊友,今天的话题是面对歧视。作为残疾人,我们在过去或现在,都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歧视,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让大家说一说自己面对歧视的感受,诸位请:拼搏进取,与歧视抗争我出生于1948年,在不会走路的时候,因外伤致残。刚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就拿我的腿取笑,叫我“小  相似文献   

4.
残疾与歧视:——儿童生活史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超过500万的残疾儿童,其中80%生活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村的残疾儿童生活贫困.并且缺少基本的医疗、教育和提供给残疾人的服务.本文通过对江西省H县的残疾儿童个案研究发现,残疾儿童还可能遭受到来自学校、家长、同伴和社会的歧视.社会歧视对儿童的一生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反对歧视残疾儿童.  相似文献   

5.
国外反歧视立法与借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歧视就是指基于某类人所具有的身份状况 ,以不合理的或不相干的理由 ,给予他人较差的待遇 ,使他人利益受损的行为。歧视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根源。反歧视立法在现阶段中国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 ,应借鉴国外反歧视立法之经验 ,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反歧视立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的产生原因包括毕业生自身的原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和我国立法管制的缺位。我国现阶段有关就业歧视规制的立法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规制的不足、行政执法的不足和司法规制的不足三个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违背了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立法手段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是维护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提高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应尽快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将反就业歧视纳入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黄家亮 《思想战线》2005,31(5):89-93
社会歧视是指针对某一特殊社会群体的不公平、不合理、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从社会心理学看,这是由社会偏见这样一种不公正的、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导致的,属于一种刻板印象.但社会偏见并不一定导致社会歧视,实现这种转变与被歧视者自身力量相对弱小、"谈判力"不足相关.要减少或消除社会歧视,一方面必须壮大被歧视者的力量,增强其"谈判力",阻止已有的偏见向歧视的转化;另一方面通过被歧视者的努力,加强沟通来改变固有的刻板印象并防止新的刻板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王星 《学习与实践》2006,(11):97-103
城市主体对农民工形象的认识多来自阅读和感性的体验,对农民工形象的贬低性认知构成了城市主体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通过媒介、图像、话语或各种集体活动得到了延续、重温或强化,催化了城市主体歧视的集体意识和歧视惯习的形成,产生了歧视集中效应,这对于城市主体和农民工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以及相关制度的作用效果都存在着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一个日益被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就业歧视行为也随之凸显出来,成为阻碍就业市场正常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原因。就业歧视是目前人才市场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各个层面。据有关资料显示,七成多的毕业生遭受过就业歧视;在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都含有歧视性条款。所谓歧视,就是不平等地看待。纵观当前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就业歧视主要有性别、地域、外貌、学历、经验、院校和专业歧视等。此外,五花八门的疾病、年龄、方言、考研歧视等现…  相似文献   

10.
论反就业歧视之经济法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晓云 《前沿》2008,(1):138-141
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就业促进法》。政府已决心通过立法反对就业歧视,在这部《就业促进法》存在诸多不足亟须改进的同时,我们应该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去逐步化解就业歧视的危害,包括现行法律特别是经济法的优势去规制就业歧视,而且,反就业歧视本质上具有经济法之诸多理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就业歧视现象也花样翻新、愈演愈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相背离,而且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资源配置,阻碍经济建设。加强就业歧视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为反就业歧视法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从法律上和观念上阻止就业歧视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社会中.歧视无处不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同地域之间的歧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歧视等等。这些观念借助功能强大的媒体、文学作品、社会舆论以及人际传播,歧视的态度和情绪被强化并推行开来.更加剧了这些不平等的隔阂和隔离。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歧视什么是就业歧视?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签订的《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列出了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社会出身7种情况,不能作为对求职者、雇员进行差别对待的理由。  相似文献   

14.
廖娟 《前沿》2011,(18):86-90
在美国,歧视长期以来都是问题,尽管南北战争后从宪法上确立了黑人与白人的平等权,但是对黑人的歧视观念和行为仍然根深蒂固。20世纪60年代,《民权法》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肤色歧视、宗教歧视、性别歧视、国籍歧视等,并由此成立了公平机会委员会执行反歧视立法。歧视与反歧视在美国仍将长期存在。中国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歧视问题,从就业领域的歧视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尽管中美两国的歧视有着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但是通过对歧视的定义和适用类别、反歧视的立法、反歧视的机构以及救济途径的比较分析,美国反歧视的立法和实践将对我国歧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意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乡村社会残疾人的受歧视现象入手,探讨残疾人对歧视现象的内化以及这种内化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残疾人自身对于歧视问题的内化,会给残疾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残疾人对歧视的内化无论是对残疾人的内心,还是对残疾人争取各种社会权利都造成了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劳动者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存在对就业歧视的范围认定过于狭隘、就业歧视争议缺少有效解决途径、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反对就业歧视的保障措施不足等诸多问题。要从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开展违宪审查与清理、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引导企业加入社会责任标准等方面开展反就业歧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发展到今天,一些招聘广告和招考公告已很少出现关于民族、语言、身份和身体特征等类似显性歧视的条款,但隐性歧视仍然大量存在,许多人并无法认识和甄别某些隐性歧视,甚至习以为常。作为有身体缺陷的残疾人,  相似文献   

18.
就业歧视目前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歧视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反就业歧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反对就业歧视立法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而我国则存在很多不足,有必要完善。我们应当在法律上明确界定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外延,确立就业歧视的判断规则,分清哪些行为是对就业权的合法限制,哪些行为构成就业歧视;要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对含有就业权限制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立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0.
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霞  魏丛东 《前沿》2005,(1):97-100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肩负着建设城市和繁荣农村的双重任务 ,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我国城市社会中的二元劳动力市场是基于身份所建立 ,从而在这种劳动力市场中就形成了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这些歧视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而且还严重地违背了现代社会的公正原则 ,阻碍了农民工与城市的融合。因此 ,就如何消除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 ,在当前法律及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予以探讨和研究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