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潘晓美 《党建》2013,(2):57-57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王承祖,是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935年出生。古稀之年的他,喜欢上了《党建》杂志,两年摘抄资料整四本。是什么让他对《党建》如此执着?1月10号,我见到了这位满面春风自称"再过两年就是80后"的老人。他坚持摘抄的习惯还得从2010年2月4日的一封信说起:由于疏忽,医药费的报销过期了数日,情急之下他给习近平同志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2.
韩博  王海毅 《广东党史》2010,(12):49-49
<正>刘少奇在生活中没有什么特别嗜好,就是爱抽烟。这个习惯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养成的,他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一边慢慢踱着步子,一边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刘少  相似文献   

3.
正喜欢读书,喜欢读一些文学类的书籍,这种习惯从上初中就有了。上初中时,因为大家都没钱买书看,所以一本作文书和青少年之类的书常常是你看了我看,我看了你看,就这样,一本书要在班里流传好长一段时间才能落回到主人的手里。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从同学们的姐姐或哥哥那里弄来的,爱看书的我们把它当成宝贝。少年的时光就在我的不学习和顽皮中度过。自从上体校以后,我慢慢喜欢上了读书,特别是文学书籍。我买了许  相似文献   

4.
随感两篇     
读书时光读书时光大多是在灯光下度过的。在繁重的写作之余,在体力和智力经过紧张操作而颇感疲惫之后,把喘息的心灵安放在字里行间小憩。温馨、幸福的感觉便弥漫了全身。读书的习惯是从孩提时养成的。那时一字不识的外祖母对我的学习特别关心,她常叮嘱我"要好好读书",并给我讲一些古人如何刻苦读书的故事激励我。尽管对外祖母的良苦用心不甚明白,但每当看到外祖母那满含厚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13,(21):64-64
我经常接触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我也曾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二、“哪能不读书,一般都在晚上,但看不了两页就发困。”三、“只看一看上边发的书,那是为了工作需要,好多年没有自己买书读了。”四、“不知道该读什么书?要不给咱推荐几本。”  相似文献   

6.
1、我自小酷爱读书。大约从12岁起,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架;到15岁参加工作时,已有了满满一架书。可惜的是,这批书都失散了。只有一本例外,即张默生着,丰子恺绘的《武训传》(东方书社,“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再版),随我由北京,至新疆、至山东、来太原,展转三十余年,至今仍在我的身边。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本“藏书”。我保存至今的第二本“藏书”,是1970年冬,在塔里木河边放羊时手抄的《唐宋词一百首》(底本为中华书局1961年版)。因当时此书尚属应付之一炬的“四旧”,放向书主借到已属不易;顶着寒风过放羊边抄书,其不易更难…  相似文献   

7.
<正>喜欢读书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那时生活在农村,家里穷,陪伴我的是些小人书,《茶花女》、《小兵张嘎》、《渡江侦察记》等,百看不厌。后来接触到一本对我人生最有启迪意义的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初看晦涩难懂,进入初中后,慢慢能读懂很多内容,渐渐地爱不拾手。如《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这教会我如何做调查研究,为后来我从事宣传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我喜欢读书,但并不是什么书都  相似文献   

8.
解帮 《江淮》2012,(8):47
读书的习惯,养成于我的童年时代。幼时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父亲却很注重我的启蒙教育。在我刚懂事时,父亲便买回家一块小黑板,教我认字,读书给我听。渐渐我识的字多了,便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记忆中,我有两次较为深刻的读书经历。一次是临近中考前。语  相似文献   

9.
正窗明几净,空明澄澈,充满阳光的房间,一小盆嫩绿嫩绿的文竹,几本放在窗下的书。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习惯了在每个午后,一杯清茶,一本书,在字里行间搜索着与心灵相契合的文字。读书这个简单的习惯,是在什么时候成了我整个生命状态里那温柔而美好的羁绊,把我所有的情感与人生,还有我那些淡淡的阅读里的梦想刻在书中。记忆如电影回放在发黄的素笺上。毫无例外,我也是从读小人书开始阅读生涯的。小人书的好处就在于  相似文献   

10.
读书圆我梦     
对书,怀有一份特别深厚的感情,这既源于我的家境际遇,也因我的职业之缘,还与我的兴趣爱好有关.平时只要有时间我都泡在书店里,捧起一本书,贪婪地读着,看到美词佳句,就会反复多读几遍,反复品味着,还会把它摘抄在本子上,静静阅读,细细欣赏,每个字眼都充满玄机;慢慢翻阅,轻轻默念,每个片段都是独特的一景.一本一本看,一遍一遍地想,一次一次在书的天空里心悦与感悟.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三悟     
正作为一名读书爱好者,每当捧起一本好书,就会爱不释手;每当读完一本好书,就会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几十年的读书经历,使我深深感悟到: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是一种生活,读书是一种境界。读书是一种能力读书的能力体现在能否"坐下来",给读书留足时间。当人们感叹"时间去哪儿了",挤出时间去读书不失为一种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在这种可供多样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正接到组织上指派我参加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定点帮扶工作组的通知后,我无比激动,也倍感荣幸。作为一名"80后",我从小在辽西小城的农村长大,后到大学读书,如今在省直机关工作。算起来,从千禧年奔赴大连读书开始至今已离开农村十几年,经过现代都市文化生活的熏陶和洗礼,我早已习惯了夏日午后坐在咖啡厅品尝着"拿铁",回味着舌尖上的温暖惬意;也早已喜欢上在体育馆拍打着篮球,享受着奔跑中的挥汗如雨;习惯于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凝视着屏幕上字符  相似文献   

13.
安忆 《前线》1999,(11)
从青年时代起,我就爱读大部头小说,当时有名的《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红旗谱》,还有苏联小说《青年近卫军》、《我的儿子》、《古丽雅的道路》等都是案头心爱之物,而“复读”就是从那时起积累形成的一种读书习惯。我并非有意要创造一种什么“读书法”,只是从年轻人的好奇心和急性子开始的无意的做法,到后来发展成有意的阅读方法。要上学,要工作,又爱读小说,在时间卜未得有些矛盾。翻开厚厚的一本小说,认真地看下去,怕不得半个月二十天才能看完,可真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主人公的命运。于是看了开头就去翻结尾,中…  相似文献   

14.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15.
蒋子龙 《学习导报》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6.
“人间万事出艰辛”,夜阑人静,伏案灯前,当我细细品味着江泽民同志这一诗句时,青少年时代的艰辛往事,便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忠厚耿直的父亲虽说早在解放初期就入了党,又一直担任村里的大队长、党支书等职,但由于从不肯沾公家一分钱,有时还倒贴着资助乡邻,所以,家计的确艰难。我至今记得还很清楚,在农业合作化的那个年代,一天上午,秋阳灿灿的,我背着母亲用碎布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读书了。过了个把月,便趁父亲上街的当儿,活缠死磨地让他给我买了支钢笔。傍晚,父亲搂住我,边递笔边叮咛…  相似文献   

17.
蒋子龙 《新湘评论》2012,(14):25-25
我经常接触中基层干部,恕我直言,对他们有多少人有经常读书的习惯,却无多少把握。为了准备这篇短文,随意做了些调查:“你平常读书吗?读什么书?”回答有如下几种:一,“倒是想读书,可哪有时间呀!”  相似文献   

18.
正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他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因为图书向例不外借。到那里去读书,只准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  相似文献   

19.
朱海山 《学习月刊》2011,(21):12-12,51
在同事眼中,我是一个"不够意思"的人,因为我不唱歌、不跳舞、不打牌,平时只喜欢喝上两杯小酒,主要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他们经常问我,总是读书有意思吗?想想似乎没有什么意思,只是习惯而已。  相似文献   

20.
正前山辽阔的天地是他们展示自己才能的天然大舞台,前山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他们从田间地头走来,他们从连队社区走来,他们就是一颗颗闪耀在前山夜空的"草根"明星。张永现——用红色歌曲吟唱兵团"屯垦打造了一支支建设大军,戍边筑起了一道道铜墙铁壁,热血铸忠魂,青山不老,我是兵团人我骄傲……"七师一二八团八连职工张永现边在田间干农活,边吟唱自己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