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识成智一词起源于佛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命题,自身带有唯心主义色彩。在教育过程中,知识和智慧作为教育的基本范畴之一,同样存在着如何转识成智的问题。大学德育要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认识到德育知识的灌输只是教育的手段,德育智慧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实现转识成智要根植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在现实的情境中领悟人生的智慧,体味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知识教学的价值在于转识成智,而转识成智则意味着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人认知、做事与为人的思维方式、言行准则与人格素养.从杜威实用知识观来看,知识的智慧化理解是转识成智的前提,那种仅仅将知识视为对客观事物镜式反映的知识观则阻碍着知识的智慧转化;而贯通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是转识成智的路径.在转识成智中,教师对所教知识与学生的全面理解与深刻洞察是贯通个人知识与公共知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转识成智是我们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都需要的一种智慧,认识和了解它的内涵,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转识成智有三个重要途径,即积累知识、自我修养和实践:积累知识是实现转识成智的基础,自我修养是实现转识成智的桥梁,实践是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通过这些途径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问题就是自觉地“知道我们不知道”,于是就体现为主体解决问题的愿望.对问题的意蕴进行再思考,“使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就形成了问题意识.“知识爆炸”对传统的教学宗旨和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现代教学所凸显的问题和问题意识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提供了方向.“转识成智”是中国佛教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转识成智”就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逻辑设计,在引导学生反思的兴趣中培养能力和提升德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冯契哲学对这个世纪课题作了应答。区分知识与智慧的学说,是冯契哲学思想的核心,他借用传统哲学中唯识宗的“转识成智”这个术语来表示由知识到智慧的转化,这就真正从“融合中西”的高度上把握了哲学的本质——哲学即“爱智慧”。  相似文献   

6.
"转识成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现代意义上讲:"识"即知识,是关于世界的认识成果,包括经验的"知其然",也包括理论的"知其所以然"。"智"通常指能力、德性。人们常说,不能只给学生以"鱼",更要给学生以"渔"。能力更要与作为人生价值和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哲学方法论的教学是哲学教学的生命线 ,哲学方法论主要是由哲学原理转化而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的本质特性在根本上决定着其方法论的创造性特征。长期以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本就具有的创造性被严重歪曲、变形 ,使得哲学方法论教学成了形而上学 ,窒息其方法论的创造性意义 ,因此 ,需要继续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创新。文章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可以被理解为“实践辩证理性” ,由此转识成智来讨论哲学方法论教学的创新 ,并对哲学方法论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思想系统,其中所包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智慧,尤其是以人为本,尚贤任能,刚健进取、崇德重义、注重和合、求是务实等根本理念,重视整体动态平衡的宏观战略思维,以及富有创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经过创造性转换,都可以对现代管理产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问题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是通过天人关系来表达的。对于这个问题,各学派认识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最终追求,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基于对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邃的生态智慧,在当代生态伦理建设中显示出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其内涵主要有“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虞衡制度”的生态制度观、“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观以及“取用有节”的生态持续观。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西方生态思想存在本质区别,不仅具有直觉体悟性,也体现出文化早熟性,更彰显了生态法治性。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生态智慧中的合理因素,一是增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形成环境保护巨大合力;二是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农民进城打工,导致大量土地撂荒,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通过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入股的形式获取收益,不仅能够盘活这些撂荒土地,提高其利用效率,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当然在求得机遇的同时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存在,故在实践中需要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
立足于立体理性论,胡国亨对中国传统尚德社会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指出尚德社会的异化悲剧,以及其包含的理性成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胡国亨基于立体理性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概括与批判,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视角.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传统知识,特别是与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在经济、科学和商业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更加巨大的价值。如何保护好丰富的传统知识,保持人类文化与生物的多样性,将传统知识资源优势转换成市场竞争优势.已成为传统知识资源相对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以12所北京高校作为样本,调查发现学生在对科技道德素养教育的的必要性、教育者角色、教育内容、途径、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并存在一定问题。要针对性地加强高校科技道德素养教育,需要确立兼具稳定性和开放性的教育内容体系,挖掘新颖的教育方式,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并对不同专业和年级的教育对象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钱大昕考史之"学"浩博,纵的方面已超越同时代的其他考据大师,学逾三代,通贯古今;横的方面尤重官制、舆地、氏族谱牒之学,还把精通方志、金石、避讳之学等,作为基本的知识储备,使它们都成了善事(指考史)之利器.此前笔者曾作文详论,限于篇幅,未能对方志、金石、避讳学在钱大昕考史中的作用予以评述.若以此定格,非但失于完整,而且不够充分.故特为前篇作续,缀文以求补遗.  相似文献   

16.
“知”与“行”是公民荣辱观教育的关键环节。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人自身道德意志薄弱、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因素的左右等原因,致使一些人虽知荣明耻,却没有在实际行动中一以贯之。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强化公民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改良社会风气,理顺政治、经济领域中的各种关系,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提供内在动力和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植根于民族深处,不易改变。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目标、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具有其特殊性。重男轻女现象源自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通过宗族社会体制强化,在孝的精神下神圣化和固化。当前单系偏重应从发展生产力、利益引导和可选择宗族体制重建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对学报青年编辑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它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学报青年编辑要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交流和编辑实践;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爱国统一战线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与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团结互助,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题相同;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爱国统一战线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基础。努力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