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07,(1):52-52
用人单位不能随“意新人换旧人”在各地求职热度升温之际,部分用人单位出现招用新员工取代试用期员工的侵权新动向。劳动保障部门发出警示,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处于试用期的劳动者,用人单位通过延长招聘期限不断“以新人换旧人”的做法,属于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
政策咨询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参加社会活动,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支付其工资? 问:我是在一家企业工作的市级劳动模范。今年“五一”期间参加市里召开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领取当月工资  相似文献   

3.
答询     
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 下违反和解除劳动合 同,须给劳动者经济 补偿?补偿多少? 《劳动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用人单位如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须给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请问,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况下须给劳动者经济补偿?补偿多少? 沈阳 闻言 按照劳动部制定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发生以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督管理,保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省政府日前发布了《湖南省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工资劳动者在依法履行劳动义务后,享有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2、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建设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管理工作。各级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实施监督,有权…  相似文献   

5.
读者朋友:你好!你说的工作要签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需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因此,你说如果单位不签合同,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许多人知道首次入职后,如果未书面签约可以向用人单位索要两倍工资,但并不知道当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在原岗位工作但未续签合同时,能否索要两倍工资?以下案例依据现行法律规定为广大劳动者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我们工作的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要求员工经常加班,即使是节假日也如此,而且延长工作时间,又不增加工资。我们去找经理理论,经理则说这年头有正常的工资就不错了,还要什么加班工资。眼看“五一节”就要到了,我们肯定免不了又要加班。请问:在节假日工作的工资报酬该怎样计算?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标准给付又该怎么办?读者 胡小伟  相似文献   

8.
身为职场人,每个人都可能遇见加班的情况。但是加班费怎么算,很多读者还是不太清楚。一起来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怎么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某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在约定试用期中,员工要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通知单位;而单位在试用期内却可以随时无条件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请问,这样的约定合法吗?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什么?请给予解答?  相似文献   

10.
依据规定,公司如果能够证明员工符合以下七种情形,可以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即劳动者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7.劳动者因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  相似文献   

11.
<正>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何时发布施行?答:《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于1994年12月6日由劳部发【1994】489号文件发布,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有哪些?答: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正依据规定,公司如果能够证明员工符合以下七种情形,可以解除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  相似文献   

13.
博识文萃     
涉及你的 几大劳动政策 基本医疗有了保险。职工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按全部职工缴费工资基数之和9%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想工作先拿证。我国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准入制度,包括90个职业。对于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工种的劳动者,必须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拿多少薪水可协商。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关于工资报酬的标准,不得低于工资协议规定的最低标准。 进社区再就业。社保应立足于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  相似文献   

14.
27.在哪些条件下,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1)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  相似文献   

15.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21,(3):55-55
“今天用健康换钱,明天用钱换健康”,这是不少“打工人”的自嘲。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强化了用人单位防治职业病的主体责任。规定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在用人、用工方面有了很大的自主权,改制企业基本做到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这样灵活的用人机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进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积极的意义。新的用人机制形成后,也给职工带来了不安定感,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能否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通常存在很多变数。职工也时常受到其他企业工资、福利的诱惑,置本企业的利益于不顾而跳槽。但总的来说,就业的主动权正逐渐向用人单位倾斜。  相似文献   

17.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为了让自己在激烈竞争中更有优势,很多员工都在加班。但有些员工是被迫加班,有些员工则是自愿加班。那么,员工自愿加班能否要求企业支付加班费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这表明,加班的前提是协商:一方面,单位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员工加班;另一方面,假如员工未履行加班审批手续而自己主动加班,也不应视为加班。  相似文献   

18.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它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以及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企业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等。我国《劳动法》第五章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的确定实行政府、工会、企业三方代表民主协商的原则,主要根据本地区低收入职工收支状况、物价水平、职工赡养系数、…  相似文献   

19.
<正>问: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如何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答:2003年5月30日由劳社部发【2003】12号文件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部分对此做了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30小时的用工形式。从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劳动者,可以与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说:休息之于工作,就像眼睑之于眼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节假日更成了一些企业让员工加班加点的"黄金机会"。不休年假、无法休年假,甚至没有年假……休假权,在一些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被束之高阁。职工带薪休假规定往往会打折扣每日不超过8小时,每周平均不超过44小时,我国劳动法明确了这样的工作制度,此外还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休假。但是在目前,有相当一批劳动者处在超时劳动的状态,"加班加点"成为一些用人单位的"潜规则",而担忧"薪水打折"则是阻碍一些人休假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