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政治文化是政党制度形成的根源性、决定性要素,不同的政治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政党制度,进而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呈现愈发多样性的发展态势。由此,从传统政治文化根源视角,探究新型政党制度演进的内在动因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4.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内在关联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包容性特征、文化祖根的认同性以及传统民本思想等是形成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要素构成、制度特点和运作机理以及体制基础等的思想文化依据。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基因和内在特质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某些优秀因子的继承,又是对其积极因素的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基本方针,以新时代中国梦为政治共识的新型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两者在政党制度理论、政党与国家关系、党际关系与代表形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政党制度理论上,两者分野于洛克的思想;在政党与国家关系上,两者是体制内生性政党与体制外生性政党的区别;在党际关系上,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之间是在野党与执政党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多党合作关系;在代表形式上,西方是聚和式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政治协商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6.
现代国家政治的基本框架由三大要素即国家、社会和政党构成,因此,政党政治活动是在国家、社会与政党三者之间展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政党与社会、政党与政党、政党与国家三重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标志性内涵,以其独具中国特色的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示出其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价值。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优化需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制度理念、制度绩效、制度实践这三重逻辑上对资本主义乃至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经验、教训的成功超越,具有巨大的内生性优势。制度优势彰显制度自信,实践中在于如何更好地将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关键就要提升执政党执政能力,拓展实践平台,提升参政党参政水平,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将制度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实践中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投射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也影响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具有最广泛的社会认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解读其当代价值,有助于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明确其主体身份和核心价值,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的精髓要义既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一致,也与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主题与潮流完全契合。今天研究和文化,是要站在新时代、新思维、新理论的高度,把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结合,将和文化资源中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和潜在的价值,挖掘、提炼、升华,融合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这是中华传统和文化的当代价值最为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践证明,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政党制度的民主政治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性和整合性上。从政治层面看,中国政党制度内部结构具有稳定性,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从民主层面上看,中国政党制度保证了政党代表的广泛性和整合的有效性。要从改善执政党的领导、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水平等方面促进中国政党制度民主政治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在实现利益代表、促进政党和谐、推动科学决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有利于有效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有利于化解我国社会矛盾,有利于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加强参政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积淀,也是经过扬弃以后的延伸和发展。吸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哲学的精髓,应用现代系统思维方式来阐明分析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科学性,有利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韧于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三三制”政权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坚持党的领导是政治前提;保证党外人士在政权中有职有权;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和谐政党关系;奠定了中国协商民主的政治形态。这些价值无疑对加强和完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政治协商所蕴涵的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之一,成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建设学习型政党离不开政党文化建设,政党文化建设对于学习型政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入思考政党制度文化功能的具体层面,突出探讨中国政党制度的意识形态整合功能,以期推进中国政党制度文化功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结果,具有理论优势、文化底蕴和实践效能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发展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学说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真理性的认知,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理论基础。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契合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国家统一和有效治理的政治目标与政治价值追求,契合于和合文化所倡导的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天下为公的包容精神,奠定了这一制度自信的文化基础。成功应对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内外困境以及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和国家治理方面比旧式政党制度有更高的实践效能,奠定了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这三个维度的自信来源既相对区别,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自信来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民主逻辑、绩效逻辑和制度逻辑的辩证统一。理论的逻辑是指引,规定了新型政党制度的性质和方向;实践的逻辑是基础,彰显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必然性;文化的逻辑是根基,提供了思想支撑、内在动力和实践维度,赋予其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精神标识;民主的逻辑是本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和人民民主的真谛;绩效的逻辑是优势,展现了相对于西方政党制度和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制度的逻辑表明,新型政党制度创造了新的执政和参政体制、新的政党制度范式和新的现代治理方式,为世界贡献出政党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两党制、多党制有着根本的区别,也有别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以及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多党合作制等政党制度形式,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新型政党制度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