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要为人类提供不同于西方文化冲突论和传统儒家大同论的文化哲学,就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批判中国传统哲学中人的创造性被抑制,改变西方哲学中个体与群体的不对等关系,建立起一种强调文化性个体之间的多元对等关系。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当代文化哲学所讲的人类整体性,就不再是任何文化中心论建构的文化不平等和文化同化论之对立、单一性整体,而是文化创造多元对等、彼此尊重和影响的生态整体;也不再是中国"变器不变道"的弱创造性个体和西方"个体至上"的自我中心的个体,而是尊重一切既定的文化创造又能创造性地加以改造的、相互对等的新个体。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个世界性共产党组织的党纲,170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马克思主义著作。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恩格斯在布鲁塞尔的思考和创造,使《宣言》文本充满批判理性与革命激情。真理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年轻的寻路者和奋斗者品味到《宣言》的"真理味道"。新中国成立后,《宣言》精神持续引领中国建设新型社会,推进革命性变革。当代中国青年学习《宣言》,不是要回到历史中去考究和照搬个别字句,关键是要把握其精神要义,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同心"思想,为调动全国一切积极因素建立新中国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为什么西柏坡"同心"思想会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呢?因为这种思想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渊源,特别是儒家经典《易传》中的"和同"思想,西柏坡"同心"思想是"和同"思想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从理论形态上阐述了"实事求是",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概念以新的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既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衍生,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延伸,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晶。毛泽东找到和理解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道家伦理智慧对个人来说是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的思维训练。它也是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道德经》一书中,"有"与"无"的理论和"无为"的原则,对于确认积极活动和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理论文摘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机制 一、思想机制。有三个重要前提:首先要解放思想,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三是必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又要突破那些已不适应新的实践的陈规,实行新的创造。二、认识机制。创新的核心内容集中表现在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上。创新的主题和方法就是要紧紧围绕和抓住这个根本问题。创新的思想前提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结构上质的差异是古典经济学"现实"幸福观的出场契机,也是现代社会和前现代社会对幸福内涵理解不同的根源所在。以既定的经济事实为研究对象,古典经济学实现了对"社会"范畴理解上的先验维度到经验维度的转变,这为马克思幸福哲学走向现实提供了必要的切入点,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总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层面上予以把握。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现实"幸福观的批判性继承,马克思以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方法获得了对资本主义现实的辩证的、总体的理解,从而为"改变世界"的幸福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死火》是鲁迅创造的一系列神奇瑰丽的独特的“个人象征”中最令人惊叹的一个象征系统 ,是鲁迅消逝的青春与现存生命形态的拟物化呈现 ,也是鲁迅灵与肉的象征。在深层次上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燃烧” !从而揭示了“民族魂”的最深刻的内涵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礼运》大同思想在新时代的延伸,是符合21世纪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礼运》大同思想包括天下为公、选贤举能和讲信修睦等基本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世界间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和命运与共,二者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和关联性。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礼运》大同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推动世界稳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员工创造性绩效是个人能够产生对组织有价值的产品、思想、方法或过程等一系列成果,并且这一系列成果均为新颖的、较为切实可行的。影响员工创造性绩效的因素包括任务内容、个体特征、领导因素、组织因素。当前,关于员工创造性绩效研究仍存在若干不足,特别是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成果偏少,同时缺乏对员工创造性绩效评价的有效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合作经济"思想最早应该起源于"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这两者都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揭示两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合作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内核与目标指向,从而能加深对现实"合作经济"运动的意义、方向与目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无为”是道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淮南子》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 ,对这一观念做了新的诠释。它通过以“因”这一概念来界定“无为” ,使无为与有为达到有机整和 ;它吸收儒法精神 ,把因君势依法度、因臣资用众能、因民性得民心、因风俗行教化纳入无为的实际内容中 ,从而实现了对道家无为理论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和《北京爱情故事》在其各自发行的年代都曾引起过广泛的社会关注。可以说,《北京人在纽约》宣告中国人的"美国梦"已经幻灭,而《北京爱情故事》则标志着当前中国年轻人个体的"中国梦"正在展开。从这两部电视剧的剧情差异和所体现的时代变迁,从微观的层面上去比较"美国梦"和"中国梦",是一个独特的角度,有助于获得对"中国梦"的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因"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儒道等各家都有论述。《淮南子》作为新道家代表作之一,关于"因"这一观念的论述体现了道家的独特风格和主旨思想。"贵因论"是《淮南子》无为这一主旨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汉初"无为而治"的政治纲领的理论根据。由"因"而生"无为",以"无为"保社稷,这是《淮南子》全书的一条思想主线,"因"论的思想贯穿全书始终。  相似文献   

15.
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模型大大促进了创造力评价技术的发展,对创造力的评价经历了从杰出创造力到创造力的4P模型(包括创造性过程、创造性个体、创造性产品和创造性环境)再到关注创造性的多维性、领域特殊性的转变。学生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一种创造性潜能。从教育视角出发,关注与学生创造性潜能相关的三个问题:"所有学生都有创造性吗"、"学生有多少创造性"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创造力的心理测量领域评价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方法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好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在当代中国有其独特的背景,如何建设一个"好社会"也是摆在中国当下的重要任务。好社会理论立足于经济自足和个体自由,旨在建立一个经济上强大、所有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抱负的现实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现时代,好社会要求处理好"个体自由"和"共同体"的关系,使个人和国家在社会层面达成契合,而信任理论可以为"好社会"建设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它超验和经验性兼备,能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紧密粘合,实现合力最大化,从而推动社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提供了何种哲学意味,是评论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作家设计渡边、直子、绿子的爱情关系,其意味在于从各种二元关系中突围出来,从而探寻一种人生的第三种生存选择.在爱与性之间、亲情与友情之间、超现实与现实之间,均存在着一种消解既定文化、伦理和生活方式的“不确定性选择”之可能.这才是作品之丰富内涵与作家个体生存意义的哲学性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学的新视角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需求分析",揭示了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需求"扭曲效应",即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并非"过多",而是扭曲的个体需求效应造成了供给"过多"的假相。借鉴"萨伊定律",从供给侧视角出发,通过"创造性供给"引导个体需求,来消除个体需求中的"扭曲效应",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道家伦理智慧对个人来说是进行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地思维训练。它也是民族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道德经》一书中,“有”与“无”的理论和“无为”的原则,对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通过对《共产党宣言》中经济全球化思想的描述,揭露了资本主义主导下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政治、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资产阶级主导下的全球化,扭曲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使人与人之间变成了冷漠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环顾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威胁人类生存的不安全因素依然存在,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了消除这些潜在的威胁,扭转资本主义主导下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需各国携手合作提供新的全球治理方案,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国从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和需要出发,以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为理论依据,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争建设一个和平、安全、繁荣、开放、清洁美丽的世界。挖掘《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思想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美好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