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童年,父亲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自私”。那时,在我的眼中,他不顾家、不疼我、不顾亲人的感受。父亲白天去法庭上班,天黑才回家,回到家里又要读书学习,几乎难得与我说上一句话。妈妈独自操持着这个家,亲戚朋友想让父亲帮忙办事,他都严辞拒绝。在我小时候,父亲也很“吝啬”。从未给过我一分零花钱的父亲,竞然曾经一出手就给了一个离婚案当事人的孩子20元。  相似文献   

2.
他曾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阴阳先生",骗人的勾当干了20多年?后来,他又成了一个很有名气的"柚子大王",带富了方圆几十里的众乡亲?他的人生感悟是--我是四川省郫县三道堰镇程家船村人。我的父亲解放前就是有名的阴阳先生,经常被村民请去“捉鬼”。为了让我有一门谋生的手艺,父亲每次都要带上我,时不时教我一些“东西”。父亲去世后,不到20岁的我便继承了父业。什么“化水祛病”、“过关”、“捉鬼”样样都来。其实这都是些骗人的鬼把式。就说“捉鬼”吧,哪家的大人、娃儿长期生病,往往怀疑是被鬼缠上了,就把我请了去。我先拿个空坛子放…  相似文献   

3.
贺捷生 《新湘评论》2013,(18):41-42
贺炳炎是我父亲贺龙手下一员爱将。在20年的革命战争中,父亲倚重他,偏爱他,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他是否在身边,也不论他当时是团长还是师长,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以至人们善意地以讹传讹地说他是贺龙的儿子,叫“贺小龙”。  相似文献   

4.
闵瑟 《党建文汇》2007,(12):46-46
台湾军方内部有些人士看了大陆拍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之后感慨,“如果这些剧情没有夸大,感觉我们真的落后他们不少.”另据台湾媒体报道,有位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看了电视剧《亮剑》之后非常感动,就买了该剧的DVD带回台湾给他的父亲——一位“国军”退役将军看,结果他父亲看完后也同样感动得不行。这名台商说,他们全家都很喜欢李云龙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5.
"老将军",是我和姐姐们多年来对父亲的敬称。父亲在世时,全家就一直想为他写个回忆录,对他的一生进行梳理,将他老人家高尚的品格和优良的作风总结出来,作为一笔精神财富留给后人。因各种原因,非常遗憾,未能在他在世时实现。父亲去世后,我们撰写回忆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18日上午10时30分许,新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了近800名中外记者。见面会开始后,他深情地说:“……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在大学学地质到从事地质工作,整整25年。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中度过的。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一种信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相似文献   

7.
“凡人”父亲□艾琳父亲走了。我常常陷入久久的难以自拔的思念之中。父亲是带着清贫、带着无私无悔离我而走了……父亲一生平凡。当了一辈子工人,钻研了一辈子技术,最大的“官”不过车间主任。但他的同事们常说,他很有才华,很优秀。小时候,每当我听到这些评价,总是...  相似文献   

8.
爱的回想     
蒋乾麟 《学习导报》2014,(24):48-49
父爱是一片辽阔的海 传统家庭给孩子的印象通常是严父慈母,而我父亲是典型的慈父形象。他长得像文弱书生,性格很温和,对孩子从来不打,甚至有点溺爱。记得我小时候爱看小人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只好跟着小朋友到书摊去看,一分钱看一本。虽说钱不多,但老让别人掏钱也觉得不好意思,囊中羞涩的我斗胆把手偷偷伸进父亲的口袋。终于有一次被父亲发现了,他生气地扬起了手——我知道错了,甘愿挨打,可是父亲的手又放下了:“拿钱干什么?”“看小人书。”  相似文献   

9.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10.
杨莹 《新湘评论》2014,(22):53-53
曾经,我很是不理解父亲在母亲面前的惜言如金。每次母亲买东西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都是两个字:随便。后来,我遇到了他,从最初的你说我猜渐渐磨合到你不说我也懂,我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说的“随便”里蕴含着的潜台词:只要是你买的,我都喜欢。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之后的10年间,算是爹爹一家最幸福的时光。没有动荡,家庭稳定。 1950年,我怀孕了。孩子降生之际,正好是抗美援朝的第三次战役结束,于是爹爹给孙子起名“援朝”。10个月后,援朝被送到爷爷那里生活。一年后,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此时,朝鲜战争双方已在进行停战谈判,虽然常常是谈谈打打,但和平前景可瞻,因此爹爹为他取名“和平”。  相似文献   

12.
从小,他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就很生疏。他和父亲都是沉默寡言的人,因此很少交流。后来下乡当了知青,进城后,到棉纺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中间他吃了很多苦,但父亲从来没有问过他。他觉得父亲根本不关心他,也不爱他。偶尔,他回到家中,父亲顶多问一句“回来啦”、“吃过没有”  相似文献   

13.
“傻有傻福” 年广九是安徽怀远人。小时候,家里穷得不得了。父母都有病。父亲有很严重的关节炎,一年到头老是犯病。一犯病,全身疼得要命。母亲腰疼,重体力活干不了。他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到他一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1997,(1)
庐山会议上的朱德朱德同志的女儿朱敏,在《文汇读书周报》撰文说:爹爹朱德在庐山时,住在“359”号别墅里,几乎每天都有部下来拜望他。有一天,广东省委书记陶铸来看爹爹。爹爹头一年在广东视察时,对陶铸在广东搞“大跃进”的过火行为大为不满。果然,现在广东人开...  相似文献   

15.
许玉雪是许振超的独生女儿,家里人叫她小雪。 “爸爸并不是只知道忙工作的人。他很爱我,甚至称得上溺爱我,他是个慈爱的好父亲。”说这话时,  相似文献   

16.
郭庆晨 《前线》2010,(11):57-57
最近夜读,见陈元回忆父亲陈云的往事时.谈到了这么一件事: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陈元正在读中学。一天,他发现父亲有一阵子不去公园散步了,感到很奇怪,父亲平时特喜欢这么做,还爱跟游人聊天。怎么现在老在家里闷着呀!于是,他问爸爸。爸爸说:“现在群众吃不上饭,我没脸见他们。”原来,陈云当时在中央主管经济工作。  相似文献   

17.
我是湖南永州人。去年十月,我陪父亲去郑州看望他的一个老战友。乘坐公交车时,我为难了,父亲年纪大了,而且腿脚不方便,一瘸一瘸的;行动极不利索。而公交车上人很多,用一句俏皮话来说,就是人人都挤成了“相片”。我很无奈,只能祈求车快点到达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祖母的寿庆     
1949年10月13日(农历8月22日),是我祖母70寿庆。那天,父亲杀了鸡,买了肉。我当时已14岁,刚刚懂事不久。作为长孙,自然很高兴。谁知正当饭香菜熟时,公路上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粮子(指国民党的兵)来了,何得了!”全家顿时慌做一团。祖母和母亲连忙把菜锅,饭鼎端进柴  相似文献   

19.
圆梦     
年逾花甲的父亲,要去北京登天安门。这是他多年来对晚辈的唯一奢求。父亲小时候吃过苦,受过罪。他三十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知道中国有个天安门。我小时候父亲在村里当干部,那时他才知道中国的重大盛事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但他从未看到过天安门,天安门在他心里也就一直是个谜。在我上高中时,村里有人买了电视,父亲才看到了天安门,他知道那是毛主席高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地方,就萌发了去天安门看看的愿望。别说那时登天安门有限制,单就我们的条件也是望“门”兴叹。我的两个哥哥都像父亲一样,天天守着黄土地,…  相似文献   

20.
陈丕显,1916年出生在福建上杭,比陈毅元帅整整小了15岁,在长达三十几年的交往中,俩人结下了深深的友情。 关于陈毅与陈丕显的相交之深,可由陈毅之女陈丹淮的回忆中略见一斑: “我记得那是1953年,全家从南京迁到上海后,一天,父亲陈毅、母亲张茜带我去西郊公园玩,遇见了也是带着小孩子的一家人。父亲就让我叫两个个子不高,但很精神的大人为‘阿丕叔叔,小谢阿姨。’当时我感到特别奇怪,难道还有姓阿的吗?叫一个大人为‘小’谢阿姨,也是没有过的事。我很难为情,只喃喃地小声喊了一声。后来发现所有人,无论老的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