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是一个具有悠久海洋历史传统的海洋强国。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俄罗斯海洋强国的雄心再次被激起。2001年和2015年,普京先后批准发布两个版本的"海洋学说"。旧版本标志着俄罗斯形成了系统的海洋战略,新版本作为确定国家海洋政策的基础性纲领文件,对未来俄联邦海洋活动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俄罗斯海洋战略在大西洋方向上更重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对抗,在北极方向上重视资源开发的航道建设,重视对南极权益的争夺,努力加强对黑海的控制,维护在里海的主导权。在维护海洋权益时,俄罗斯特别重视发挥军事力量的作用,重视海军建设。但是受制于经济实力和西方的压力,俄罗斯实现雄心勃勃的海洋战略目标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2.
张洁 《当代世界》2015,(8):37-41
<正>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自身谋篇布局的同时,必须准确把握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做好战略对接。印尼扼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文简称"一路")的战略通道,又是东南亚国家的领头羊,必然成为"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合作国家。实现与印尼的战略对接,需要中国在历史与文化情境下,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维度理解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以海洋为核心,开展经济合作,维护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3.
美国海军计划于2007年下半年发布一份题为《21世纪海上战略》的战略报告。据美国军方透露,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马伦上将提出的“千舰海军”计划,将成为这份战略报告的重中之重。“千舰海军”计划并不仅仅是为了打击全球恐怖主义,维护海上安全,其背后还蕴藏着极为深远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逐渐将前任政府的"亚太战略"升级为"印太战略"。美国印太海洋联盟具有向网状结构转化、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目标、以海上安全合作为战略重心的特点。美国印太海洋联盟可能对中国周边热点问题、海上安全环境和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产生影响,中国需要采取措施,通过采取一国一策分化联盟、推动中美海上安全合作、加强中俄海上安全合作、发挥其他多边机制的对冲作用等方式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永明 《国际展望》2012,(4):1-12,137
为维护海洋安全,中国需要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而海洋安全战略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符合其目标。同时,中国特别应合理处理引发海洋安全的海洋问题,使其对我国和平发展进程及国家统一大业的影响或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海洋问题的管控直接关系到我国由区域性海洋大国向世界性海洋大国的转型,也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为此,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的海洋政策及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6.
略论朱利安&#183;科贝特的海洋战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利安.科贝特是与马汉同时代并在西方海军理论界与之齐名的英国海洋战略学家和历史学家。在整理和分析英国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科贝特归纳和演绎出了一种"具有海洋国家特色"的军事战略理论,涉及国家大战略、有限战争和海陆联合作战等重大军事战略理论问题,对西方海军战略思想的发展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西方海洋战略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马汉"海权论"的层面上,因而深入研究科贝特海洋战略理论的实质内容,客观评价它在战略理论发展史上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为应对全球作战提出 “10-30-30”战略新模式,即:为应付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危机,美国要在10天内完成兵力部署,30天内战胜敌人并控制局面,30天内按照新的作战要求完成在世界范围内的力量调整,并为新的战斗任务作好准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要求的关键在于海军。为此,2001年以来,美国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了“21世纪海上力量”的海军转型计划: 海上打击:投送精确和持久的作战能力 美军认为,“在浑然一体的作战空间中,海洋将提供巨大的机动区域,由此可向全球投送直接的和决定性的力量,海洋已成为美国实现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大起大落,海权得失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17世纪末至18世纪,俄罗斯成功地西进波罗的海并夺取黑海制海权,直接促进俄罗斯实现崛起;19世纪,因政府特点和制度方面的原因,加之海洋地理环境的限制,俄国在海洋角逐中惨败,国家由此衰落;20世纪,苏联在工业化和强大的海上力量支撑下再度崛起,后因军事海权与经济海权脱节,领土扩张与国家安全冲突,国家再度走向衰落;进入21世纪,俄罗斯对过去海上争霸战略进行调整和改革,实行更加务实的海权复兴战略,适度地发展海上力量,更加注重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谋求重新崛起.  相似文献   

9.
与"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路"已经迅速上升为中国在21世纪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它既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海洋观点、海洋观念和海洋思想,也是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和细化的一个运用状态。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海权潜力得以开发,同时致力于建设海洋强国。但中国面临比较严峻的海上安全形势,美国的海上霸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以及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共同制约着中国的海洋强国建设。目前,对中国海权战略的发展存在三种观点:无足轻重的海权、辅助性海权及主导性海权。结合中国的现实需要和海洋安全形势,无足轻重的海权和辅助性海权不能保障中国的海洋利益,主导性海权才是中国发展海权和建设海洋强国的理想选择。作为海权的核心,中国海军必须实现作战理念、军种战略、编制体制以及作战能力方面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困境与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强国"本身既是一个目标性、结果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发展性和过程性的概念。实现从建设到建成海洋强国是一个长期、系统和复杂的工程,必将遇到各种困难、面临各种挑战。中国建设海洋强国面临陆海复合地缘两难、海洋强国战略挤压、与邻国海洋争端、海洋意识欠缺、海洋力量相对薄弱等诸多战略困境。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坚持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相统一,从意识养成、发展理念、法制完善、海军建设、海洋外交等方面进行创新是中国海洋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雷墨 《南风窗》2013,(11):36-40
美国海洋战略是"经济驱动+战略跟进",两者互为因果、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前苏联海上力量扩张属于"战略驱动"型,缺乏经济上的内在诱因,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20年,中国的大洋工作将立足资源、超越资源,确立中国在国际大洋事务中的强国地位。"这是今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对于中国海洋战略目标的表述。该报告出台次日,台湾渔民在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与核心内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海洋能源区域合作和共同开发、维护海上能源通道稳定与安全,也有助于推进国际能源合作。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最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回应大周边地区对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的期待,拓展中国特色的能源外交,实施大周边能源外交战略,为区域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与沿线国家共同分享、合作开发海洋油气和海洋新能源,推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能源投资贸易便利化,在实现自身能源安全的同时,构建基于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的区域和国际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地处马六甲海峡要隘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完全以海洋为命脉,其开放型经济严重依赖航运贸易的畅通,新加坡共和国海军敏锐地意识到保障船只不受阻拦地通过这些水域的战略重要性,以及在国际海域和国际航线自由通过的必要性,受益于高度发达的国民经济和充足的国防经费,新加坡海军的新式装备研制和部署进展顺利,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袖珍海上强手”正满怀希望地驶向蔚蓝色的大海……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新任总统佐科将打造"全球海上支点"战略作为政府今后施政的重点,中国政府也正在推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倡议。这两项战略规划将深刻地影响未来中国和印尼的双边关系。本文在对印尼"全球海上支点"战略进行评析的基础上,讨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和印尼"全球海上支点"战略对接的必要性、条件和具体路径,以及战略对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中国与印尼良好的双边关系与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共同利益是保障两大发展战略成功对接的现实条件,中国与印尼双方可将贸易均衡化、增加投资、能源资源合作等领域作为突破口,逐步推进战略对接。另一方面,中国与印尼双方的战略对接也面临一系列潜在挑战,如印尼海上强势执法、其国内对华人的态度以及一些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干涉等。探讨中国与印尼双方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可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确立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英国海洋战略理论家朱利安·科贝特提出了英国式有限战争理论,该理论是对克劳塞维茨有限战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后由于利德尔·哈特提出"英国式战争方式"概念使其得以广为传播。科贝特首次将有限战争的研究对象延伸到海洋国家英国,他认为,由于海洋或强大海军的隔离,只有世界性帝国才能永久性地进行真正且富有成效的有限战争。与哈特夸大这种战争方式的效果不同,科贝特强调,这一战争方式由于往往无法有效打击大陆国家的权势基础,从而不能决定大陆战争的结果。英国式有限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小规模陆军和优势海军的联合作战,它只是统筹陆海行动的海洋战略的一部分,必须根据战争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7.
海洋强国既是依托海洋实现国家崛起、强大的漫长过程,也是在海洋领域拥有强大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现崛起的目标。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中国21世纪面临的时代命题,中国必须建设海洋强国以巩固陆地经济建设成果,制约美国海洋霸权主义,建设"国际和谐海洋"。在海洋强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国既不受诸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早期欧洲殖民海洋强国陆地资源匮乏的局限,又能够超越美国海洋强国的霸权主义范式,同时能够汲取古代中国在海洋领域只"崛起"不"强国"的教训,从而建设海陆经济一体化、海洋权益得以维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海洋贸易通道畅通、海洋国际影响力扩大的海洋强国,开辟中国崛起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雷墨 《南风窗》2013,(18):19-19
在8月15日独立日到来前夕,印度海军连续发生了两起吸引全球目光的大事。8月12日,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下水,使印度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设计制造航母的国家。8月14日,印度的"辛杜拉克沙克"号"基洛"级潜艇爆炸沉没,导致18名海军官兵死亡。这两起对印度海军来说意义截然相反的事件,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印度海洋强国梦道路上步伐的蹒跚。印度95%的贸易量以及75%的贸易额都是通过海上运输,70%的石油进口也是经由海上通道。海洋对印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印度希望打造强大海上实力的重要原因。此外,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印度如果要成  相似文献   

19.
储昭根 《南风窗》2012,(21):28-30
首艘航母的亮相,也可以说是中国海军由近海驶向远海,由"黄水海军"、"绿水海军"转向"蓝水海军"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起点。是这个国家由弱到强崛起的"图腾",将把中国带上最终成为海上强国的征程。9月25日上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辽宁舰"顺利交接入列,是我军发展史上  相似文献   

20.
身份与权力:冷战后日本的海洋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群岛国家,其海洋战略几经沉浮,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和深刻的教训。冷战结束后日本面临国家身份的迷茫,政府积极推动成为海洋国家,确定了"海洋立国"的综合战略,从海洋立法、机构设置、加强军备、强化日美同盟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努力,并将中国视为其主要战略对手。日本的海洋战略对日本未来走向、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亚太的安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