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微 《传承》2013,(10):34-3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作为我党的总后方,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干部管理制度、完善廉政法律建设等,切实维护了边区人民群众的利益,加强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艰苦奋斗和廉洁自律的品格。这对今天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作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与愿景,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价值旨归,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是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从两极分化到适度差距的普遍富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全面富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倾力于陕甘宁边区经济政治军事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推动边区的社会建设.通过努力,初步解决了广大民众基本生活需要,把群众从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等疾苦中逐渐解放出来,使其物质上逐步富足,政治上崇尚民主,精神上追求自由,因而堪称当时全国社会建设的标杆.这些成就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建设事业的重要基础,蕴含了前人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即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建设理念;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群众路线;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党群关系;充分重视社会调查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究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的历史,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期克服困难,不断摸索、发现和积累的社会建设经验,可为当代中国社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社会教育,对发动广大民众抗战救国,巩固边区政权,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刘庆礼 《传承》2010,(3):31-3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有组织、有计划、规模空前地开展了富有特色且成效显著的社会教育,对发动广大民众抗战救国,巩固边区政权,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成为新民主主义类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共产党对陕甘宁边区土地问题的正确政策和成功实践是主要原因之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实践,是陕甘宁边区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肖光荣  朱未 《湖湘论坛》2013,(1):101-107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所进行的法制建设方面的实践,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也是整个中国革命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法制实践中渐渐形成的法制理论,是马列主义指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理论,其体现出来的法律制度以及方针政策,既不同于局部抗战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有别于苏联,更不同于国民政府。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重新回顾陕甘宁边区的巡回审判制度,总结陕甘宁边区巡回审判制度的经验与成就,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而进行的成功实践。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与实施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建国后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施纲要》总结了反腐倡廉的六条基本经验。这"五个坚持"和"一个围绕"是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要求,也是近代中国要救亡、要复兴、要富强的诉求。中国共产党90个春秋的历史,也可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大体为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第二个"30年":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第三个"30年":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有五点基本经验:(一)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三)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四)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五)总结群众实践经验,让理论掌握群众改造中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不断增长,我国公共服务监督机制从无到有,监督合力正在形成,监督疲软的局面有一定改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已初步建立.近几年来,为了增强公共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监管效率,各地在创新公共服务监督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建设,必须坚持“一个统一,三个结合”:即以政府内部监督为重点,坚持内部外部监督相统一;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建设,必须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贾钢涛 《长白学刊》2009,(2):128-130
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经历了曲折的探索历程,从旧教育模式到创立自己的新型模式,由强制教育到尊重群众自愿,由包办到民办公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体制。边区社会教育,成为全国其他根据地的榜样和模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和总结这一时期社会教育经验.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龙  王宝元 《求索》2007,(12):226-229
抗战时期,党领导陕甘宁边区根据战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了行政区划,确立了“三级两辅”行政区划层级结构,形成了一些独具的制度特色。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的创设与改革不仅确保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过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重要启示:其一,要将行政区划制度的改革创新看作一项系统工程,综合考虑配套改革措施;其二,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发挥行政区划的经济杠杆作用;其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要适时减少行政区划层级数量,扩大管理幅度。  相似文献   

14.
王晋林 《传承》2014,(7):16-1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促进边区的工业建设,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煤炭开采实际的政策和措施,煤炭开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促进边区的工业经济建设和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晋林  许瑞源 《传承》2013,(5):35-3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同时,为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巩固抗战后方根据地,在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下,还进行了军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何祥 《新东方》2022,(1):27-34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在反贫困事业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实践.从土地革命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到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点对点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展开发式扶贫到新时代实施精准扶贫,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17.
刘德林 《求索》2010,(11):228-230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坚持反腐倡廉,进行了廉政建设的广泛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反腐倡廉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重视思想建党,以思想教育防腐倡廉;坚决惩腐肃贪,以法纪制度反腐保廉;加强民主建设,以民主监督克腐促廉;注重率先垂范,以艰苦奋斗拒腐兴廉。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党反腐倡廉的基本经验,对于构建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晋林 《传承》2014,(8):14-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工商业经济建设中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边区食盐开采生产和运销的政策及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推动了食盐生产和运销的迅速发展,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及促进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彦林 《传承》2012,(4):14-15,1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曾发生巨大的经济困难,物价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回顾陕甘宁边区物价变动概况,分析导致这一状况的主客观原因,探索陕甘宁边区治理物价的经验教训,同时也佐证了中共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财经工作总方针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王晋林 《传承》2014,(3):38-3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为适应战时形势发展的需要,建立了通信邮政组织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边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为新中国邮政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