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的空中轰炸和北方联盟军队的地面进攻下,塔利班节节败退,北方大片领土和首都喀布尔相继失守。12月7日,塔利班最后据点坎大哈的驻军向当地普什图族部落领导人纳吉布拉投降。至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彻底瓦解。12月5日,阿富汗四方代表在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问题特使卜拉希米的斡旋下,在德国波恩附近的彼得斯贝格宾馆就阿富汗临时行政当局的组成签署了框架协议,确定了过渡政府的首脑和其他成员。阿富汗南部的普什图族领导人、现年46岁的哈米德·卡尔扎伊出任临时行政当局主席。临时政府于12月22日在喀布尔接管行政管理权,联合国将尽快派出多国部队对其加以保护,阿富汗政局将可能由此出现由乱转治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阿富汗的局势急转直下。塔利班和驻阿联军展开了新一轮激战.其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据美联社报道,数十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向与巴基斯坦接壤的阿南部赫尔曼德省加姆塞尔城一个警察据点发动进攻,最终把警察赶了出去。当地安全部队和政府官员见塔利班来势凶猛,被迫在塔利班完全占领该城前撤离,大批塔利班武装人员又在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赫尔曼德省纳瓦伊巴拉卡扎伊城与阿富汗警察发生激战,  相似文献   

3.
范旭 《党建文汇》2002,(4):19-19
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披露,在塔利班执政时期,有不少孤儿院少女被塔利班军官强占,被迫充当情妇。  相似文献   

4.
木子 《党建文汇》2007,(9):16-16
今年7月31日,韩国人质沈圣珉在阿富汗被杀害,成为塔利班绑架的23名韩国人质中遭杀害的第二人。世界再度为之震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塔利班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与阿富汗总体形势有关。  相似文献   

5.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的袭击以及10月7日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行动,不仅对美国国家安全及世界的安全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给中国的国家安全增加了许多新的不确定因素。如何看待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军事打击,如何认识这一事件对我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应对,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14日,英国《卫报》刊登了驻阿富汗记者专访塔利班老兵,亲历反美武装行动的独家报道。  相似文献   

7.
令驻阿富汗美军和北约部队尴尬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塔利班越剿越多的趋势。塔利班的军事行动能力有增无减,目前已在阿南部和东部出现复苏迹象。  相似文献   

8.
宋海庆 《党建文汇》2001,(11):39-39
最近,美英使用了航母和战斗机对阿富汗塔利班的不同地点、不同目标实施了多层次、大规模的打击。美国的打击,使选定的空袭目标基本被摧毁。  相似文献   

9.
警惕日本     
美国和国际救援机构正在以无数的许诺引诱北方联盟支持建立一个基础广泛的阿富汗新政府,而不是一个以北方联盟取代塔利班的政权。  相似文献   

10.
据美联社4月13日报道,联合国12日称,巴基斯坦军方针对该国西北部地区盘踞的塔利班武装发起的新一轮攻势后,有20万平民逃离家园。联合国同时警告称,目前由于资金严重短缺,联合国无法将这些无家可归者妥善安置。  相似文献   

11.
司古 《党建文汇》2009,(10):20-20
一位士兵全身倒地,血肉模糊,挣扎求生——这是美联社女记者雅各布森在阿富汗战场拍下的画面。照片中的士兵名叫伯纳德,年仅21岁,是一名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8月14日,他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执行任务时被塔利班武装人员的火箭弹击中。  相似文献   

12.
在塔利班统治时期,家中拥有电视机被视为犯罪,“罪不可赦”。而目前,阿富汗已有19%的家庭拥有电视机,有2/3的市民表示每天必看电视。“或许,阿富汗有别于其他国家,老百姓爱看电视,是由于无事可做。”社会学家兼报纸编辑默罕默德·卡斯姆·阿卡伽表示。  相似文献   

13.
从外国领导人办公室的家具摆设、装潢格调,不仅能看出他们的个人爱好,透露领导人的行事风格,还能告诉外界领导人的政治主张和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4.
聚焦塔利班     
2001年9月11日,是美国人民的灾难日,也是世界人民的恐慌日。“双仔塔”的轰然倒塌已成世纪绝响,带给人民的心灵震撼却难以迅速平复。美国认定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包庇该事件的头号嫌疑人恐怖大亨本·拉登,并于10月8日起对阿富汗进行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军事打击。那么,已成为世人关注焦点的塔利班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2001年3月,世界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和痛心不已的怪事。阿富汗执政当局——塔利班下令在阿全境摧毁全部佛教雕像,其中有许多是世界闻名的文化遗产。连世界第一高佛像——巴米扬大佛也在被毁之列。消息所至,人们无不为之扼腕长叹。千年古迹,一旦灰飞烟灭;恣意肆行,却不能被制止。尽管联合国和许多国家纷纷发表声明和建议,但这件偏离人类理性的事还是发生了。人们不禁要问:塔利班为何要自毁本国文化遗产?阿国人民现在是处于怎样的状态之中? 塔利班,全称为“阿富汗伊斯兰学生运动组织”,1994年11月由于他们保护  相似文献   

16.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领导人的更替都是令人期待的,政治领导人尤其如此。所以才有“政冶蜜月”的说法。领导人多会希望自己提出的执政理念、方略、政策措施很快得到社会公众的积极响应,而社会公众则盼望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领导人的迅速有效同应,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相互砥砺、上下一心的气氛。  相似文献   

17.
自创刊以来,《求是》杂志的作者队伍呻,领导干部云集。《求是》如何发表领导人的文章?中间要经过哪些程序?刊发领导人的文章如何审稿?领导人发表文章后,稿费怎么开?  相似文献   

18.
党的最高领导人被称为“总书记”是从中共四大开始的,虽然四大选出的党中央领导机关仍然是中央执行委员会,但此时改称党的最高领导人为“总书记”,陈独秀为首任总书记。其后在中共五大、中共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二大以后直到现在,中共最高领导人都被称为“总书记”。这期间,在中共六大召开时,党的最高领导人又曾被称为“主席”,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首任主席。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七大至十一大,党的最高领导人一直称主席。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主席”这一曾经的党的最高领导人称谓才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9.
贺伟 《党史文苑》2008,(11):42-46
1959年7月下旬,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结束在苏联的休假回国,途中到了北京,想和中国领导人见面。留守北京的陈毅副总理说中共领导人都在庐山开会,并且还要有一段时间。胡志明执意要见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请胡志明秘密前往庐山,对外不报道。  相似文献   

20.
叶茂 《廉政瞭望》2011,(4):24-25
一直以来,西方领导人的绯闻不断给国内读者一个感觉,就是外国领导人沉溺于“下半身主义”,腐败透顶。不过,这或是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