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久前,台湾进行了全台湾经典科段总会考,共有6000多位小学生参加了此次会考。会考的范围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唐诗三百首》、《易经》、《诗经》等。来自台湾新竹顶埔小学、年仅12岁的林伯丞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他参加最难考的六科十八段,每段有8000多字的考题,背诵经书约15万字。林伯丞的背诵格外引人瞩目,他是考生  相似文献   

2.
台湾早期历史资料向来十分缺乏,挖掘有价值史料成为一大课题。经过笔者不懈努力,《东西洋考》作者张燮疑为轶失的文集《霏云居续集》近期浮出水面,其中有关台湾及两岸关系的资料,揭示了早期中国官方对台湾本岛的经营和有效管理,而赤勘(即赤嵌)地名的首次出现,亦颇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典籍对台湾名称的记载十分久远。《尚书·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史记》称为“瀛洲”;《后汉书》称为“东醍”;《三国志》谓之“夷洲”;唐、宋、元诸代一般称其为“流求”或“琉球”。直至明朝后期才出现“台湾”这一称谓。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台湾”名称起源于荷兰人1624年占领台湾之后,修筑楼台于海水入湾处。有的认为“台湾”之称是由“大湾”一名转来的。大湾,指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明代有陈第所写《东番记》将“大湾”称为“大员”,清康熙时周婴的《远游篇编》将台湾写成“台员”,史家考…  相似文献   

4.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8日刊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现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的一篇题为《对台湾的政策》的文章。 文章说,美国应该澄清它对台湾的政策,承认存在一个中国的1972年上海公报经仔细分析在台湾问题上是含糊不清的。它仅仅考虑到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不同立场。1979年,在我们对中国的外交承认从台北转向北京的时候,  相似文献   

6.
吴小珊 《台声》2014,(12):82-83
黄叔璥何许人?说到他,今人多引用连横《台湾通史》中的记述,此只百余字。即:"黄叔璥,字玉圃,顺天大兴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历任京秩。六十一年,始设巡视台湾御史,满汉各一员,廷议以叔璥廉明,与吴达礼同膺是命。达礼正红旗人也。既至,安集流亡,博采舆论,多所建设。著《赤嵌笔谈》、《番俗六考》,志台湾者取资焉。"从中可见,  相似文献   

7.
、族夭篇矢名台湾府志校注清代汉族与平埔族之间的矛盾和融合蒋毓英《台湾府志》序言论郑成功尊君而不忠君郑成功档案史料选辑作}者:除碧夕督协主陈碧笙陈碧笙i东碧笙陈在正孔立又万孔昭等编陈在正陈在正 出版处、厦门大学出版社19’85年11月’木刊1985年第4期香港《大公报》1985年6月20「l香港《大公报》1985年9月19「l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立立r﹄l匕7,甲丁郑成功与泉州二三事加强海防与台湾建省论台湾张丙起义与闽粤械斗台湾朱一贵起义与吴福生起义供词的 比较研究台湾番族与林爽文起义冈山考清代台湾械斗史实辨误郑成功与厦门国共两…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台湾关系法》企图通过长期维持“两岸分离现状”保护美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霸权利益,反映了美国强权政权竭力延缓中国统一进程的实质。《与台湾关系法》深层次伤害中国人民心理,影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给台海地区带来不安定因素;美国流行的同《与台湾关系法》相关的“维持两岸军力平衡论”、“售台防御性武器是台湾防卫之必需论”、“优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论”等违背政治现实,损害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9.
《默觚》是魏源的读书笔记,后来被整理成册,收入《古微堂内集》,分《学篇》与《治篇》两个部分。其中学篇侧重于论天人与道,治篇侧重于选才治国。欲一窥魏源的哲学思想,应从《默觚·学篇》入手。魏源在此篇探讨了天人关系,体现了朴素辩证法思想,阐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了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展示了进化史观。魏源《默觚·学篇》蕴含的学术思想既有启蒙意义,也有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发表之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及各种不同的反应。3月4日,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刊登题为《对中国关于台湾问题白皮书反应过激》的文章,指出美国对此所做的“过激反应可能会破坏未来事态的积极发展”。这篇文章是美国著名学者、亚洲对外关系学会研究员雅各布·菲什  相似文献   

11.
引言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演变的各个阶段中,美国的武器售台和《与台湾关系法》(以下简称“关系法”)一直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中心问题之一。去年,布什政府又“援引”《与台湾关系法》,决定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这说明,在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两党四届政府从现实利益出发,虽然相对收缩了与台湾的关系,但其对华政策,始终立足于延缓中国的统一,这就是台湾问题至今不能彻底解决的根本原因。中美建交的过程表明,虽然卡特政府决心实现正常化,但美国两党各派都不主张放弃台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传来“不祥之兆”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的选战日益白热化,美国选民对此见惯不怪,而远在西太平洋的台湾,却对此异常关注。最近一段时间,台湾媒体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可用“铺天盖地”来形容。《中国时报》、《联合报》等岛内媒体,均以较大篇幅跟踪美国大选的进程,有的甚至开设专栏,请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分析评论。一些媒体还在网上进行民意调查,了解台湾民众对美国大选的看法……这阵势与美国媒体相比也  相似文献   

13.
坐落在北京前门外大江胡同(原大蒋家胡同)的台湾会馆,现已修复.北京的各地“会馆” 是清代各省、府绅商为本乡进京赶考学子而建的.台湾会馆建于何年何月已无可考.清政府自1687年起,在台湾施行考举制,在县里考秀才、省里考举人,到北京考贡士,再经“殿试”考进士.清代汉族台胞考上文、武进士的共有29名.前107年出进士16人;后43年(即咸丰、同治和光绪年间)出进士13人.可见后4O多年台湾举子赴京赶考者大增.据此估计,北京台湾会馆有可能建于1851年至1894年之间,距今已10O至140年左右.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天,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代奏:“今者闻朝廷割弃台地以予倭人,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  相似文献   

14.
西方国家在发动“没有硝烟的战争”洪叶近来、外国报刊和台湾《海峡评论》针对美国公然欢迎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和处处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的发展不断设置障碍,要“遏制中国”等情况,指出美国正在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新的冷战”。美国《纽约时报》1995年8月15...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7,(5)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方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对一直以来押宝TPP的民进党当局来说,无疑是被打了一记大耳光。面对岛内的质疑声浪,民进党当局强作镇定。但台湾社会舆论认为,民进党当局"亲美远中"的区域经贸布局若再不做调整,恐将使台湾陷入边缘化的危机,重创台湾经济核心命脉。美国退出TPP,冲击台湾的经济布局,台湾社会忧心如焚。台湾《联合报》认为,  相似文献   

16.
2月1日,美国众议院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不顾中美关系的长远利益,通过了所谓的《加强台湾安全法案》,要求美国加强与台湾的军事关系。对此一粗暴干涉中国  相似文献   

17.
编后语     
今年七月七日至九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了“台湾研究国际研讨会”,中国大陆学者提交大会讨论的学术论文有:本所陈在正的《1874—1975年清政府关于海防问题的大讨论与对台湾地位的新认识》、孔立的《清代台湾分类械斗的若干问题》、郑启五的  相似文献   

18.
台湾问题本属中国内政,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国际关系风云起伏,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美国酝酿染指台湾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将(《马关条约》强加于清政府,台湾失陷。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中美成为盟国。中国关于收复台湾的正当要求得到美国的支持。美、英、中于1943年签署《开罗宣言》,决定将日本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大战结束后,根据  相似文献   

19.
文倩 《两岸关系》2001,(3):58-60
在大陆的电影圈中,张艺谋曾被称为“获奖专业户”,而出生在台湾的电影导演李安,现在也够得上这一称号了。最近,他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刮起的获奖旋风在台湾刮过——在去年底结束的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卧》片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奖在内的6项大奖,随后在美国达到最高级,在日前结束的美国电影“金球奖”的评选中,李安凭《卧虎藏龙》一片,获最佳导演奖,并做好了向“奥斯卡”进军准备。对不了解李安的人而言,看到李安  相似文献   

20.
吴孟樵 《台声》2014,(9):57-57
当一个时代过去了,或是记忆里、耳闻中的人物与影片穿越时空来到现世代,“观影”让人眼睛一亮。台湾经典电影数位修复及加值利用计划,近期推出“加贝影展”五部修复影片:阮玲玉主演的默片《恋爱与义务》、外国人布洛斯基拍摄的纪录片《经过中国》、杨丽花分饰演母女的《回来安平港》、李翰祥监制的《喜怒哀乐》、胡金铨导演的代表作之一《龙门客栈》。阮玲玉演出《恋爱与义务》时,是21岁,因为是默片,片中以中英文字卡解读剧情,并可看到当时阮玲玉较夸张的表情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