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前,长三角经济区域各中心城市都在更高的起点上咬定发展不放松,以提高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上海向周边城市转移制造业的进程不断加快,长三角城市间的互动互助关系越来越密切: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其他城市在产业分工和产业链条上也同样有自身的发展空间,只要善于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把握好优势互补、发展互动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2)
<正>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扬子江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每个城市依据自身的发展特色、禀赋优势,实现功能和能级上的再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扬子江城市群中的八个城市能够协同发展,在功能、定位和优势上实现互补,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最终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刘以安 《群众》2017,(13):14-14
南京作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经济总量和人口总量约占扬子江城市群总量的1/5,且具有区位、创新中心、产业发展、交通枢纽、开放平台以及绿色生态等多重优势。南京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提升城市首位度,努力打造扬子江城市群“引擎”,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是一件永远“未完成”的作品,它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探索着新的高度。溧阳如何“全面深度接轨上海”,跻身宁杭经济带,发展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都市圈中的样板城市,需要深入调研思考。一、集聚新的支撑发展要素城市文化、城市产业、城市秩序和城市空间,一般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四大基本要素。但城市的发展阶段不同,支撑点和关键点必然也有所区别。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向“长三角生态创新示范城市”迈进的溧阳,更需要人、产业和创新要素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张磊 《前沿》2003,(11):38-40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文章通过对长三角一体化的基础条件、瓶颈制约等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 :即推进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城市发展一体化和外向发展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3月下旬,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在马鞍山召开,这既是对马鞍山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角色、地位的肯定,也对马鞍山能否借助长三角这一平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出新的考量。如何做好融入长三角这篇文章,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马鞍山产业发展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全局性课题。马鞍山工业对长三角的融入,不能仅体现在跻身长三角城市群这一"名片式"融入,关键在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发展观关注长三角金融合作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战略和长三角整体利益出发,立足于寻求长三角地区金融联动的有效策略,深入分析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金融资本流动的特点,通过对长三角主要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当地工商银行经营质态的比较论证,剖析其优、劣势所在,认为在目前体制、政策、规则等逐步理顺的背景下,区域间金融合作、互动已具备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如何拓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加强两省一市间的金融合作与互动,对于加快长三角整体金融发展,形成长江三角洲的区域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都市圈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三角地区特殊的"产业同构"现象和已具雏形的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特征,本文提出在长三角大都市圈的特殊地理平台发展广域产业集群的构想。文章从概念、意义、条件、效率等各个角度论证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认为以广域产业集群为组织形式,以跨地域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产业链垂直分工为组织内容,是长三角从产业层面冲破行政区经济的藩篱,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产业整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向丽  林康  林纯静 《群众》2020,(2):47-48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提升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成为进一步明确长三角城市分工,实现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0.
曲红  单汨源 《求索》2007,(9):11-12
针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产业的发展与成长,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结合创新型城市的构成要素,分析产业集群升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提出促进两者之间互动发展的对策,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内资源进一步融合。南京在城市功能和首位度提升上,需要体现出反映国际城市发展趋势、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南京城市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内涵。第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在这个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中,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行动的关键区域,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腹地,南京  相似文献   

12.
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对于长三角区域、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长三角区域应该围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市场建设、城市体系、产业发展、制度架构等六个方面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同时,为了有效突破以往的各种惯性和区域束缚,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可以起到跨区域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的样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层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领导核心,要在发展方向、内容和途径上与城市发展形成互动,在社会治理上要有创新意识,真正发挥社会治理的领导作用。城市基层党组织只有适应时代发展,从党建自身做起,以创新思维和手段治理社会,发挥引领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城市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产业集聚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很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相互之间未形成产业链等问题。一体化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区域联动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在分析集聚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9,(20)
<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为安徽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近些年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借力苏浙沪,创新活跃强劲,发展如虎添翼,全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提升了安徽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增添了发展新动能。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要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此,安徽正根据自身优势特点,提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9,(16)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即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这对包括江苏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区位上既可以向东呼应上海这个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也可以向西辐射带动西长三角地区。同时,南京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唯一特大城市,在区域联动发展和  相似文献   

17.
朱立军 《党建研究》2021,(10):40-4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宣城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接壤的地级市,全市民营经济占比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招商引资企业占比超过85%,其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总量占到招商引资总量80%以上,成为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站".近年来,宣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抢抓历史机遇、彰显担当作为,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发展全局同频共振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为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18.
薛明耀 《前进》2022,(4):18-22
<正>省委书记林武在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晋城要建设绿色转型示范城市、能源革命领跑城市、光机电产业集聚城市,打造通往中原城市群和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为晋城在新的发展阶段描绘了新的蓝图、作出了精准定位。省长蓝佛安在全省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推进会议上提出了狠抓落实十项要求,为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夯实了措施保障。当前,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新宇  程龙 《长白学刊》2009,(5):107-109
发展接续产业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接续产业的选择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从相对、动态的意义上说,产业延伸模式和产业替代模式是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适用模式。确定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选择原则,既要从现实约束和影响因素出发,又要结合资源型城市的自身特点。通过对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延伸产业链的资源深加工产业是接续产业发展的适宜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区域优势也日益体现在产业集群所形成的竞争力上。以中部城市武汉为例,探讨后发地区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一般规律。政府主导型产业集群存在"扎堆"似的地理邻近,但是由于一定的产业基础,以工业基地为载体的产业集群也能够形成较高的分工专业化水平。同时,分工专业化和基于知识互动的创新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