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党史纵览》2001,(2):53
毛泽东早年曾钟情于游泳运动,可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一是黄土高原,没了中流击水的环境;~是戎机紧迫,没了闲庭信步的宽余,毛泽东就没有再下过水。 进入北京的头几年,毛泽东既要运筹与大陆残敌的作战,又要考虑解放区和新与领城市的土改和经济恢复,同时还要酝酿新国家政权的组建,接着便是抗美援朝,其殚精竭虑更甚于以往,有时整日足不出户。即便稍有闲暇,也是习惯性地拿一本书,倚在床上。  相似文献   

2.
正革命老人李六如是湖南人,比毛泽东年长6岁,早年就参加革命,对毛泽东深为敬仰。1921年冬,他在经毛泽东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便成为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者和忠实追随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携手同心,相互倚重,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新中国后如何实现中国梦便成为其毕生追求。面对极其困难的国际国内环境,毛泽东为实现新中国的中国梦,开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毛泽东的中国梦也是全国人民的梦,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立国、富国与强国三大要素,并且三大要素之间在毛泽东的思想中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迁入北平。由于地面空中的种种不安全因素,毛泽东进北平没进北平城。西苑入城仪式结束后,毛泽东乘车来到香山,住进双清别墅。搬到双清别墅不久,毛泽东便开始进城办公了。毛泽东一般下午进城,晚上12点多钟返回香山住处。 经过几个月的清理,中南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打了一个报告,请党中央和毛泽东迁入中南海。  相似文献   

5.
田家英:主席秘书讲真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焰  活力 《党史文苑》2002,(1):46-47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他长期努力宣传毛泽东思想,在“左”的错误滋长时又不顾个人得失奋起抗争。他的诚实、正直、刚强,赢得了人们格外的尊重与怀念,他对真理的探索更为后人留下了重要启迪。●删去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的谈话,被江青等人扣以“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被“停职反省”的第二天,他便以死抗争,年仅44岁。1948年,老秘书胡乔木推荐正为毛岸英当文史教员的田家英做新秘书。毛泽东便把这位26岁的“家教”召来,口授一段意思,让他写篇电文。田家英一挥而就,毛泽…  相似文献   

6.
宴会进行中间,毛泽东小声问王稼祥:“能不能早点告辞?喝了酒,头有点昏。”建国后,王稼祥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来到莫斯科,开始对苏联进行长达两个月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次重大外交活动,举世瞩目。王稼祥提前一天来到位于莫斯科东北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车站迎接毛泽东。由于天气寒冷,毛泽东在车站发表了简短的书面讲话和检阅了仪仗队后,便由王稼祥夫妇陪同,驱车前往下榻处———莫斯科南郊的斯大林在战时的乡间别墅。吃过午餐,稍事休息,王稼祥便向毛泽东汇报了大使馆建馆以来的情况,并请示这次访苏…  相似文献   

7.
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便已看到了新中国独立的曙光,从而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祖国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的各项建设事业。当时,重建家园的事情很多,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但毛泽东认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毛泽东为《人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足迹曾踏遍建宁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红色趣闻。巧捉鱼在建宁期间,一天傍晚,毛泽东路过濉溪码头,看见几个战士正在河边洗衣服,便走到战士们身旁,和他们聊起天来。突然,他发现河里有许多小鱼,顿时心头一亮:如果能捉些小鱼,让炊事员加工一下,不是很好的菜吗?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并同战士们研究起捉鱼的办法来。毛泽东让几个战士分头找来了竹竿、篾片和一块两尺见方的纱  相似文献   

9.
正毛泽东1938年5月所作的《论持久战》,对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主针。历史证明,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料的那样发展的。这部著作一经问世便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影响力犹存。前几年多家网站都流行一篇《抗日"持久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面对千疮百孔的新中国,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祖国富强的富国梦便成为其重要追求。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了实现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富国梦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积极探索毛泽东富国梦的实践并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实现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目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毛泽东对井冈山已经有所了解;二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是决定性因素;三是军力情况使退向湘南割据汝城的计划已经变得不可能;四是毛泽东一路上对宁冈、永新一带地形和有关情况作了深入调查。毛泽东在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使毛泽东的上山思想由构想变为现实,是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说:“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lop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这项任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党同志、各民主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负责人对周恩来的高度了解、信任和支持。lop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人员配备,现在尚不能确定,还需要同民主人士商量,但“周恩来是一定要参加的,其性质是内阁总理”。开国大典后,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之为‘“内阁总理”的周恩来,便把主要精力放在筹建新中国首届“内阁”——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13.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①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教育工作和培养人才的大方向所作的如此表述,后来被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宏观教育方针而确定下来,至今没有更  相似文献   

14.
陈晋 《学习导报》2011,(1):41-44
毛泽东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被选为五位中央局委员之一,负责组织工作,还兼任中央局秘书,协助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处理中央日常事务。当时中央的文件需委员长和秘书联合签署才能发出。可见,毛泽东在30岁的时候,便干起了党内事实上的"二把手"。可一年后,他便离开了这个岗位,此后便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起起伏伏,屡受排挤和打击。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出版,印数很少,1937年1月停刊。紧接着,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始为油印,9月改铅印,两版三日刊,远远不能适应党的需要。于是,一张新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的具体关心领导下,便应运而生了。此后,毛泽东为它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领导《解放日报》创刊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莲花决策引兵井冈,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毛泽东对井冈山已经有所了解:二是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的密信是决定性因素;三是军力情况使退向湘南割据汝城的计划已经变得不可能:四是毛泽东一路上对宁冈、永新一带地形和有关情况作了深入调查.毛泽东在莲花决策引兵井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使毛泽东的"上山"思想由构想变为现实.是我党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理论家,也是一位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凡是读过他的诗词的人,无不叹服他那丰富的想象、宏大的气魄、昂扬的激情!他的诗词,绘多娇江山雄奇景,抒一代风流凌云志,立意高远,气势磅礴。毛泽东精深的诗词造诣,来自惊人的刻苦和勤奋的学习。为写出自己满意的诗词,他常常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每成一诗一词,便求至善至美。其严谨求实的精神,感人至深。现采撷毛泽东诗词创作中的几个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毛泽东主席让卫士们把他书房的沙发搬走。在毛主席休息散步时,卫士们开始搬沙发,但试了几次,都搬不出房门。毛主席回来后,看见沙发仍在原处,便奇怪地问:"沙发怎么没搬出去呢?"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02,(10):48
在毛泽东先后几个秘书中,田家英是一个既有突出才华又有深邃见解的人。1965年末,毛泽东在谈话中提到了《海瑞罢官》的一些事,唯恐天下不乱的江青等人便要借题发挥。田家英整理记录时,却将这段话删去。他完全懂得这样做可能引起的后果,但还是义无反顾。随后,江青等人把“篡改毛主席著作”这一吓人的罪名加在他头上。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通知“停职反省”。他沉思了一夜,第二天便以死抗争,此时,年仅44岁。  相似文献   

20.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4,(12):14-16
毛泽东素不喜迎来送往.在国家主席任上,碍于外交礼仪,也仅去机场迎接过胡志明、赫鲁晓夫、苏加诺、伏罗希洛夫这几位屈指可数的元首级人物.然而,当20世纪50年代末与苏联交恶之后,"反修"便成为毛泽东念兹在兹的头等大事,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位一向疏于迎来送往的大政治家,在60年代前期的几年间竟先后 3次前往机场迎接"反修"归来的战友--周恩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