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宪举 《人民论坛》2014,(10):53-54
<正>乌克兰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将逐渐显现出来,我们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2013年11月下旬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已经历两个阶段——乌克兰政治反对派在美欧支持下通过暴力等手段攫取了政权,以及克里米亚通过全民公决加入了俄罗斯联邦。这是自苏联解体以来俄乌之间最严重的一次冲突,也是20多年来俄同美欧之间又一次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其后果对于乌克兰、俄乌关系、俄  相似文献   

2.
乌克兰危机至今已近一年,经历了从持续抗议冲突、政府更权、克里米亚入俄;到东部战乱、马航客机坠落、举行大选;再到停火协议有名无实、放弃不结盟地位、形成军事对峙。如今局势仍旧波诡云谲、不容乐观。美俄围绕乌克兰战略博弈的持续加力和翻新是贯穿这场危机过程的基本内容,也是后冷战时期霸权国家与地区大国地缘战略较量的一种反映。深入了解美俄在本轮危机中的博弈和影响,并思考对我国家安全危机管控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何卫 《时事报告》2005,(5):49-50
1月23日,乌克兰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尤先科正式就任乌克兰总统,乌克兰持续两个月的选举危机终于尘埃落定。乌克兰的大选本属其内政,为何却全球瞩目?尤其是受到美、欧、俄三方的密切关注?三方之间有怎样的利益较量?如此你争我夺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决意利用乌克兰危机继续打压和削弱俄罗斯,把俄在欧洲的战略空间挤压到最小程度,使苏联解体23年后俄在地缘政治上再受重创乌克兰局势随着乌东部冲突持续和马航MH17客机在顿涅茨克上空坠毁而急剧升温。乌东部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美国对俄制裁进入一个新阶段,俄的应对和反弹也更加激烈。美国很多媒体把普京称为"独裁者"和"专制者",竭尽"妖魔化"之能事。华盛顿认为,普京总统处处与美作对,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麻烦制造者"。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普京继续执政,美就不会与俄改善关系。华盛顿的目的是要通过制裁给普京制  相似文献   

5.
和平解决是应对国际能源冲突的根本原则,谈判、调查、斡旋、调停、和解、仲裁、法院裁决是其主要方法,《世界贸易组织法》《能源宪章条约》等国际法,欧洲能源宪章、国际法院等国际组织,以及冲突应对惯例等构成的国际制度是其主要工具。乌克兰危机中,俄欧四大能源矛盾上升,俄欧通过启动能源危机预警机制、国际规则等能源冲突应对机制、能源多元化机制,阻止了双边能源关系的恶化,但其效用受国际格局、俄欧关系、乌克兰危机、美国压力等因素制约。俄欧应增强战略互信,提高危机预警水平,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提高应对措施执行力,妥善处理第三方因素、尤其是协调俄乌欧与俄美欧三边关系等方面,完善冲突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6.
王联 《人民论坛》2014,(10):50-52
<正>乌克兰局势反映美俄各自的战略企图,显示国际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又带有明显的旧时代印记乌克兰局势的一波三折,看似为内部两派政治力量的角力,实则源自美欧、俄罗斯等外部势力的拉锯,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未来会否如俄罗斯《观点报》3月2日所发文章标题预期的"普京出兵乌克兰将终结后苏联时代和单极世界"那样,当前的国际政治已然进入一个新阶段。纵然乌克兰局势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未来如何发展也尚存  相似文献   

7.
常喆  马剑  闻一 《思想工作》2006,(2):40-41
至1月3日晚,俄罗斯中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进入第三天。几天来,俄乌天然气大战越闹越大,俄罗斯又宣布停止对摩尔多瓦供气。此前相对超脱的西方国家终于不再沉默,开始介入这场争端。西方媒体更将此事大肆炒作,《必须抵制俄罗斯的蛮干》、《新的冷战——俄把能源当作政治武器将是一场灾难》......看看这样的标题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态度。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俄乌在天然气问题上的较量,已超越双边范畴,成为俄罗斯与乌克兰背后的西方国家进行博弈的一个缩影。西方对独联体国家搞“颜色革命”,千方百计遏制俄罗斯,现在受够了气的俄罗斯终于要用能…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与美国始终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乌克兰问题、"通俄门"问题、中东问题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军事对抗成为影响两者关系发展的重要不利因素。随着普京的连任,美国的反俄情绪继续高涨,未来俄美关系的发展仍然困难重重,短期内不会出现好转。  相似文献   

9.
3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宣布解散切尔诺梅尔金领导的政府,引发了俄政坛持续一月之久的政府危机。围绕总理人选及政府组成等问题,反对派与总统展开了激烈较量,几乎酿成更为严重的政权危机。政府危机虽最终得以化解,但对俄局势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俄  相似文献   

10.
乌克兰危机在马航坠机事件后成为国际第一热点事件。乌克兰基辅政权及其讨伐对象东乌克兰民间武装都处于困难境地,美国拉住欧盟加大制裁力度,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害。普京遭受执政以来最沉重的政治压力。  相似文献   

11.
俄美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较量丁宝忠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一超”自居,独霸世界的野心增强。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不及前苏联,但坚持反对美国独霸,进行反美遏制的长期斗争,显示俄在多极世界中与美平起平坐的强烈意图。看来俄不会因一时一事对美妥协而放弃争取大国地位的努...  相似文献   

12.
俄乌冲突对美国各界的对台政策认知形成了重大冲击,对台政策辩论日益呈现“乌克兰化”的危险趋势,这为美国政府趁势推动对台政策的“乌克兰化”提供了某种契机。为了预防和应对潜在的台海危机,美国对台政策的新动向包括:加速迈向战略与战术双重清晰、更重视助台打造“非对称战力”与提升美台军事安全合作、持续深化与盟友伙伴国家的对台政策协调。美国将随着俄乌局势的变化而动态调整其对台政策,短期内势必对台海局势、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国际关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俄乌冲突对美国对台政策的影响仍然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发动了外交、经济和军事等一系列围堵,俄罗斯也针锋相对地采取了诸多反制措施。然而,囿于实力不逮等因素,俄反制成效有限。未来俄需要尽可能缓解与西方的紧张关系,打破现有政治经济体制对国家发展的禁锢,才能突破西方的战略围堵。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美俄关系依然举足轻重。美国在尽力争取俄在重大问题上保持某种合作的前提下,一直没有放松对其战略压制和围堵。俄也不甘坐以待毙,努力抵消美的战略挟制。美俄博弈,引发大国关系的一系列互动调整。时事报美对俄战略的线条与轮廓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明显加大对俄的战略挤压。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布什第一任期内,美图谋使俄永远不再对美构成战略威胁,在人权、车臣、政治体制建设等方面无时不对俄施压。特别是2003年11月以来,连续在俄的势力范围内发起汹涌澎湃的“颜色革命”,以和平…  相似文献   

15.
韩旭东 《时事报告》2010,(2):104-105
自奥巴马提出“无核世界”倡议以来,人们开始对核武器的战略威慑作用有了新的思考。美国承诺“不首先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以及美俄就进一步削减核武器达成新约后,核武器已经限于少数国家之间的较量与威慑。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常规武器已经成为真正的威慑。常规武器的竞争将趋于激烈。  相似文献   

16.
钮松 《长江论坛》2016,(6):62-69
阿拉伯剧变发生以来,"伊斯兰国"组织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核心,并成为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主要发起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以及世界各地诸多恐怖极端组织的效忠对象。美俄两个大国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对该组织的打击也相对较为有效,但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分歧,打击"伊斯兰国"的政策也各有偏重,美国站在叙利亚反对派一边,而俄罗斯则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抵抗叙反对派和"伊斯兰国"。由于所涉利益不同,美俄的中东政策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之后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引发了一系列战略博弈。作为两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大国,美俄在在中东的博弈牵动着世界各方的神经。因此,深入了解美俄围绕打击"伊斯兰国"的复杂博弈,有助于全面认识中东地区形势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正胡昊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定价:40.00元本书是"世界热点怎么看"系列丛书2020年版,选取过去一年内的15个世界热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所选热点,多数为近年来持续不断演变的老问题,如中美关系、美俄关系、美伊冲突、英国"脱欧"、朝鲜半岛局势、乌克兰局势、拉美政局等,反映了世界秩序在整体平稳中酝酿新的变局;新增了新冠肺炎疫情、人工智能、气候治理等传统安全之外的议题,凸显了人类社会面临新的危机与机遇。  相似文献   

18.
高华 《思想工作》2005,(1):42-43
2004年欧洲与美国、美国与俄罗斯、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三角关系呈现出欧美关系复杂化、欧俄关系缓和化、俄美关系明和暗斗的特点。它折射出当今国际关系中多极与单极、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反复较量。欧美关系复杂化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一度使欧美关系陷入空前的危机。一年多来,双方都在尽力修补因战争而加深的裂痕。德国总理施罗德再次去了白宫,欧美共同庆祝诺曼底登陆60周年,八国峰会声明帮助中东推行民主,北约接受了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的委托,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致布什第二任期当选的贺电中希望加强“法美友谊”。所以,尽管2004年的美欧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来,乌克兰局势动荡以及俄、乌关系严重恶化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事态发展到今天,“偶然中有必然”,俄、乌反目有着深刻的根源。自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变成了主权独立国家,与此同时,两国间也出现了一些悬而未决、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黑海舰队、克里米亚归属、1932~1933年大饥荒死难者问题等,这些问题困扰、制约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娄伟 《湖湘论坛》2008,21(1):110-112
冷战的终结,打破了东北亚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极均势格局。在复杂的政治、安全结构制约下,美、日、中、俄以地缘政治为视角,采取均势制衡原则,寻求在东北亚地区的权力优势。美日俄中的均势战略博弈在加剧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同时,事实上也保证了东北亚地区的脆弱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