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日,在某市郊区一村庄旁的沟渠中发现一具尸体。现场所在的村庄为离市区较远的僻静村落,水渠为紧邻村庄北侧的排水沟,自东向西流向,渠宽3.5m,渠内水深70cm,水面漂浮水草及垃圾杂物,渠底为淤泥,据村民反映渠水一年四季均不干涸。  相似文献   

2.
王恩宪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0,25(5):368-368,F0003
全身性尸蜡较少见,笔者在临案检验中遇1例,现报道如下: 1案例资料 袁某,男,49岁,2008年9月14日被妻子用木棒打击致死后沉尸水库,2009年2月27日被打捞出水。杀人现场位于袁某家中,堂屋西侧距地高约80cm的墙壁、过道门及沙发上发现血迹。沉尸现场位于距袁某家约3km某水库坝首,该坝下段为混凝土,上段为一自动冲砂的多扇闸门,  相似文献   

3.
法医工作者在平时工作中常会遇到尸体需要冰冻一段时间再检验的情况。有些尸体体表损伤在发现尸体当时难以确定,冷冻后再检验就可清晰明了;有时尸体冰冻后形成了附加损伤,如不仔细甄别,容易产生误会,甚至错误(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4.
1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赵某,男,57岁,2007年9月25日早上走山路前去另外一个乡镇赶集未归,到晚上家人前去寻找,在离一山村200m处的山路上发现赵某死在路边,左耳廓缺失,创口上有血迹,遂报案。  相似文献   

5.
笔者收集了103例法医尸体检验材料,试图探究法医在死因分析中的某些观点与方法。1材料收集我局法医室与海南医学院病理科自1993年1月~2001年12月间,不明原因死亡的解剖尸体与组织病理学检验103例,其中系统尸体解剖88例,尸体器官送检15例。所有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制片,光镜观察,部分作毒物分析及血清学检查。2年龄与性别男78例,占75.7%;女25例,占24.2%;年龄最大67岁,最小为新生儿。新生儿及12岁以下13例,占12.6%;20~50岁的青壮年84例,占81.6%,…  相似文献   

6.
对尸体的毁损通常见于杀人案件,其中尤以碎尸案件中多见。还有部分见于侮辱尸体案件中,而对墓中尸体进行毁坏、抛弃则极为少见且易误判为杀人碎尸,笔者在实际办案中曾遇1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2004年6月23日,我市某乡村一农户柑桔园篱笆内发现一编织袋,袋内装有一人类头颅,拟为一起杀人碎尸案件。经检验,头颅呈干尸外貌,头皮散布白色霉斑,部分颅骨外露,综合现场勘验、尸块特征等分析,似有墓地棺材内尸体特征。沿此线索结合尸块识别信息展开侦查,两天后找到头颅来源,随即疑犯落网。后查明:死者与嫌疑人张某系同组村民,3年前因故发生纠纷,张…  相似文献   

7.
我国法医尸体检验存在体制设置不合理、侦查机关可裁量启动、尸体检验过程中权利保护不足和专家见证使用混乱等主要问题。我国应从犯罪控制、程序公正和摒弃部门利益原则出发,以法治国家成熟经验为参考,改革我国法医尸检体制、设置强制尸检制度和强化尸检过程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8.
梁曼  张海东  刘艳  郑娜  刘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2):167-168,174
死后冷冻保存的尸体可导致颅底骨折,易被误认为外伤或其它死因而引起争议。本文通过3例尸体冷冻所致颅底骨折的报道,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生前精神异常的水中尸体的特点,为此类案件鉴定和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局检验的所有生前精神异常的水中尸体档案105例,对死者一般情况、尸检情况、案情调查情况和疾病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104例,死者受教育程度较低,天气较暖时案件较多,尸体多在2d内被发现。多数死者没有自杀史,没有遗书,但在临死前出现行为、心理的异常变化。抑郁症、抑郁状态和精神分裂症是主要的精神障碍类型,仅有9名死者曾坚持进行正规治疗。结论精神异常是投水自杀的高危因素,监护人员应该警惕患者的异常行为,特别是气温转暖时。  相似文献   

10.
1案件资料 2007年10月28日9时许,我局接群众报警称:某河道内有一浮尸。经打捞上岸,发现为女性尸体,颈部被绑有3个铁轮子。  相似文献   

11.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年6月28日,某景区山沟发现1具无名女尸,已半白骨化。经过调查及DNA比对,确认死者为鞠某,18岁,于8d前失踪。1.2尸体检验尸长160cm,高度腐败,部分区域白骨化。上穿粉红色内衣,其余部位赤裸。颅盖骨仅少部分头皮附着,大部分外露,枕骨以“人字缝”顶端下3cm处为中心,见一“Y”字形骨折,骨折线向上越过左侧“人字缝”,到达左顶骨,  相似文献   

12.
<正>全世界每年约有37.2万人溺死,其中我国约为6万人。溺死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意外死亡的第三大死因,水中尸体也成为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尸体类型之一。但是水中尸体的死因并不都是溺死,也可能是在落水前死于自然疾病、在水中死于自然疾病、死于损伤后被抛入水、在水中死于损伤或者死于水淹没的影响(如休克)等。因此,水中尸体可能涉及的死因复杂,且尸体长时间浸泡发生腐败并破坏原本就不充分的病理学证据,从而使溺死诊断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3.
虽然现阶段国内的法医尸体检验制度已经经过多年的完善与发展,但在某些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制设置方面的不足、专家见证机制使用混乱等.为不断强化法医工作的有效性,我们应当程序规范、公正,刨除各部门利益为原则,做到高效的犯罪控制.在法医尸检制度的改革中,可借鉴西方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作为改革参考,优化我国的法医尸检制度,强化实践中的权利保护.本文以法医尸检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作为出发点,结合国外尸检制度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案例资料某男,49岁。某日上午在居住地被人发现煤气中毒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于当日下午行尸表检验。持续-18℃冷冻保存43日后行尸体解剖。尸斑呈樱红色,位于颈项部、腰背部、臀部和四肢背侧未受压处,指压不褪色。双眼睑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混浊,  相似文献   

15.
1 案例资料 简要案情 汪某(女,35岁)某日被人勒死,当日尸体被投入水井中,井口被水泥和石块完全封盖.抛尸前该水井已废弃多年,曾多次被倾倒入大量用于加工废旧金属后的强酸液体.2年8个月后在犯罪嫌疑人指认下挖开井口.水井深6.8m,内径0.45m,水面距离地面1m,井水呈黑色.井内见1具女尸,足朝上,头朝下,全部浸泡在井水中,足底距水面5cm.  相似文献   

16.
现行教科书对水中尸体沉浮影响因素主要列出3种:水的特性、身体本身的性状、腐败的发生。一般认为,水中尸体上浮是尸体腐败后尸体浮力大于重力的必然结果,尸体腐败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不会很快上浮。但在日常工作中,有时见到尸体短时间内即浮出水面并未腐败的现象。如案例1:2002年4月份,本辖区某水域内发现1具漂浮女尸,经证实死亡时间仅0.5h;案例2:2005年8月份,在内河发现1具漂浮男尸,死亡时间为1h左右;2007年6月,在海面上发现1具漂浮女尸,死亡时间为2.5h左右。我国南、北方温差大,水中尸体浮出水面时问差别也大,难以有个统一的标准。通常在夏季尸体浮出水面需要2天左右,而冬季则需要14天左右。水中尸体的上浮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在不同的季节、水温和地域浮出时间差异很大。除此之外,还应与下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8.
张宪  康文科 《证据科学》2007,14(1):I0010-I0011
利用活埋方式进行杀人的案件近几年来渐有报道,对被杀多年的尸体(尸骨)的个体识别及死因和损伤机制的检验鉴定,仍是法医需要解决首要的问题,作者通过检验成功破获案件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9.
正路边发现的尸体,情况非常复杂,干扰因素很多,法医容易先入为主,错定案件性质。作者遇一路边尸体,通过翔实的法医损伤检验分析,主导案件分析,为确定案件性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某日,一夜大雨后,某坡道路边发现一具男尸,尸体脚后约2m处有一倒地的加重老式自行车,U型支撑处于支撑位,车后座物品与地面之间有一左脚  相似文献   

20.
命案现场尸体检验时,由于手指外露时间较长,水分缺失,指腹凹凸畸形、干瘪或指腹表皮已破坏时,较难取得有比对价值的指纹。国内常用的尸体皱缩性指纹的提取、捺印方法有油炸法、甘油膨润法、甘油酒精法、皮下注射液石蜡法、生理盐水浸泡法、沸水法等,操作难度较大,皱缩性指纹要达到理想的复原效果,耗时较长。笔者通过用3%NaOH对组织进行软化膨润,对30例尸体皱缩性指纹的短时间复原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