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 《探索》2003,(3):130-133
中国民法典的编篡工作已提上立法议程,在探讨其编篡的讨论中,关于人格权的立法是其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比较分析学者们提出的四条思路,我认为人格权法应独立成编。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人格权法编大致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重要的民事权利。我国法律对此的规定还存在缺陷。研究解决一般人格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在现实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现实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行政改革的需求,行政法治、行政民主和行政效率的需要,以及立法机关和社会的推动,是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现实推动力;宪法中的相应条款、直接的行政程序规范以及保障人权、追求法治的精神是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宪政基础;行政诉讼法、行政判例、司法独立是行政程序法典化的司法基础。虽然我国行政程序法典化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但条件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4.
当下,我国社会处于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型期。这种“治理转向”给传统法律模式带来了诸多挑战,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法典化进程。法典化不仅要确保自身完备,还要契合社会治理的理念。回应型治理理论能从社会治理的角度为探究法典化的模式选择与立法技术提供适宜的理论框架。该理论主张:及时回应社会需求、发挥目的和价值的支配作用、扩大民众参与。法典化的本质属性为价值完备性,其模式有二:一为体系型法典;二为汇编型法典。在回应型治理的视阈下,汇编型法典因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故而更具优势。在立法技术上,汇编型法典可以借鉴我国《民法典》的编纂经验,以“编制活页册”为立法技术,将能串联起各分则的法典特殊价值,以法律原则的形式安置在法典总则部分。  相似文献   

5.
李林启 《世纪桥》2012,(7):42-43
关于死者人格利益法律保护的问题在学界及实务中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就死者人格利益法律保护的理论界说、法律规定及保护期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一般人格权的问题,虽然我国相关法律解释和单行法已涉及部分内容,但是,我国现行《民法通则》中并没有一般人格权的概念.已有两部学者建议稿均主张确立一般人格权制度.一部为由中国人民大学王利明教授牵头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以下简称人民大学建议稿);另一部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教授牵头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以下简称社科院建议稿).在保障和扩大人权已成为世界潮流的背景下,在未来的民法典中确立作为人权基本内容之一的人格权制度,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盛聪 《探索》2006,3(3):134-137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公民人格必然是“公民”的普适性内涵与文化国情的耦合,表现为主体性人格与社会性人格、律法性人格与道德性人格、自由性人格与一元性人格的辩证统一。基于此,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人格教育应确立主体性精神、社会公共精神、规范性精神、权利与义务统一精神的教育价值目标。公民人格的确立一方面依赖于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又仰仗于认知导向与价值建构、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社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整体“合力”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黄金桥 《唯实》2009,(4):69-72
在侵权法制定过程中,学术界、立法机关、司法部门等对相关重要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各种见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侵权法的命名、侵权法应否独立成编、如何科学构建侵权法的体系结构等问题上。剖析其论辩焦点,可以透视出参与者们对国家法治建设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的进程伴随着传播方式的进化,而传播方式的演进也影响着文学体裁的演变。文学曾经历了口头传播时代、书写印刷传播时代,与之相应的是诗歌、散文、小说的兴起与繁盛。如今,文学传播已进入电子传播阶段,除广播、电影、电视传播带来的广播剧、电影、电视剧剧作的盛行,网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本质蕴涵在“社会”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从国家政权和企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为解决社会矛盾,应该把马克思有关社会建设的基本思想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之路:不仅要着眼于“物,”更要着眼于人和社会关系;不仅要实现改善民生的目标,更要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可持续。为此,要以人为本,调节社会差别,推进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1.
李长风 《理论学刊》2003,(5):156-158
在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语境中 ,文学创作呈现出通俗文学膨胀、纯文学萎缩的格局。正确面对和处理纯文学与俗文学的关系问题 ,已成为当下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 ,要更新观念 ,给当代通俗文学重新定位 ,以人文精神给予积极引导 ;其次 ,纯文学要在坚守自我的前提下 ,主动走向读者 ,走向市场 ;再次 ,纯文学与俗文学要互补互促 ,在全球化时代重建新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的蓬勃发展,个人和群体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日益扩大,其在安全领域受关注程度也不断上升,人类安全理论的构建离不开全球化的语境.学者、非政府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就人类安全概念进行不同阐释,尽管概念未尽统一,但理论的核心都是关注人的安全,而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安全.由于人类安全概念本身尚在发展中,所以建立在它之上的人类安全统一度量标准目前很难出现.  相似文献   

13.
西方社会的大众文化和中国的大众文化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成过程,比较中西两种语境中的大众文化,其在文化主体、文化本质和主要功能上,都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陷阱还是机遇:数字时代的人文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荣湘 《新视野》2004,(1):55-57
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表现在许多方面,由此形成了所谓的国际鸿沟、性别鸿沟、语言鸿沟、种族鸿沟等。数字鸿沟既助长了旧的帝国主义,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帝国主义模式即数字帝国主义。然而,数字鸿沟并不全然是坏事,它在创生新的不平等和统治形式的同时,也在某些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把握并利用数字鸿沟所带来的机遇,才能缩小数字鸿沟,甚至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代语境下,中国模式就是解决中国自身发展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入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学术界初步实现了对其进行解构--创新--建构的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上也开始了"摸着石头过河"到"铺路架桥"的转变.在当今"资本"时代,中国模式不断摆脱发展范式的束缚,表现出自我话语体系、制度安排、价值导向上的马克思主义特征,并在方法论上彰显出自身现代化进程的世界意义、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意义,发展理念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其最近出版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长期以来,对世界秩序的探索几乎完全是由西方社会的概念来定义和解释的,而如今作为当代基石的西方秩序观正陷入危机。基辛格认为,二战以来,在美国理想主义、欧洲传统的国家理念和均势思想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一种世界秩序,但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从未认同西方的这种秩序观,只是被动接受了这一安排。如今,这些持保留态度者不再沉默,例如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这表明西方建立  相似文献   

17.
魏春明 《求实》2004,22(12):77-7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 ,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又一重大历史贡献。依法执政突出执政活动的法治化 ,要求执政党依照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来执掌国家政权 ,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执政党的活动 ,实现执政地位法治化、执政权限法治化、执政程序法治化、执政监督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旷思思 《理论导报》2014,(11):16-16
正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其最近出版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长期以来,对世界秩序的探索几乎完全是由西方社会的概念来定义和解释的,而如今作为当代基石的西方秩序观正陷入危机。基辛格认为,二战以来,在美国理想主义、欧洲传统的国家理念和均势思想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一种世界秩序,但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从未认同西方的这种秩序观,只是被动接受了这一安排。如今,这些持保留态度者不再沉默,例如俄罗斯在乌  相似文献   

19.
亚文化既有社会主流文化的相应属性,并包纳于其中,又与社会主流文化有一定区别和差异。亚文化具有共性与个性统一的特性,规范和导向的特性,以及双重属性、辐射性特征。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依据亚文化特性,以大学生为主体,建树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处在交往中,而社会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诚信原则,正是在此原则基础上,人类社会才得以存在和发展。而在今天人们对诚信的失缺确越来越严重,本文重新探讨市场交往语境中的诚信原则,以强调诚信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