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攻防技术在诈骗网站侦查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涉网诈骗犯罪日益猖獗,此类犯罪目前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案件类型之一。涉网诈骗犯罪案犯多为团伙作案,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犯罪主体线下实际位置遍布全球,犯罪手段智能化、形式多样且不断翻新。受害群体人数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覆盖各个阶层。整体上,此类案件危害范围大,打击犯罪成本高、侦查要求高、电子证据易灭失。主要应用案例,复盘对目标的网络侦查过程,从网络攻防技术角度提出此类案件的侦查、数据固定方法与注意要点,拓展传统的刑侦信息流侦查主线,能够为广大刑事侦查员提供新时期下的涉网案件侦查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涉网犯罪在刑事案件发案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利用网络为犯罪提供各种服务的刑事案件越来越普遍.文章结合各种形式的涉网犯罪,对涉网犯罪案件利用网络寻找犯罪对象、准备犯罪工具、联络同伙、实施犯罪、销赃等情况进行仔细剖析,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涉网犯罪,发现犯罪与网络具有的联系,为研究涉网犯罪侦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涉网新型犯罪现象愈演愈烈,逐渐成为严重危害群众切身利益及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全国公安机关合力打击涉网新型犯罪,完善专题研究、专门队伍、专案攻坚、专业技术,并抓好内部合力、促成外部合力。其中,“专题研究”为“四专”首位,侦查机关以我国涉网新型犯罪演进路向为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剖析未来对于该种犯罪行为实施打击与治理之策,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从而不断挤压与铲除非接触式犯罪滋生蔓延的空间,彻底切除涉网新型犯罪毒树之根茎。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电子数据取证规则》(以下简称《取证规则》)自2019年2月1日施行以来,各级公安机关认真组织贯彻落实,电子数据取证进一步规范,能力进一步提升,电子数据取证工作在刑事案件办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取证规则》的第二章第三节"现场提取电子数据"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过程中现场提取电子数据规则规范的要求,并结合实践操作方法和技术,提供一线电子数据勘验民警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盗窃案件在刑事发案中始终占较高比例,其高发低破态势制约了刑事案件整体破案率的提升。大数据的发展应用为打防多发性盗窃案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打击犯罪层面,公安系统各类大数据信息平台为实现"由人到案"侦查模式的精确打击提供支撑。在防范犯罪层面,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多发性盗窃案件发生的时空规律,预测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盗窃发案可能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巡逻防控,从而实现降低多发性盗窃案件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刘健 《公安研究》2006,143(9):78-80
电子证据作为新型证据形式,公安机关在目前的采集中存在模糊认识。因此必须从采集规则、提高执法者素质、立法等方面予以解决,以有效打击高发的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经济利益的驱动,近年来网络犯罪呈高发趋势,衍生“黑产”增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很多损失,尤其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电信诈骗、网络盗窃等案件为甚。因这类案件信息量大、关键证据易失,取证难度随之加大,提出一种应用正则表达式规则配合常用编码进行精确提取、恢复、固定的电子数据取证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10.7案件”看网络赌球案件电子数据取证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网络赌球作为一种新型的赌博方式在社会上愈演愈烈,其社会影响范围广、投注金额巨大,导致国内资金大量外流,由此诱发的其他类型犯罪也频频发生。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打击这种新型犯罪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以“10.7”案件的电子数据取证过程为实例,通过归纳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心得,从证据介质收集、赌球网页分析、常用关键字及其编码、赌球网页搜索与导出等方面论述了网络赌球案件的电子数据取证方法,希望能够为公安实战部门进行网络赌球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叶慧  俞涛 《今日浙江》2021,(9):50-51
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违法犯罪持续高发,已成为上升最快、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犯罪之一.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为守住百姓的"钱袋子",浙江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牵头、公安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全社会反诈格局,强化法治思维,坚持打防结合,注重源头治理,依托数字技术,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开展全链条重拳打击.  相似文献   

10.
目前,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大要案件频发,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单次低额度的小额网络诈骗却常常被人忽视,受害人不报案,警方不重视,导致该类犯罪成为多发性顽疾。公安侦查机关打击小额网络诈骗犯罪,要注意利用公安内网和互联网串并案件,积极开展落地侦查,综合研判通信信息,追踪资金流向,固定电子证据。  相似文献   

11.
张俊 《警察技术》2019,(3):75-77
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收集和提取的规范化是证据审查的重要内容。从审查判断电子数据的原则出发,针对电子数据的"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提出收集和提取过程中的完整性、客观性及其规则是真实性最重要的因素。通过案例介绍了手机短消息和即时通信聊天记录、撤回的微信视频以及网站数据的网络在线收集和提取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蜜罐与蜜标的追踪溯源技术动态取证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弥补现今电子取证技术中静态取证的不足,采用"网络欺骗"理念,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蜜罐和蜜标系统的追踪溯源技术动态取证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发现这种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动态地收集入侵者的相关信息和犯罪证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静态取证的弊端,为司法人员从事电子数据取证、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量商业交易和会计核算借助电子计算机或会计软件完成,在此过程中生成大量电子数据。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为犯罪工具的各类经济犯罪显著增多,电子证据在案件中的比重和重要性都在逐年提高。我国对于网络经济犯罪的预防和打击还处于薄弱阶段,缺乏较好的电子证据采集规范和方法。介绍电子证据的特点以及在打击经济犯罪中的作用,同时对电子证据的采集、审查和运用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数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作用日益显著,但其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种证据具有视听资料、书证和物证的一些特点而又区别于这几种证据,它完全可以独立于其他证据而成为刑事诉讼证据的一种。因此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及地位,才能更好地研究、利用这种证据,有效地预防、查证和打击计算机及网络犯罪,而且对其他非直接涉及计算机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也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持续高发,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色产业链条,不仅严重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而且与下游犯罪如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密切关联,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此,有必要结合最新案例和数据,探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色产业链特点,提出侦查防范对策,从整体上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黑色产业链,为个人信息保护、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提供更大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诈骗案件主要呈现网络购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开设"钓鱼"网站诈骗、以"刷信誉"等为名兼职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几种类型。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工作中,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认定成为重要关切点,其不仅需要切合传统证据理论所要求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要求,更要拓展应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由于电子数据在提取环节、鉴定程序和定案规则适用方面存在多种困境,故而,需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特殊规则,逐步完善电子数据鉴定的相关规则,同步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采信规则。  相似文献   

17.
在犯罪手段复杂化科技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刑事案件涉及计算机及其数据。犯罪嫌疑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把自己犯罪的有关数据存储在电脑当中,在诉讼过程中电子数据的地位越来越高。由于电子数据的特殊性,普通计算机中的数据极易遭到破坏和改变,而数据恢复技术正是对遭到破坏、修改的数据进行还原恢复,其功能在于发现线索,获取证据。在公安工作中,数据恢复已经成为侦查取证过程中日益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但在数据恢复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一系列原则,以保证电子数据的证明效力,保证诉讼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假币犯罪形势依然严峻,犯罪分子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为了有效地应对这种新型假币犯罪,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治理途径。首先,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假币犯罪的特点和危害,以及公安机关在打击这类犯罪时所遇到的困难。然后,利用大数据的应用优势,我们可以采取高端货币防伪技术、构建假币犯罪数据库、开发假币网上检测预警系统、创新反假币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来提高防范和打击假币犯罪的效能。  相似文献   

19.
郑淼  程浩 《警察技术》2024,(1):81-84
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黑灰产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猛发展的推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手段在不断更新,规避公安机关打击的技术也在同步升级,Vo IP技术被不法分子加以修改后大范围使用,从Vo IP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在利用Vo 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中对Vo IP设备的电子数据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20.
网络电子证据取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完善网络电子证据立法基础,取证技术专家必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将网络犯罪的电子证据进行尽早的提取、分析、保护和归档。本文系统地分析了网络电子证据取证特点、各种常用取证技术以及网络取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