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问题"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土耳其帝国日薄西山的过程中,欧洲列强开始了争夺帝国遗产的斗争.其中,俄国是瓜分土耳其的总导演.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的1787-1791年俄土战争是"东方问题"最后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在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日本强迫朝鲜开港过程中,俄国没有加入其中,而是采取了观望政策,这和80年代俄国积极参与朝鲜事务是截然不同的。俄国之所以如此是由两个原因决定的:俄朝间存在民间陆路贸易,它给俄国带来巨大益处;而朝鲜开港给俄国带来的好处有限。俄国远东地区资本主义发展滞后,航运业不发达,既没有商品向朝鲜输出,也无运输商品的船只。在这样的背景下,俄国没有介入美日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争夺欧洲霸权,而计划的核心是征服土耳其。对土耳其的瓜分和征服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国外交史的主要内容。俄国争霸世界的计划是在对土战争中奠基的。  相似文献   

4.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俄国与欧洲的石油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俄国对外贸易主要面向欧洲,以输出农产品为主.俄国工业部门中唯一具有出口意义的是石油工业,在欧洲市场上俄国的石油产品与美国展开角逐,俄国一直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俄国地主经济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俄国农业资本主义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改革虽使 2 0 0 0多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但封建剥削制度并没有被废除 ,截止 19世纪末 ,地主尽量缩小自营规模 ,工役制不可避免地长期存在着。同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役制的基础又在日渐动摇 ,特别是在波罗的海、白俄罗斯和巴什基里亚等地区。整个 19世纪下半期 ,工役制和资本主义消长的过程恰恰是后者排挤前者的过程 ,地主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由前者向后者进行着过渡。  相似文献   

6.
18世纪中叶全俄市场形成。在统一的空间框架下,俄国不同地区之间的价格和工资变化趋于同步。彼得堡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化反映了俄国所有工人物质状况的变化,虽然各地区的价格和工资水平存在差异,但变化的一致程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7.
合作社思想在俄国的传播经历了从空想走向现实的过程,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为合作社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自1865年第一个合作社建立之日起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国的合作社运动可分为四个阶段。随着合作社运动的展开,政府开始参与合作社活动、向其提供指导与扶植,同时也通过行政力量对它的发展进行严厉监控,究其实质是要掌控合作社运动的领导权。这严重违背了合作社的独立、自主原则,导致二者间矛盾不断。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从合作社基层组织到合作社联盟、再到全俄合作社委员会的合作社体制已初步建立。合作社活动在经济、文化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它也存在很多不足。  相似文献   

8.
彼得一世改革后,欧洲文化涌入俄国。舞会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现象,成为俄国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舞会,既是贵族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达官显贵官场之外社交的重要所在,是女性展示美丽与追逐时尚之地,更是私情泛滥的污秽之所。舞会文化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一方面是沙俄帝国强大与兴盛的缩影,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俄国贵族奢靡生活背后是逐渐走向衰落的无奈结局。  相似文献   

9.
十七八世纪俄国来华商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商队贸易一直是中俄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中俄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清政府对来华俄国商队的优惠政策有利于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俄国来华商队和兼有经商任务的使团在从事贸易和外交活动的同时,广泛接触各个阶层的中国人,亲身感受和初步认识了中国文化.他们关于中国文化的记载是早期中俄文化交流的珍贵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中国的手工业、工艺品、园林建筑、戏剧小说、哲学伦理等,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东方文明的风采,赢得西欧人的青睐,在欧洲引起了中国文化热。由于中国产品不断涌进西欧市场,且物美价廉,对文化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19世纪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建立,中国自然经济停滞不前,使得文化格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人口继续增加,对农畜产品的需要量亦持续增长。但由于该地区农牧业落后,其产品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中国东北便成为俄国远东地区获得所缺农畜产品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和肉类的需要,支持了该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凤鸣 《西伯利亚研究》2002,29(2):40-42,55
19世纪中叶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并向该地派遣驻军和移民后,俄国远东地区所需物资、尤其是农畜产品极度缺乏,所缺农畜产品中的相当大部分需从相邻的中国东北购买。19世纪后半期中国东北农畜产品的对俄输出,一方面满足了俄国远东地区对粮食、肉类和畜力的迫切需要,从而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对中国东北农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上半叶是俄国社会思潮和文化运动发生多元剧烈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自1836年恰达耶夫发表著名的《哲学书简》并引起俄国思想界的震惊时刻起,就在精英知识分子中间展开了针对俄罗斯命运与前途的民族主义双重话语表述。这种表述的大方向是在短时期内充分学习西方的前提下,确立俄国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独特文化身份。期间俄罗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中叶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朝鲜移民逐渐接受了俄式学校教育,东正教在他们中开始普及。移居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在与俄国人的接触中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深受东西方文明的影响,特别是18-20世纪初大量吸纳借鉴西方文化.俄罗斯著名学者阿列克谢耶娃2007年在莫斯科出版了<18-20世纪初欧洲新事物在俄国的传播>(有外文部分未做)一书(以下简称<传播>),该书运用传播论理论,对这一时期欧洲文化向俄国传播的途径、机制、特征及结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卓有新意.  相似文献   

16.
俄国现代化艰难启动的文化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彼得一世改革到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的现代化努力足足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俄国现代化的艰难启动有其深刻的文化因素;非东非西的文化特征使俄国历史上的任何改革往往陷入一种困难的境地;东正教伦理是专制王权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其中缺少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村社传统抑制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因素和竞争意识的增长;现代化努力过程中的社会政治思想是滞后的,脱离社会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上半叶,日益“密切”的中俄外交关系、兴盛的中俄贸易使得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及本土时断时续的中国学教学活动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催生了俄国大学中国学教育基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实施了土地私有化改革,因此,已被长期搁置的农业改革问题又重新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重新认识以前关于“农业问题”的那些观点显得越来越必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欧盟扩大至25 国, 今后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与欧盟鉴于经济 政治战略上的相互需要, 求大同存小异, 从“ 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 到“ 成熟的伙伴关系” , 合作与交流不断加深, 政 治经济对话机制日趋完善。进入21 世纪后,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已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今后最重要的是 要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 从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 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舍弃枝节, 抓住主流, 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欧盟扩大至25 国, 今后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中国与欧盟鉴于经济 政治战略上的相互需要, 求大同存小异, 从“ 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 到“ 成熟的伙伴关系” , 合作与交流不断加深, 政 治经济对话机制日趋完善。进入21 世纪后,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已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今后最重要的是 要抓住这个良好的机遇, 从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 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舍弃枝节, 抓住主流, 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