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的逝胜,举国上下悲痛不已,世界各国纷纷来电悼念。我在悲痛之余,想起小平同志接见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的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当我们得知邓小平同志要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美国记者,都为有机会见到小平同志而高兴,也深感任务重大。为了搞好这次接见的接待服务工作,我们开会进行了周密细致的研究,一科件地具体抓落实,一定要以优质服务来接待小平同志和美国朋友,使小平同志在舒适的环境中同美国朋友交谈。1986年9月2目的北京,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中南海岸边的紫光阁.庄严肃穆。10时左右,小平同志在邓榕及工…  相似文献   

2.
李晋 《传承》2004,(4):24-25
用革命的事迹来教育我们的子孙万代:像我们前辈那样,像我们的先烈那样,永远当一个革命者,永远当一个为人民大众的集体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者,永远当一个共产主义者。作为《广西革命回忆录》的责任编辑,我亲历了《广西革命回忆录》从组稿出版到再版22年的不寻常过程。见证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特定时代,邓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深藏小平题词、出版之艰难,以及小平题词面世后的强烈反响。如今面对小平百年诞辰,从新的视角和感受上续写、再读邓小平为《广西革命回忆录》题词,以表达我对小平同志的敬意和思念。小平同志的这件题词,…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与包玉刚□吴跃农与邓小平交流见面次数最多的香港华资企业家是船王包玉刚,他曾受到小平同志单独接见达9次。1984年12月17日,包玉刚应邀来到北京,他的身份是香港《联合声明》基本起草委员会成员。18日,他作为港澳101人代表团团员,前往北京机场迎...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公安眼中的邓小平刘涌我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是1939年9月。我当时在延安中央社会部任总务处指导员兼会计科长。时逢小平同志由山西抗日前线回到延安。一天,在中央党校广场,小平同志为我们中直机关工作人员和党校学员作了一次报告。他以大量事实说明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5.
做官与做事     
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在记述邓小平1977年复出时,有这样一段画外音:“他(指小平同志)说,坦率地讲,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这段意味深长的文字以后又出现在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追悼大会上所致的悼词中,它使人们在悲恸之中更增添了对这位世纪老人的崇敬缅怀之情。此刻,当我于深夜静思,斯言犹在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6.
小平百年,世人缅怀。丰收的八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武汉东湖之滨翠柳宾馆宽大的会议室,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广富同志接受本刊和各大新闻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他深情地回顾了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巡第一站的情形。时任省委书记的关广富同志,对当时的每一个细节都铭记在心。他说:“1992年元月,中央通知,小平同志南下18日路过武汉。我们几个书记商量,要看看他老人家。经请示同意,我们去了武昌火车站。“小平一下车,就喊我的名字说:‘我们边散步边谈吧。’“在我的印象中,我汇报讲的并不多,他老人家却成竹在胸,侃侃而谈。“当我汇报到党中央为我们确定了一个好路线时,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曾6次幸福地见过邓小平同志,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看了大型电视文献片《邓小平》,我不仅再次目睹了这位时代伟人坚毅而从容的面容,也对这位伟人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充分体现了小平同志的崇高精神,生动地反映了小平同志这位伟大爱国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不论是居于顺境,还是处在逆境,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始终毫不动摇地把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从来不谋取个人私利。他为人民忍辱负重…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历程,陈开枝坦率地说,自己"知道的应该比其他人多些",因为"职位不高,但处在核心区域"。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陈开枝全程陪同,亲身见证了改变中国历史的11天。我于1964年8月5日奉调到广东省委工作,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我是全程操办。回忆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情景,看看今天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就会更加深刻地理解小平同志视  相似文献   

9.
罗建宾 《创造》2004,(9):32-3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在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日子里,重温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光辉,我们在深切怀念这位伟人的同时,更加感受到了邓小平理论的博大精深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尤其是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建设、干部建设的发展战略思想,事实表明已经突出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开出了绚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袁浩 《同舟共进》2012,(9):35-36
上世纪80年代末,自贡灯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邓小平在船上观看,一旁采访的四川电视台记者郑兴光也是广安人,他问小平:“这么多年,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吗?”小平摇头说:我怕。其实小平是想回家的。据《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介绍:“我们姊妹几个都很想回家乡看看,可他就是不让。后来父亲告诉我,我们一回去,就会兴师动众,骚扰地方。”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与阔别67载的幺舅淡以兴相见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儿时的美好回忆仅成记忆了。”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三位历史人物之一(前两位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开国领袖毛泽东)。大家知道,小平同志是新中国开国元勋级的人物,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20世纪60年代初,他不辱使命两次率代表团舌战“老大哥”,使得赫鲁晓夫不得不折服“这位小个子团长的厉害”;作为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代中国革命航船的核心人物,以史无前例的胆魄,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使得中国人民真正开始奔向小康的富足之路;“一国两制”收港澳  相似文献   

12.
记者: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以来,韶关市发展的步伐很快,特别是老企业的改造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都有显著成就,请谈谈你们的具体做法。 佀志广(以下简称“佀”):小平同志来广东视察时,我还在省纪委工作,受到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这时搞好工作是强大的动方。1992年3月我到韶关,即组织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小平同志重要谈话。我们结合韶关的实际,采取理论灌  相似文献   

13.
严焕升 《传承》2004,(4):32-33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82年12月30日。这一天,正在北京出席共青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我,作为祖国边陲青年代表,唯一荣幸地代表广西代表团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陈云、李鹏等同志的亲切接见并进行座谈。1982年12月28日晚上,我接到了共青团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秘书处的通知。第二天参加了与党和国家领导座谈的预备会议,会上团中央领导和大会秘书处的负责人宣布了30日下午参加中央领导座谈会的代表名单及注意事项和要求。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主要是各个省、市、自治区及部队等代表团选派的一名代表,我代表广西代表队参加。…  相似文献   

14.
位于武汉市汉口鄱阳街139号的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两次留下足迹的地方。当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纪念馆工作人员无限悲痛。我们追忆他的历史,缅怀他的功绩,景仰他的品格,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 1927年,中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就在这严峻时刻,邓小平同志于6月下旬从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人为数不多。然而毫无疑问,邓小平同志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的思想,他的理论和实践,把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国家引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使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一位伟人,是历史上有他和没有他大不一样的那种人。所以,当小平同志永远离我们而去的时候,人们深切地怀念他。尤其是伴随小平同志革命实践走过了几十年风雨人生的广大政协委员,更是感到万分地悲痛,对小平同志的怀念更是铭心刻骨。  相似文献   

16.
1984年7月底,邓小平在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追溯了"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时间和动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不是今天形成的,而是几年以前,主要是在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这个构想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出发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67页。以下注释均简称邓选×页)这段讲话,往往被局限地理解,以为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仅仅是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的具体途径,仅仅是作为一种策略理论而提出的。小平同志的著作中,第一次正式地出现"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法,是在他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的谈话中,而冠  相似文献   

17.
“做官”与“做工作”□果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一次中央全会上,小平同志曾恳切地说过这样的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员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  相似文献   

18.
本 文将叙述1977年以来小平同志的一些讲话对我本人和我们的科研工作带来的重大影响。一、打倒“四人帮” ,小平同志复出后不久 ,于1977年8月8日召集了高校和科学院的部分专家进行座谈 ,当时北大物理系沈克琦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 ,回来后在北大从事激光照排的研究室作了详细的传达。 (小平同志在这次会上的讲话后来于1983年作为《邓小平文选》的内容正式出版。 )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件事情。1 .小平同志说他全身器官都好 ,也即元件都好 ,只是耳朵有点背 ,所以今天带来一个耳朵 ,即由他女儿在耳边复述大家的发言。2 .小平同志说 ,他恢复工作后自…  相似文献   

19.
跛腿青年孙辉民,想创办一家使残疾人高层次就业的福利企业。这个想法从1984年元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接见他时萌生,如今梦幻变成了现实。陕西省首家以残疾职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公司——西安新航电子技术公司,经过一年多时间在市场上的拼搏,现已站稳了脚跟。孙辉民曾有过一段艰难的历程。他出生才8个月时,就因患小儿麻痹落下了~条破腿。之后,他两次参加高考,成绩都超过录取线而被拒之门外。当他怀揣电大优秀学员证书和毕业设计优秀奖的成绩,寻找“婆家”时,也一度受到冷遇。那年小平同志接见他时,他还仅是某研究所一名从事软件编…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长街送别一代伟人.悲痛化作无穷力量。在含悲洒泪送别小平同志的日子里,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继承小平同志的遗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确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小平同志领导我们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在对小平同志的缅怀中,人们深切感到,没有小平同志带领全党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不可能有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杨春贵说,邓小平同志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