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4,(1)
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党的14大终于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这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将会对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产生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但是作为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战略方针,其中所包含的哲学蕴意却是更加深刻的。不从这个高度来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而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这样。没有法律的保障和法制的同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难以建立,即使建立起来也寸步难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哲学,就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向法治实践延伸的理论系统。为进一步搞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本文正作这样一种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了建设"首都文化"的概念,对首都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市委书记蔡奇强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首都文化"的提出是求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和怎样建设首都"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成果。如何在 相似文献
4.
文化囊括了人类创造出来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自信是基于文化主体、文化客体和文化主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的深度自信,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崛起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增强文化自信,必须落实文化之"责",增强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坚守文化之"本",培育稳定的文化价值系统;延续文化之"根",搭建通达的文化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5.
刘庆国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0,(2):66-6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法律是必不可少的保障。要准确理解“效率”与“公平”、“法制”经济与“法治”经济、“法治”经济与“权力”经济的内在区别和联系,有效排除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种障碍,才能早日走向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7.
文化作为一个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人们经常使用但界定又不十分清楚的概念,有必要对其进行哲学的思考。文化即对认识的转化过程或结果。从哲学意义上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对文化可以从不同的认识的角度去分类。文化具有价值和利益、凝聚和动力、继承和培育、批判和吸收等基本的功能。现代文化即站在时代的高度所审视的现代人类社会的文化。现代文化具有自然性、国家性、市场性等特点。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共性在中国的具体体现。现代文化要成为人们的自觉,必须要引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必须把握引领的主体、引领的内容、引领的重心、引领的动力、引领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8.
9.
一、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理论课题.为了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有人提出了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即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但是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并没有在理论上得到深入和彻底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一直进行着对中华民族文化出路的自觉选择。如何批判与继承、开放与创新民族文化,至今仍是一个重要课题。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分析,任何民族文化都是历史性与时代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然而批判若无继承,就会导致历史虚无主义;开放若不创新,就会导致“全盘西化”。本文提出,当前弘扬民族文化的主旨,就在于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在于激起人们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任婧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32(2):23-2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继承、丰富和发展的全新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唯物史观历史主体论的深刻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辩证思想的特征;统筹兼顾的方法蕴含了唯物辩证法系统思维和矛盾观点的理论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刘文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3(5):43-44
一、以人为本的哲学涵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从哲学层面上理解,需要从三层涵义来把握。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不断地增强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同代人来讲就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对代际人来讲就是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具有良性的循环能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具有同一性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劳动改变人本身,同时,人的实践活动也要受到自然的制约。否则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所指出:“我们不要过分… 相似文献
17.
市场疲软(以下简称“疲软”),这是近年来人们时常议论的话题。供求矛盾格局从供不应求转向供过于求(相对而言)的这种变化,时间长达一年有余,这在新中国建立以来40年的历史中是从没有过的,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社会现象,把握矛盾双方的发展变化过程,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而为经济决策提供一些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揭示了社会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是社会诸领域全面协调的发展;实现社会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哲学和发展观为基础,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发展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