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讲的这个题目“‘羞恶之心’与道德意识的来源”。“恶”在这里应该是个动词,念作“WU”而不是“e”。“羞”呢,大家差不多都知道。我们可以这样讲,对自己的不当的惭愧就是“羞”,对别人的不当的愤慨就是“恶”。基本是这样一个解释。那么,关于道德意识的来源,我讲的是一个现象学的题目。讲伦理学,一般是讲规范伦理学,是讲“应当”的问题,但我这里谈的伦理学问题不是“应当”的问题,而是一种我称之为现象学的伦理学。现象学的伦理学,这个名称不是太好,因为规范伦理学应该比现象学的伦理学范围更大一点,确切一点讲,应该叫描述伦理学,或者干脆叫伦理现象学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律师伦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这门学科在我国尚处在初创时期,因为这样研究的人甚少,研究起来也较为艰难。然而律师的实践活动和人民的伦理观念,却十分需要我们加强对律师伦理学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拟从有关方面对律师伦理学作一些分析归纳,以期对律师的实践活动有所禅益。一、律师伦理学的概念与性质伦理学是一门板为古老的学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人伦”、“道德”概念和“人伦以为理”的说法。到了秦汉之际,形成了“伦理”概念。所谓伦理,就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①。在我国古代没有伦理学的概念,现在使用的伦理…  相似文献   

3.
“伦理”与“道德”在词舞学、英语语境及实存的人伦关系三个层面各有内涵和意蕴,但是“伦理”与“道德”又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线。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伦理内涵着道德,道德有待于发展为伦理;伦理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则和本质,道德是伦理的表象和必然指归。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法学与伦理学的嫁接将产生一门新的法学一法伦理学,我们说建立我国的法伦理学,并不是特意去标新立异,确实是历史发展之必然,是时代所迫切需要。时代的发展使得法律成为法律,而不是道德与政治的附庸,这是法伦理学诞生的前提条件;现代法制的发展使得法律与道德相脱节并且产生“道德滑坡”,这是法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条件;法律与道德的平衡发展,“德治”与“法治”的同时并举,是法伦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与时代机缘;法律与道德的分离与相交,产生了法律与道德的“共同地带”并形成了“共振效应”,从此,法伦理学最终诞生。  相似文献   

5.
教育道德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道德的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及其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善恶是教育道德的具体体现,教育是道义的事业、是求真的活动、是公平的“砝码”。教育从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教育中人”的德性修养和制度德性来保证。“伦理实体”的论断给教育道德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关于教育道德的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
当人类走进 2 1世纪的门槛 ,“以德治国”春风在赤县神州荡漾之际 ,我国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唐凯麟教授精心撰著的《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著作丛书”之一出版了。这部专著系统地回答了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当代形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学理论构建的一系列问题 ,深刻地论述了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是从事伦理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难得的参考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 ,这部著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 ,…  相似文献   

7.
在应用伦理学成为“显学”的今天,应用伦理学的质疑也浮出水面,其质疑的根由是科学理性与哲学理性发展“失衡”,摆脱质疑的途径需要构建“新伦理范式”,这样应用伦理学才能立其“本”,广其“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观点述要段若鹏1995年6月6-8日,中国伦理学会道德建设专业委员会在河南郑州市举办“市场经济与干部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当前我国干部道德建设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兹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伦理学从理论到现实都存在着一个断层。纯学术的理论研究很发达,伦理学家写了很多高水平的著作,但是伦理学的研究本身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是脱节的。在近代,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结合的。近代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与伦理学交叉到分离的过程。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既能写出《国富论》这样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又能写出《道德情操论》这样了不起的伦理学著作,可见他不仅关注经济更关注经济之外的道德。  相似文献   

11.
民主集中制正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集中制作为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但究竟什么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概念起于何时?民主集中制到底属于哪个范畴?长期以来却存在许多误解和曲解。据有关文献记载,“民主集中制”一词最早由德国工人总会施威伊泽使用。从俄文的原意看,民主集中制并不是“民主(制)+集中(制)”,而是“民主的集中制”。分析“民主的集中制”的内涵,民主集中制是组织原则,而不是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2.
道德关系是建筑在一定的利益和义务的基础上,由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维系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传统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针对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伦理学,则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扩展、转变为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具有现代意义的伦理学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应该拓展到这样三方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这三方面的关系为纬,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不同层次为经,形成关于道德的基本关系的内容体系。只有这样,伦理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伦理学这门学科,但是,公共管理伦理学的建立对于伦理学发展史有着转折的意义,他把伦理学转化为一门从事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科学,即致力于道德的制度和道德的治理模式的设计和安排。公共管理伦理学既是揭示人类走向伦理社会必然性的科学,也是关于公共管理者职业伦理规定的理论。从学科发展的角度看,公共管理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又是伦理学发展的一种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规范伦理学及其理论地位江雪莲规范伦理学,简言之,是以研究人的行为及其道德标准为宗旨的一种伦理学理论类型。与对社会道德现象进行纯经验实证性、描述性研究的描述伦理学和对道德语言进行纯逻辑分析的元伦理学不同,规范伦理学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研究道德的基础(来源...  相似文献   

15.
徐萍  刘洁 《工会论坛》2013,(6):86-89
李泽厚先生的《伦理学纲要》一书阐释了他的“人类学历史本体”的伦理哲学思想:扬弃了康德的“实践理性”,提出了两种道德及“理性凝聚”概念,论述了“情本体”思想。李泽厚先生的伦理哲学思想中的“隋本体”思想,对重新确立道德的神圣性与崇高性、构建当代的伦理道德以及更新当代道德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伦理学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传统道德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网络伦理,探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建构有中国特点的网络伦理学,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深入研读《论语》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仁人”、“士”而是“君子”。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指出了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君子人格的品质特征,认为孔子所设计的君子人格是集“知”、“仁”、“礼”、“勇”为一体的道德伦理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经济和制度层面的保障,还需要道德伦理层面的考量,因此,作为道德伦理人格的君子人格就对我们针砭时弊,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性之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的他律性与道德的约束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他律性与道德的约束力徐建忠自律与他律是社会规范约束主体行为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依靠主体自身的力量,后者凭借外部力量。关于道德的自律性和他律性问题,是伦理学研究者们长期争论的问题,撇开争论的焦点(如本质问题),绝大多数论者都同意他律...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伦理是网络社会良性运行的必需条件,但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序性,上网者的网络道德特征以及网络伦理的自律性特点,使网络伦理存在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增加网络道德实践,更新网络道德模式,促进虚拟道德向网络道德的回归,推动网络伦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肯定女性独特的道德体验,关注具体的道德情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以及相互关怀,并强调了“榜样”、“对话”、“实践”、“认可”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的产生为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涵,这一理论对于我国学校的德育改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