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略论社会结构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不只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还包括社会结构文明。社会结构文明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赖以顺利进行的制度安排和体制保障 ,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桥梁。社会结构文明建设的重点 ,在于扩大民主、实施法治。  相似文献   

2.
王晓霞 《求知》2013,(2):11-14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的标题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强调了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社会管理的定位、目标、出发点、要求和重点内容等作了明确而深刻的阐述.为今后进行科学的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是两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将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既凸显了两者的重要关系,也强调了社会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差异发展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逻辑前提与现实基点.社会建设是当代的显学,狭义的社会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并列,四位一体.执政党和国家视角的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设主体能动的社会条件和外部机制,构成社会和谐的国家效能基础.而社会建设的基础层面在于自治领域的扩展和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直接管理以及各种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社会建设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互动共生,形成了个人、社会、国家三者之间共同此在并相互交织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的合理化,正是当下社会建设(狭义)的恰当议题,也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外部环境的培育与创设.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后结构主义和维克多.特纳的反结构思想下,文章提出了社会去结构的理论思考。探讨了社会去结构理论的内涵、特征和现实存在,指出在当前社会结构弹性建构、社会疏导机制建立和小康社会建设中,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社会去结构状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公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社会公平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公平提出了相应诉求,通过科学发展、制度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亮 《学理论》2009,(7):81-82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综合起来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三者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前提,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经历了从“四大阶级”到“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再到“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历史性巨变,初步呈现出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基本雏形特征。透过社会结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社会结构变迁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社会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协调,中产化是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调整社会结构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发展生产力是优化社会结构之本。充分把握社会结构变迁规律,有助于更好推进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主义系统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深刻回答三个基础性问题:其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其二,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在当代中国出场?其出场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其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新文明何以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可以发现,他们具有丰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思想,对“现代社会是否存在不同于资本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如何创造这种新文明形态”的思考与解答,构成他们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条清晰线索。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出场,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因素决定的,其经过从崇尚“社会进化论”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学习借鉴苏联式现代化到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重大历史过渡,最终在新的时代方位隆重出场。中国创造的新文明之所以一经出场就能够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当今时代大变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中国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结果,更是这种新文明的本质属性使然。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明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又依赖于作为发展主体的人的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越高,生态文明建设就越能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0.
佟德志 《政治学研究》2022,(1):21-28+156-157
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由中心走向全面,由“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出发,从“三者有机统一”走向“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民民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全面发展的道路,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体现出全面发展的趋势。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人民民主在主体上体现为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复合,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复合结构;在过程上表现为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等过程的复合,体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发展人民民主必须注重运用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全面思维,正确处理人民民主与党的领导的关系、人民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人民民主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从目前全球化讨论中的片面倾向-无人身的全球化入手,认为人是全球化的能动主体和“剧作”,是全球化中最为活跃的社会力量,当然人也是全球化的对象和“剧中人”。全球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但全球化的二重性决定了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具有正负效应。因此,在全球化中积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转变发展观念,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就要大力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夯实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就要拓宽发展视野,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12.
邱培彪 《学理论》2012,(22):250-25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话题,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最崇高的目标.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呼唤和期待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就要在教育过程中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导向,关注人的个性的张扬,重视人的能力的提高,关注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四个自信”是一个整体,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具有强烈而鲜明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文明逻辑和价值逻辑。只有把“四个自信”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自信的总体性视域中,才能正确把握“四个自信”的逻辑理路及其核心要义。“四个自信”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实践自觉,其真谛与要义在于推动和引领当代中国实践,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社会主义文明的范畴,以人民至上为价值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了人本逻辑对资本逻辑的超越。在严格的意义上,“四个自信”就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的自信: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走出来的,中国理论是中国人民实践的理论总结,中国制度是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多方面的,人类需求的发展、劳动和各项综合能力的提高、社会关系的更加和谐以及自由个性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对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充分支撑。人的全面发展诸多方面均离不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多方位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全面理解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必要进行视角切换.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能仅仅依赖公权力的作用,发掘、培育并运用社会资本将有力地克服公权力作用的先天不足.社会资本概念开拓了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理念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理性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现代文化理念,和谐世界理念根植于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它又超越了民族的界限和本土意识,是对当前人类文明发展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各种现实问题的自觉回应,具有鲜明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它也因此成为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国际文化理念,成为维护全球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基点。相对于西方霸权思维下的各种文化理论和文明观,和谐世界理念将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道路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7.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8.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自由流转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和均衡决策机制,以及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互促共进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的意义绝不象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只是满足审美上一时的乐趣 ,而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大课题一审美素质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人格是就个体而言的概念 ,是指个体心理和性格特点的总和。人格的形成是通过社会化 ,将文化模式内化为心理过程和心理尺度 ,最后形成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健全的人格心理的塑造十分重要。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就是人类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素质都会形成一定特殊的“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概括了党的十五大到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这5年间党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并对一些重要理论观点产生的背景及其创新所在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