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一种全新环境。学界关于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建设的专题理论探讨相对薄弱,不利于对新型育人环境的深入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是一种新型育人环境,高校师生、网络系统、网络行为、网络信息、网络规制和网络监管构成了其系统结构,具有主体性、育人性、学术性、开放性、平等性、安全性等六大特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已经成为高校育人的一种全新环境.学界关于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建设的专题理论探讨相对薄弱,不利于对新型育人环境的深入构建.高校校园网络文明环境是一种新型育人环境,高校师生、网络系统、网络行为、网络信息、网络规制和网络监管构成了其系统结构,具有主体性、育人性、学术性、开放性、平等性、安全性等六大特性.  相似文献   

3.
焦树国  张军昌  张庆 《世纪桥》2011,(5):107-108
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扩展,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校园博客作为主要的网络教学形式,也为网络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利用校园博客为师生搭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和心灵交流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冲击着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根据新形势探索和寻求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和新方法,让校园网络文化成为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师生人数比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学生工作人员与学生数的比例迅速拉大,这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本文根据当前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的校园网络文化状况,并结合笔者在自身工作中的实际操作经历,提出了借助目前已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以服务学生、提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建立学生工作信息交流平台的有效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各种信息借助校园网络媒介在校园内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信息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可控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传播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校园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校园社交网络表现为大学生的信息传播圈、学习生活圈、人际交往圈和校园舆论圈。文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于大学生校园社交网络的凝聚性、现实性、发展性、多样性和可控性等基本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8.
戴宝富 《求实》2006,(Z2):227-228
互联网的发展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途径,也提出了新的难点和问题。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网民日益增加,各高校校园网的发展和师生的思想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而,探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信息庞大、思想内容芜杂、人员流动迅速的网络上吸引高校师生的眼球,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其舆论的形成,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分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征、表现载体入手,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就本质而言,是基于信息内容、网络媒介、用户群体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校园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而发生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的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1.
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特点、影响机制及其引导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校园网上评论类信息的传播及其所形成的网络舆论逐步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实证分析了大学生获取评论类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并对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若干重要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开展校园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巩欢 《理论建设》2014,(3):98-1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需要一个特定网络平台即校园网的支持,校园信息传播圈为大学生交往以及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领域,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在校园网络的使用中显现出差异性和特殊性。探讨校园信息传播圈中的隐性思政教育旨在为大学生群体构建良好的校园网信息传播环境,营造优质的高校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3.
网络生活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产生了信息依赖、信息沉溺、信息焦虑、信息暴力等信息困境;增强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利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实践教学,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以优化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解决信息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的基础上,从网络舆情获取方式及参与动机、校园舆情参与情况、校园网络舆情内容、校园网络舆情监督和引导情况等方面研究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通过组织支持机制、沟通交流机制、管理保障机制、信息汇集和研判机制、危机应急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天冲 《世纪桥》2007,(7):155-156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全方位地走进了师生的生活世界,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环境对高校师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师德建设必须面对现实进行理念提升、模式重构及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网络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高度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先进文化传播、发展和创新的前沿阵地,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一、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校园网络文化既鲜明地体现着大学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存在着需要发展和建设的一面。首先,校…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高度重视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升师生媒体素养,以加强校园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信息载体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是新时期高校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校园信息化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学校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科研、教育管理等整体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途径,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用正确、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十分紧迫的课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要重视和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日渐成为广大师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渠道和校园内外交流的主要工具。进入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定政治方向,适应新形势变化,与时俱进地不断调整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