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就业歧视的问题日益严重,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在这一问题上也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条款仍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亟待我们作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社会》2007,(6):4-14
《就业促进法》是一部事关国家全局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法律。促进就业的政策要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次,在现阶段还不可能用别的法律替代。因为就业压力不是短期内形成的,也绝对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它需要采取长期有效的,相对稳定的法制措施,让它法制化,具有非凡意义,而且具有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农民平等就业权在《就业促进法》中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大晴 《北方法学》2010,4(3):81-90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及其排除各种就业歧视的权利,它既是生存权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劳动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对农民平等就业权进行立法保护,既有可靠的宪法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规定了农民平等就业权,但它在具体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涵盖农村劳动者;反就业歧视的规定缺漏较多、可操作性差;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备、不匹配。为了有效保护农民平等就业权,必须全面贯彻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杨鹏 《法制与社会》2014,(10):35-36
失业保险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两大功能。而在各国立法和实践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于二者之间的偏重也有不同,常常很难兼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就业促进功能进行探析,以期对此作出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何悦 《中国律师》2007,(5):33-34
1、目前我国各地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就业歧视。就业歧视不仅表现为对女性、外来务工人员(户籍歧视)和残疾人的歧视,而且表现为年龄、民族、姓氏、外貌、身材、学历、身体状况(如乙肝)、血型、经验、属相、地域、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星座等方面的歧视。据统计。90%以上的招聘广告均含有歧视性条款。就业歧视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就业权的实现,影响了政府的威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刘勇 《法学》2012,(10):59-67
我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国外关于高龄劳动者就业的立法和政策都是围绕着提高高龄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增强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意愿、激励雇主增加雇佣以及改善高龄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就业环境等几个方面制定的。我国应当制定《高龄劳动者就业保障法》,积极促进高龄劳动者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就业。  相似文献   

7.
《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法"的颁布实施,将对消除就业歧视,促进农民工的公平就业,安全就业,稳定就业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推动我国劳动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栋梁之才,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和谐与稳定、安定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一矛盾,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党和国家近些年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解读就业促进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扩大就业量。就业促进是国家采取的帮助公民实现劳动就业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就业促进法草案》的第一条明确的指出: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本文通过对《草案》的解读来促进和保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探讨政府要在大学生就业中应当承担起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起这一责任,切实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桂君  刘金 《法学评论》2008,26(5):65-76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目标,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保障就业权的实质就是保障其机会平等。国家有保障就业权的义务,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以承担对公民就业权的保障。《就业促进法》的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原则相适应,即以自由为首要原则,平等原则为辅助。《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1月1日实施,如何使其落到实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面落实该法将有助于实现我国政府充分就业的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行更是将其提到了基本法律的高度。实现充分就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又是实现充分就业的一大途径,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便是以贯彻这一法律为契机,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并最终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燕婉 《法制与社会》2013,(16):238-239
在2007年国际劳工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呼吁在全球倡导全新的绿色就业计划,要求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制定政策,使得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促进就业三方面协调发展。在全球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恶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绿色就业席卷全球,成了一剂良方以应对危机。这些危机也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变,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既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应该积极的在我国现实国情下推动、促进绿色就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促进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的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在新形势下我国残疾人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残疾人整体收入水平偏低,就业形势严峻;残疾人的就业范围具有局限性;残疾人的整体就业质量差;残疾人内部之间存在着就业不平等现象等。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几点重要因素,并相对应地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如提高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将按比例就业落实到实处,以残疾人的创业带动就业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国家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近几年就业压力趋重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发展前景堪忧。文章将针对就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先进地区就业促进的经验,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几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促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姚瑾 《法制与社会》2013,(21):230-231
本文在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论述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相结合的必要性,认为要想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补互促的实效性,需要我们采取确实有效的教育途径。本文以我校为例,通过不同年级进行分层教育,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互协助、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16.
《就业促进法》已实施七年,但从其具有的双重意义,可操作性,各主体在我国就业促进制度中的角色定位,就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等四个方面来看,其优点与缺点并存,应从增强其实用性入手进行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7.
何锦前 《北方法学》2013,(2):143-152
在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民就业成为涉及全局的大问题,也是相关立法必须解决的难题。如果立法中的规定强调政府主导而不注重权利保护,就可能导致法律父爱主义的倾向。《就业促进法》浓厚的法律父爱主义色彩埋下了政府裁量权过大、农民就业权受侵蚀等隐患。为此,应彰显农民的就业权利和自由,以理性、确定和比例三原则来规制政府行为,淡化甚至褪去立法的父爱主义色彩,走出价值悖论的迷宫,使该法善始善终,最终实现其促进就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给付行政是行政法学的重要课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已开始对给付行政的研究,但是在基础问题上仍研究的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对目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给付行政课题鲜有研究。本文试图分析给付行政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的必要性,希望能引起学者们对给付行政更多的思考,以便把给付行政理念更好的运用到大学生就业及相关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张世诚  李辉 《中国法律》2007,(5):27-28,87-89
2007年8月30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这部法律的通过,将对中国促进就业工作发挥重要作用。针对促进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业促进法》进行制度创新,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吸收了实践中已经成熟的若干促进就业工作的做法、措施,使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现将这部法律中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给付行政是行政法学的重要课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已开始对给付行政的研究,但是在基础问题上仍研究的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对目前大学生就业中的给付行政课题鲜有研究.本文试图分析给付行政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的必要性,希望能引起学者们对给付行政更多的思考,以便把给付行政理念更好的运用到大学生就业及相关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