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清年 《政府法制》2012,(12):27-27
“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读名人遗嘱,觉得人之将死万事无求,可以说点心里话.最近,我偶然读到两份晚清重臣的遗嘱,觉得颇有意思,也很值得玩味. 1909年,晚清重臣张之洞即将油尽灯枯,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辩,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相似文献   

3.
图说     
《政府法制》2011,(21):32
重庆"女子禁酒队"上街劝司机勿酒驾5月12日,重庆市洋人街成立了一支"女子禁酒队",专门劝诫司机不要酒驾。今后,每逢周末、节假日,美女们都要举着"禁酒标语"上街发禁酒传单,并让司机签名拒酒驾。  相似文献   

4.
在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中,论及刑法思想的内容是为数不多的,尽管如此,仍然贯穿和表达着救世济民,以民为本的仁爱思想。"哀矜勿喜"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勿喜。’"鲁国三桓之一的孟氏让曾子的学生阳肤当法官,阳肤便向曾子请教为官之道,曾子对阳肤说:"执政者丢弃了先王之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果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就要怜悯他们,而不要因为判案有功而自喜。"孔子时代虽是礼崩乐坏,王道不再,民心离散,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以天下众生为己任的道义  相似文献   

5.
宋代包拯曾说过:"勿以官小而不廉,勿以事小而不勤。"现今,有些基层干部却有这样的议论:廉洁自律是大领导的事,基层干部"官小"又没有什么权力,与廉洁自律没有多大关系。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必须纠正。廉洁自律,是对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名干部必备的品格和觉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齐景公巡视纪地(今山东寿光县南),当地老百姓从地下挖到一只金壶,献给景公。景公叫人把壶盖打开,发现里面藏有两片竹简,上面用红漆写着8个字:"食鱼无反,勿乘驽马。"齐景公说:"写得好!按照上面写的意思,吃鱼时吃了一面不要把反面也吃完,可以防止鱼腥太重;勿乘劣马,因为劣马不能走远路。"晏婴就对他说:"您说的不对。'食鱼无反'这4个字,是告诫后代的国君不要耗尽民力!'勿乘驽马'这4个字,是忠告国君不要把小人放在自己身边。"齐景公问道:"照你这么说,纪国的国君有此丹书,应该是很有远见的人了,可是纪国怎么会在我执政的100多年前就被齐国灭掉了呢?"晏婴回答道:"纪国灭亡是有原因的。我听说过,有道的国君,应把自己的主张写在竹简上,张挂在城门上、里弄上,让全国的百姓都知道。然而纪国的国君虽然有好的主张,却把它藏在金壶里,埋  相似文献   

7.
《山东审判》2012,(3):119-120
中国古代社会虽然被称作"礼治"社会、"人治"世界,但是习法、尚法、重法的精神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中国古代文献用"中",也就是"不偏不倚"来比喻司法公正。《尚书.立政》称:"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孔子提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晋朝的刘颂主张"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论",这便类似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相似文献   

8.
莫然  黄勇 《政法学刊》2016,(4):30-39
在司法改革的大环境之下,我国侦查模式也经历着从"口供本位"向"物证本位"转型的关键时刻。2014年公安部为进一步推动侦查模式之转型,出台了"一长四必"现场勘验新机制,并迅速在全国侦查机关中予以实施。从该机制之内容与推行方式可见我国侦查模式改革依然延续着以往运动式改革之路径。以广州市两基层公安机关在2012年至2015年现场勘验情况为样本,考察现场勘验新机制的实施效果并进而分析现有改革路径的正确性。调查结果显示:"一长四必"现场勘验新机制虽然短期效果显著却不利于"物证本位"侦查模式的构建和发展,有必要在保留其优势的同时做出调整,改变对短期效应的过分追求,重视侦查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赋予侦查人员凭借专业知识做出判断的权力,同时完善侦查取证的配套法律法规,为侦查活动提供规范与指引。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小贪不治,必为大贪,贪欲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像泄洪的急流,无法抵挡。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的堕落轨迹来看,一般都是从贪小开始的,得手后胆子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多,从小到大,从隐蔽到公开,直至无法自拔。湖北省黄梅县公安局原局长李文繁就是一个例证,他从收受礼品、礼金开始,贪欲急剧膨胀,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落得个自毁前程的可悲下场,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警示:勿以廉小而不为,勿以贪小而为之。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那么,面对金钱的诱惑,党员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在“为…  相似文献   

10.
特留份制度与我国必留份制度本质相同,二者之间仅存在制度功能发挥程度和范围上的差异,故无需分别设计两种制度。我国必留份制度在立法上存在主体范围狭窄、必留份份额不确定及"双无人员"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导致该制度本源功能发挥不足,亦导致司法裁判"同案不同判"。因此,为适应社会对养老育幼的制度需求和统一司法裁判之实践需求,建议用特留份概念取代必留份概念,以重构我国统一的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以勇于担当的精神,紧跟中央部署,以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乘势而上,攻坚破难,直到迎来党风政风海晏河清的那—天。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质。党中央坚定的政治定力引领着我们,顽强的意志品质感召着我们。党中央横下一条心,我们就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条心!要坚定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一立场。紧紧围绕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纠正"四风"防止反弹这一目标,突出纪律审查和作风建设重点,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勇于担当是应对严峻复杂斗争形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4年公安部部署"命案侦破专项行动"以来,"命案必破"就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日前,在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拿数据说话",通报了"命案侦破"的有关情况,强调"命案必破"不会引发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情况,更不会影响公正执法.(5月17日<新京报>)看得出来,主管部门仍然十分青睐"命案必破"的提法,对其震慑犯罪、提高破案率的积极效应也是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13.
成大事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聊起法院的管理工作,湖北省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秋隆引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几句话。2010年8月,从湖北省委政法委到襄阳中院任院长后,王秋隆经过一番调查摸底,提出了"实行  相似文献   

14.
现行交通肇事赔偿制度实施以来,在机动车业界产生了"宁撞死,勿撞伤"的潜规则。本文以此潜规则为前提,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探讨交通肇事赔偿制度的缺陷,结合外国立法经验并以调研报告为依据试着从金额及刑罚方面提出相关立法建议,以促进交通肇事赔偿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山西省新绛县绛州大堂的墙壁上,镶嵌着宋朝著名的廉政戒律“文臣七条”碑,上面镌刻着: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专尚猛威.四曰贵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为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相似文献   

16.
对典型问题的通报曝光有效放大了纪律审查的威慑效果,使震慑直击内心月报制度搜集的数据、案件信息,对内服务决策、督促履责,对外公开信息、强化监督重要节点的连续每周通报,让震慑逢"节"必现、逢"节"必强2015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正值北方传统的小年。当天下午16点零3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青岛市纪委通报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侦破命案专项行动,提出了“命案必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战果,涉命案件破案率迅速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但是伴随着河北聂树斌、湖北京山佘祥林等冤案的浮出水面,许多人对“命案必破”提出了质疑。之所以出现冤假错案,之所以引起质疑,关键是对“命案必破”理解不当所致。  相似文献   

18.
正财政部日前公布了"2013年11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数据预示对比2013年前11个月全国公共财政月均支出,12月支出额可能比之前月平均值高出不少,大幅增加的数字或许预示着年底突击花钱一幕将再现。年底"突击花钱"年复一年在上演,不仅会增加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而且很容易造成行政机关内部的腐败。虽然每到年底,有关部门都会要求各地不得突击花钱,但往往收效甚微。面对2013年可能出现的年底突击花钱,有关部门必  相似文献   

19.
社会失范理论认为,犯罪有着深刻的社会结构根源,将犯罪的社会原因解释为社会结构中文化目标与合法方法之间的断裂,突破了"恶因必有恶果,恶果必有恶因"的犯罪原因的传统模式,为犯罪原因的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对当代中国社会犯罪控制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是形成"不敢腐"有效机制的必由之路。纪检监察机关应立足于铲除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把查办案件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办案思路,强化办案措施,提高违纪违法行为被发现、被查处、被重罚的几率,形成伸手必被捉、违纪必受惩的反腐新常态。强化案件线索收集与管理,提高违纪违法行为被发现几率。发现案件线索是查办案件的前提和基础。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