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中天 《政府法制》2010,(16):29-29
我们读《论语》,看到满篇都是格言,常会以为孔子平时一定是格言不离口。其实这是误解。孔子和我们一样,有着普通人和正常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且不乏幽默感。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孔子与"仁"的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  相似文献   

3.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2,(35):29-29
圣人也是人,遇到生气的事,讨厌的人也会破口大骂。孔圣人骂人的话语,就被《论语》忠实地记载了下来。孔子骂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小人”,例如“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等等。孔子最有名的骂人话,是在一次骂学生时脱口而出的,那便是“朽木、粪土之墙”。一天,孔子看见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没有用功学习,于是大骂他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至认为宰予都已经废物到了不值得他老人家责骂的程度。宰予是孔子高足,孔子骂他,实际上是对他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死刑     
孔子的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古代司法活动、包括死刑案件的处理,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礼记》是儒家的重要经典,是五经之一,成书于汉,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和制度的书籍。其中,  相似文献   

5.
古今学者对孔子删诗说的论争,其分歧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孔子删《诗》说的源起与生成,二是最早否定孔子删《诗》说的是何人,三是孔子删《诗》说可信与否的具体辨析。根据现存文献资料,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司马迁,最早的否定者是孔颖达。从古诗三千之数、孔子编选取舍的标准、季札观乐等角度考查,孔子删《诗》说可信。  相似文献   

6.
赵永春 《政府法制》2012,(35):38-38
毛泽东曾熟读过《论语》、《孔子家语》及其他记载孔子生平的书籍,不仅熟知孔子的饮食观点及习惯,而且还能根据孔子的饮食生活特点推断出孔子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敏敏 《政府法制》2011,(20):7-7
针尖一向傲气十足,看不起别人,经常为一点小事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麦芒也十分高傲,以自己的锋芒为资本,唯我独尊,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0,(13):7-7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揭阳市残疾人夏楚辉在广州乘车因“无法享受优惠”状告公交公司,引发“一元官司”,后向省政府和21个地市政府申请公开“残疾人乘车信息”未全获按时回复,遂提起15宗行政复议。近日,广东省政府作出复议决定,称政府超期回复行为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相似文献   

9.
韩锋 《法人》2010,(2):30-31
雷士照明独家赞助《孔子》是雷士品牌的明智之举,但从整合营销传播的角度来讲,它对赞助《孔子》的营销运作后继乏力,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0.
宋志坚 《政府法制》2011,(27):38-38
冉求带鲁国的兵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季康子问冉求:"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求说"学之于孔子。"这是冉求为孔夫子弄虚作假。孔子自己就对卫灵公说过:"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承认他只懂得祭祀,不懂得军事。孔子这个人,还是比较实事求是,也比较有自知之明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对他的弟子们这样说,自己也这样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史家角色意识、史学成果的书写形式、史学的功能三个方面理解和说明孔子史学意识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尚贤即崇尚贤能,尚贤思想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具有重大作用。尚贤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未期,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备受推崇,这与儒家学说的影响不无关系。由于孔子的思想在儒家学派极具代表性,故本文着重对其尚贤思想加以论述,以期进一步发掘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些女性对孔子缺少好感的原因很简单,凭的就是<论语>中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便认为孔子轻视女性.其实这是对这句话的误解,是因为没理解"女子"二字的意思造成的.这句话原文为:"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后半段好解释,意思是如果和他们亲近了,他们就不知有逊让;如果和他们疏远了,他们便会埋怨你.  相似文献   

14.
要建立"和谐"社会我们不仅要从西方寻找文化资源,更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只有汲取人类文化智慧,才能进一步提高和创新,从而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使人类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孔子德治思想的内涵丰富,它以道为基础,仁为核心,礼为制度,刑为补充。其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追求理想的"大同"世界。本文即是从道、仁、礼、刑、大同五个方面对德治的内涵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其"人性学说"在人类自我认识的历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孔子"人性学说"的分析,找到这种"人性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子,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政治哲学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光耀千古,昭示后人。本文拟将其政治思想和当今和谐社会有关理论相结合作一初探,以期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故里行     
去泰安,拜孔府、孔林,了却多年心愿。孔府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两米多高的雌雄石狮.昂然屹立。孔府又称衍圣公府。“衍”指水的广布、长流,意喻展衍圣道。这是北宋玉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第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嗣后,子孙相继.承袭32代,历时880余年。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从政治学的角度发掘孔子思想的宝藏,深入了解孔子的国家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孔子的国家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文化,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在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一个人在社会环境里行事做人,有他应循的义务,那是他应该做的。但是这些义务的本质应当是爱人,即仁。本文指出重温与借鉴、继承与发展孔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