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话的艺术     
有人问哲学家奥佛拉斯塔:"在交际场所一言不发好不好?"奥佛拉斯塔回答:"假如你是傻瓜,那么一言不发是聪明的;假如你是聪明的,一言不发是愚蠢的。"  相似文献   

2.
光阴的审判     
马德 《公民与法治》2014,(18):53-53
比生活审判更沉重的,是道德审判。生活审判如果是处死的话,道德审判就是凌迟处死。同样是一个坏结局,生活审判重在处罚你,道德审判重在折磨你。道德审判是一种社会审判,它的特点是居高临下。居高临下的意思是,它永远对,你永远错。所以,道德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泥坑。你洗不净自己的灵魂,是Ⅲ为你无法洗净别人看你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随意到一个学校,随意指着几个学生说:这几个孩子很聪明,他们的智力不一般。于是,“说你行你就行”的奇迹便发生了:当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回访这所学校时,原本很一般的这几个学生,果然大大地超出了一般学生。这一“说你行你就行”的效应,从此便叫做“罗森塔尔效应”了。  相似文献   

4.
"张书记:进看守所已近四个月,我错了,没听你的话,我悔恨不已,整夜难眠,万分惭愧,我对不起你.就是现在我死了,也没任何理由埋怨你,决(绝)忘不了你张书记对我的情、恩、德……"这是阜阳"白宫"举报人李国福在狱中给时任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写的<悔过书>.2008年3月13日,李国福被人发现死在安徽省第一监狱医院,办案人员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这封信.  相似文献   

5.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45岁的张云芳每到一户新家庭当月嫂时,总被问及这两个问题."自己也没搞清楚为什么这几年会这么吃香"的她自然不清楚这两个问题也是哲学终极问题,来沪数年,现在月薪8000元,思考的终极问题是,"何时能在上海买一套房." 对于身在宁波的钟点工朱海瑶来说,"你将去哪里?"总是在告别一户家庭时被问的最后一个问题."听家政公司的,叫去哪就去哪"的她其实并不担心去处,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钟点工的工资涨至20元/小时,且工作机会增多.朱海瑶牵挂的其实是:"什么都贵,不知道今年能省下多少钱?"  相似文献   

6.
阮直 《检察风云》2013,(15):32-32
破格本是个贬义词,大多是指破坏规矩,突破格局的强权行为。比如众人在排队买票,如果你有关系,就可以破格,在窗口里边买;如果你是流氓,见没有维持秩序的警察就能加塞,别人也不敢出来与你论理,流氓论力气,弱者没有。凡俗百姓,一无背景,二没蛮力,也想破格能成吗?破格这个贬义词这些年被"漂白"了,干这件事儿的多是管干部的组织部  相似文献   

7.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教授大卫·舒瓦茨教授在他的《大思想的神奇》一书中指出"越是深入研究人,你越会发现不成功的人深受一种‘思想病’的羁绊。我们称此病为借口症。"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得了这种病,有的人甚至还病得不轻。有人常以"自己能力有限"为由,将很多事都推给别人做。这果真是能力有问题吗?当然不是,关键是态度问题,是一种"懒"的表现。不懂可以学,不会可以练,莫非能力不行的"你"连学习的能力都没有了吗?我们应当看到,"借口症"就是一种庸、懒、散、软,那些患有各种各样"借口症"的党员干部常常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8.
遭殃的机关     
现在知道"遭殃的机关"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看来已经到了我向人们谈谈是什么事使我们机关遭殃的时候了。 本来我们的机关和别的机关没有什么不一样,充其量只是我们的勃朗特·尤若夫局长比别人更威严一点就是了。一进机关大门,迎面就是他一人高的站立塑像,这是局长60寿辰之际全局600个业余雕塑家应征作品中被评选委员会挑中的那个。塑像的一只手威风凛凛地指着进来的人,另一只手指着挂在墙上的横幅。横幅上写道:"你今天打算做什么来让我对你感到满意?"局长在厕所里也打发人挂上他的肖像,下面写的话是:"别在这里偷懒,你不想想,连我也把烟戒了?"  相似文献   

9.
大约100年前,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夫县有一个叫克拉克的村子,村子里有一户贫困人家,家里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一天,男孩的妈妈让他去把30只鸡蛋卖给邻居。临出门前,妈妈对小男孩说“:孩子,这30只鸡蛋能卖40美分,如果邻居嫌贵,就卖35美分。”孩子听了妈妈的话就拿着鸡蛋到了邻居家。到了邻居家,邻居就问他这鸡蛋要卖多少钱。小男孩并没有像一些自作聪明的孩子一样撒谎,而是选择了诚实。他把妈妈告诉他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邻居。邻居一听笑了,说“:你这么聪明的孩子,把你妈妈的话一字不差地告诉了我,如果让别人知道了,岂不会说你太笨?但是,…  相似文献   

10.
苏文国 《政府法制》2012,(26):30-30
作家赵树理下乡有个经验:别抱不哭的孩子。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赵树理就会接过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 起初看到这儿时,我以为是写书的人异错了,该是把不哭的孩子抱过来,正哭着的孩子怎么会去抱?你看,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相似文献   

11.
郭俊(化名)出生在古南运河畔的一个小镇,这里的人们憨厚善良、勤劳朴实。郭俊虽然生在农村,但由于是家中的独子,父母对他倍加疼爱,从没让他干过地里的农活。加上郭俊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考虑什么问题都能比别人多转几个弯;口齿伶俐、能言善辩,说点什么事都是有声有色,特别有感染力,令人信服。乡亲、邻里都说,这孩子真聪明,是个干大事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苏晨 《方圆》2022,(1):36-37
在接受《方圆》杂志面试的时候,考官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你的优势在哪里?"当时,我回答说我是一个共情能力强的人,很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这让我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人生,乐于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51%给自己干     
怎样才能使员工更快乐?如果他是51%给自己干,其余的给别人干,那么他最快乐. 世界上不可能有100%的"为自己干",中国有句话:"要想知道,打个颠倒."我小时候打零工,不敢和主人一起吃饭.主人说:"你就在这里吃吧."  相似文献   

14.
在古希腊山的岩石上刻着这样的几句话: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美丽吗,你就跑步吧。这段话已经成为人们寻求健康的至理名言。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每个人都想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说“跑步”是变得健康、变得聪明、变得美丽的“金钥匙”,那么“向人请教”就是你通往成功的开山斧,在你没有学会弄懂之前,首先要学会向人请教。  相似文献   

15.
微博     
黄菡 《政府法制》2011,(27):64-64
每个人都有向往到心焦、惋惜得心疼的时候,不独独是你。洞悉别人的失落,体察别人的困顿,这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同情心,也使我们能够对自己的处境稍感宽慰——至少在这里,生活没有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16.
先是作为学生后来成为同事,20多年来赵先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这不是他教育别人的话,而是他要求自己的座右铭。无论什么时候你看到他,他都是在学习、研究、写作。在他那里,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他对时间的珍惜已经到了吝啬的程度,为此他也得罪过不  相似文献   

17.
吕斌 《法人》2010,(1):76-78
面对与国外品牌的知识产权纠纷现状,建立一种“反向思维”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你可以不打算去打压别人,但你得准备好如何防止被别人打压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大王     
主任与秘书"听说你把女秘书辞了,她犯了什么错?" "我对她说'我爱你'。不一会儿,她把这句话打出来,并让我在上面签字。" 定期打扫"你们车间的卫生每次检查都得红旗,有什么宝贵经验,介绍介绍。" "其实也没有什么,就一条: 定期打扫。" "那么,多长时间打扫一次?" "我们不论天数。" "你不是说定期吗?" "是啊,日期就定在检查卫生的头一天。"  相似文献   

19.
一语惊人     
《法治与社会》2011,(6):F0002-F0002
如果不当官,别人就看不起你。会认可,这甚至比有形资源更可怕。者院士参加,似乎就显得不权威了。如果你是领导,就具有了无形资源和社就连项目申报和评审,如果没有领导或——《人民日报》文章称官本位思想在科技界日益泛滥  相似文献   

20.
劝人的技巧     
"周大姐,我可见到你了,在电视上多次看到你为我们农民工维权,我想你一定能为我讨回公道。"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我既感到欣慰又感到身上担子的沉重。欣慰的是随着这些年的发展,人民调解工作已经深入人心,沉重的是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复杂性、多变性、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督促我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调解工作水平,适应调解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