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奇 《法治纵横》2011,(6):49-50
“要想升迁首先要有父母德孝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近日,河北省魏县一则关于干部任用的规定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恪守孝道不见得就忠于职守;有人则认为百善孝为先,对亲人不孝则公德难存无法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2.
孝与汉代法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欣一 《法学研究》1998,(4):134-147
孝与汉代法制侯欣一孝在中国古代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人看来,人之德最大莫过于孝,人之恶最大亦莫过于不孝。因而,重孝,即褒奖孝行,严惩不孝便自然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及重要任务之一。但由于自五四运动以来,孝一直被作为封建糟粕受到猛烈批判,以至学...  相似文献   

3.
陈先义 《中国监察》2011,(12):63-63
新年伊始,某县提出了一条“治县新政”,即要用孝道来考核干部。“新政”规定,辖属科局官员如果要作为预提后备干部,必须持有其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书”,无德不孝者一律不允许提拔使用。为何实施此新政,他们阐述得很清楚:“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任呢?对不孝顺父母的干部不能作后备干部考虑。”  相似文献   

4.
刘文基 《政府法制》2013,(28):45-45
在今天,不孝敬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即使情节严重,也只能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最多判处有期徒刑,并不至于搭上性命。而在古代社会,正如《孝经》所说,“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不孝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涉嫌犯罪时,孝与不孝,定罪量刑时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5.
周贤君 《法制与社会》2012,(8):232-233,247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大学生出现了自杀、弑父、弑母等不孝极端行为.本文从中国孝文化视角分析了大学生产生不孝极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抑制大学生不孝极端行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谓为‘孝的文化’”。就中国法律文化史而言,西周之时道德上视“不孝不友”为“元恶大憝”,法律上实行“议事以制”;汉代统治者大张旗鼓地推行“以孝治天下”,法律上则有“引经决狱”。这也许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孝”在其中的作用,颇值得我们深究。  相似文献   

7.
刘文基 《政府法制》2011,(30):38-38
在今天,不孝敬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即使情节严重,也只能构成虐待罪或遗弃罪,最多判处有期徒刑,并不至于搭上性命。而在古代社会,正如《孝经》所说,“五刑之属三千,罪莫大于不孝。”不孝是十恶不赦的重罪。涉嫌犯罪时,孝与不孝。定罪量刑时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8.
"孝者,顺其心。"言行符合父母的心意,时时处处令老人高兴,才是真正的孝道。但有些人并没能真正领会孝道的真谛,偏偏在形式上动脑子做文章。从汉代实行"举孝廉"以后,有人为了"孝廉"之冠,在孝字上大做表面文章,误导后人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所谓"孝子"。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念造成冲击,新媒体信息渗透对公众认知与观念形成也有着越来越深刻的建构作用。本文以微博平台上的孝事件为例,运用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分析孝观念在新媒体中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及其隐含的话语权力关系。微博数据分析显示:不孝、不慈等负面事件在新媒体中的曝光率和关注度不断上升,新媒体话语凸显了孝慈对等的伦理新规范,显示出子代权力的上升和代际互惠逻辑的盛行。此外,数字鸿沟加剧了话语权的代际失衡,年轻一代成为家庭伦理的塑造者,老年群体则面临失语困境。当前,新媒体应当形成积极的价值引导,促进孝文化在中国家庭代际关系变迁中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百善孝为先",而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尊老养老。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以家庭养老为主,一家之内,晚辈负有不可推脱的养老义务,而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主要是减免老人及其子孙的赋税(向国家缴纳一定的钱物)和徭役(为国家提供一定期限的无偿劳动)。国家甚至还通过授官赐爵、赏赐财物以确保老人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1.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后,都要形成审议意见。不少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下发的文件中,标题或内容都是"人大常委会对某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有人认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表述不妥,应按监督法的提法,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近期话题     
《法治与社会》2011,(8):26-26
审议意见的提出主体是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后,都要形成审议意见。不少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下发的文件中,标题或内容都是"人大常委会对某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有人认为,"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表述不妥,应按监督法的提法,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  相似文献   

13.
褚宁 《法庭内外》2010,(11):37-38
开心网的潮流已经渐渐退去。有人借此机会把开心网上"种菜"的游戏搬到现实生活中来,租一块地,自己耕种,靠自己的劳动收获果实,这可谓是一个教育人的正面典范。但是,如果是争抢车位则要另当别论了。  相似文献   

14.
王涛 《法制与社会》2010,(24):288-288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核心内容,汉代统治者提倡以"孝"为本,"以孝治天下",使得原本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和公共政策,"孝道"的推行逐渐形成了汉代独特的孝治文化。汉代的"孝道"贯穿于其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于家族法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和突出。本文主要依据《汉书》、《后汉书》等基本史料,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汉代的孝与法律的融合过程、特点,汉代法制中的孝及其实施状况和后果作了一番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5.
陈伟 《法律科学》2011,(1):42-46
司法判决究竟有没有确定性?疑难案件的判决结论究竟具不具有"唯一正解"?司法判决正确性的理论基础何在?法律现实主义、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诠释学等理论对此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德沃金在吸收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权利论"的"结果确定性"理论。哈贝马斯则在批判德沃金的基础上提出了"程序确定性"理论,为回答法理学上的这一系列经典问题提供了一份程序主义的独特答卷。  相似文献   

16.
江曾培 《检察风云》2010,(16):29-29
"打工皇帝"唐骏的"学历门"曝光后,有人力挺唐骏,认为唐骏有能力,即使学历有假,也无损他的成功形象。这与唐骏的自我认识颇为一致。  相似文献   

17.
要注意审理工作上引起的“执行难”问题刘玉好(徐汇区人民法院):"执行难"的原因除了被执行人法制意识薄弱和地方保护主义等外部因素外,而且还有最可怕的因人民法院审理工作不当而引起的"执行难"问题。一、审理不兼顾执行而造成的执行难。有人认为,审判人员就是把...  相似文献   

18.
孝敬父母是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的“孝”德在历史上起过稳定家庭、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在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中仍不失其价值。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其中合理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各级人代会听取“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后,都要形成决议。有的地方人代会对“两院”报告决议只有一句话,有的地方人代会对政府报告决议的篇幅又太长。有人认为对“一府两院”报告决议应言简意赅,能短则短,该长则长,一句话决议也未尝不可;但也有人认为一句话决议过于简单,有不负责任之嫌。  相似文献   

20.
在传记《我父亲的梦想》中,奥巴马将自己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描述成一个害羞的小镇姑娘,同时又是一位天真的理想主义者;但在街头小报和网络上,人们则把她视为一个无神论者、马克思主义者以及曾经抛弃过自己儿子的嬉皮士,甚至还有人认为她在自己儿子的出生地上动了手脚——将奥巴马的出生地写成"夏威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