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聪明的杰瑞     
《江淮法治》2011,(16):38-39
杰瑞是一个聪明的警官,无论遇到什么难题,总能迎刃而解。 故事一:有一天,三位女士为了芝麻大的事,大吵大闹来到警察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谁先说.吵得几乎把房顶都要掀翻,连局长都没有办法。杰瑞说了句:“请你们中间年纪最大的一位先说吧。”话音刚落.屋子里顿时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2.
有一件轮奸案,是犯罪分子因别的案件破获时自己供述出来的。三个被告人在侦查阶段,都分别供认了轮奸罪行,他们所供述的具体细节,包括犯罪时间、地点,谁先起意,怎样拦截受害人,强奸的先后顺序,受害人的大致年令、面貌特征、衣服等,都说得一致。  相似文献   

3.
投票     
县政府分给某局一套住房,给谁呢?局长发愁了。该局的局级领导倒是已经全部有住房了,只是下设的四科一室,除了办公室主任已有住房外,其余的4位科长都是无房户,个个眼巴巴地盼着能早日搬进新居。论资历,A、B、C、D4位科长都不相上下,可是房子只有一套,给谁呢?局长左思右想,觉得不论给其中哪一个人,都要得罪其余3个人,于是灵机一动:投票,谁票多房子归谁,来个谁也不得罪。这天一上班,局长把A、B、C、D4位科长召集到会议室,开门见山地说:上级分给我们一套住房,今天,我们就来个充分发扬民主,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  相似文献   

4.
黄小平 《政府法制》2009,(24):50-50
阿姗去一家公司应聘业务员。应聘的人很多,经过一次面试,两次笔试,最终剩下阿姗和一位男士。人事部经理对他俩说:“我们公司只需要一名优秀的业务员,但你们在我们的考核中表现都很好,难分上下,所以公司决定给你们俩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让你们同时进入试用期。试用期为一个月,谁的业务成绩好谁留下。”  相似文献   

5.
张生贵 《法治研究》2006,(11):46-46
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需求。有这样两个人,一个名叫“务实”,另一个名叫“务虚”。两个人都从事着体面的工作,长相一样,都穿着时髦的衣装,都住有小康的家庭,一时间很难区分他们两人。但只要问一个同样的问题,立刻就能知道谁叫务实,谁叫务虚。这个问题是如果只剩下十元钱,你希望他去买肉还是去买花,务实的回答是买肉,而务虚的回答当然是买花了。两个人说话间谈起了心情加感觉的话题,务虚说买花就是心情加感觉,花是美好的象征,等于是希望,人生一世最好的就是有希望;务实说肉是保障,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了,还讲什么希望,先顾及生活保障再讲究希望。商人和律师就如同务虚和务实一样,而要把律师和商人联系起来说一下,才会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6.
法学教授、尤其是白发苍苍的法学教授何以相互骂娘,值得一记。就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一年一度的国家项目评审会如期在北京召开。按议程,先由小组初评,初评通过者提交大会最终敲定。某学科由A、B、C三位老教授组成。当议及一课题时发生了有趣的一幕。该课题组由某教授及数名副教授、讲师组成,阵营符合要求。问题出在课题负责人某教授身上,他发表了一系列不为传统法学权威所容的文字。A教授首先发难:负责人轻易否定马克思主义,不能通过。进而说,课题论证尚可。只要换一个主持,谁都可以,只要不是某教授。B教授说…  相似文献   

7.
案里案外     
章挥 《江淮法治》2012,(2):23-23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遇着一位春风满面的阿姨。上车一见面就向我问好,握着我的手,说说江阴的变化,问问我的健康,聊聊她的近况。我很感动。但却不好意思相问:“阿姨,你是谁?你知道我是谁?”聊到江阴法院站,她下车了,挥手作别时她说,“今天就说到这里吧;陪审员会议我可不能迟到哦”。  相似文献   

8.
生命的价值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21-21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9.
小幽默     
《江淮法治》2009,(14):38-39
请个律师 法官对被告说:“你真是太笨了,撒谎都不会,你编的故事谁也不会相信。”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与法治》2014,(2):46-47
“抓得好,早该抓了!格祺伟这些年太嚣张了,什么事都敢炒,什么钱都敢捞,看谁有利可图就炒作谁,很多人对他敢怒不敢言,可以说就是一个恶霸。”近日,犯罪嫌疑人格祺伟等人被湖南衡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批捕,消息传开,当地干部群众纷纷打电话、发短信相告,连称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1.
有人曾经这样评论密尔:他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但他不遗余力地揭示民主的弊端;他是一位自由主义者,但他猛烈的批评过度放任;他是一位功利主义者,但他对狭隘私利的憎恨比谁都深刻.成书于作者晚年的<代议制政府>,可以说正是密尔的以上所有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一位老人摔倒街头,人们纷纷伸出援手,但是谁也没有把老人扶起来,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3.
都说人生有三苦, 为什么这些苦都让你和你的亲人来承担? 白发人送黑发人,理解怎能替伤心? 两小无猜难白头,撕心裂肺谁与说?  相似文献   

14.
沈金洲 《人民调解》2009,(10):43-43
好儿童 遇事先礼让,纠纷好商量。 不成找民调,再着上公堂。 谁是与谁非,法律来丈量。 若要用暴力,两败又俱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律师》2007,(4):18-18
在十届全国政协近3000位委员中,王林是唯一一位来自基层的专职从事法律援助的委员。每次到北京开“两会”,他都句句不离法律援助话题。5年里,王林觉得自己很幸运,他的有关法律援助的提案几乎都得到了落实。有人说王林了不起,说了不白说,而王林则说,这只是他顺应了政府关注民生,实施民本政策的大潮流。  相似文献   

16.
恿公的智慧     
王学江 《政府法制》2010,(12):47-47
智叟市长刚刚上任,信访局长就打来电话,说有一老头想拜见他。智叟市长一拍桌子说:“什么老头,你们这里有没有规矩,市长也是谁都随便可以见得啊……”信访局长一听,忙颤音连连地说:“市长,他说他和您是亲戚。”“什么,亲戚,我这里可没什么亲戚,异地任职,  相似文献   

17.
《法人》2004,(9)
8月6日,周五下午。《法人》在宜昌试图联系采访葛洲坝集团,到该集团总经理办公室时,一位人士接待了记者,告知记者他也不知道应该让记者采访谁。此时,集团法律事务部的一位姓孙的科长路过办公室,这位人士随即询问孙科长应该采访谁。孙科长头也不回地说:“他爱采访谁就让他采访谁去。”后来,记者得知这位孙科长就是后来金利源公司的法律顾问孙建新。而他是知道整个金利源事件的知情人之一。总经理办公室的人和记者一样,讨了个没趣,只好建议记者去采访集团财务部的负责人。随后,记者来到集团财务部的办公地点。综合科一位姓张的主任接待了记者,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告诉记者领导都不在。  相似文献   

18.
画中有话     
所罗门与包青天相传,3000多年前,以色列出了一位伟大君主——所罗门王。有一天,两个妇女带着一个婴儿来找所罗门,她们都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的,让所罗门断案。两人在所罗门面前激烈争吵,所罗门也无法听出谁说的是真话。于是,他灵机一动,让人拿来一把宝剑:"你们别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制约传统农区发展的最明显的短板。其实穷县的县委书记表面看权很大,但就像一个木偶,牵线的人都在上面,比如工商、税务、银行、质检、土地等都是垂直管理。"河南省一位县委书记说,"我到上面跑项目,对方说喝一杯酒给10万元,我连喝了28杯。没办法,人穷志短啊!"喝一杯酒给10万元,谁这么厉  相似文献   

20.
《公民与法治》2011,(4):36-36
“买首饰的时候,都看重商家品牌、款式、重量,谁会真的上网查那张‘鉴定证书’啊?”济南市民王女十回想着当初选购钻戒时的情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