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晨 《政府法制》2012,(29):24-25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是老北京对各官府机构的准确评价。从理论上说,古代官员非世袭,多是平民出身,通过科举考试才当上官员,却为何不愿给老百姓办事呢?  相似文献   

2.
古代官员的许多特权和待遇都与在职密切关联,一旦辞职或退休便荣禄皆无。  相似文献   

3.
廖保平 《政府法制》2014,(22):48-49
网友杜撰了一个笑话:据考证,古代官吏嫖娟风行,青楼妓院领班见到官员模样的人都会主动上前问;“大人,干不?新来的妹子不错的哦!,'日久相熟便问:“于不?”这个问候逐步演化成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就是今天“干部”的由来。  相似文献   

4.
范家生 《政府法制》2012,(17):43-43
古代官员的许多特权和待遇与在职密切关联。一旦辞职或退休便荣禄皆无。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把官职还给君王。如果官员年老体弱,也可主动申请退休,称为“乞骸骨”,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周朝起,“大夫七十而致仕”为后来各朝沿用。  相似文献   

6.
堂堂丞相,还得买“二手房”;贵为枢密副使,也要租房度日;退休离职,不仅搬出官舍,连一张床也不能带走……  相似文献   

7.
亦明 《政府法制》2012,(23):27-27
笏,就是古代官员的“手提电脑”,又叫笏板、手板、玉板或朝板,一般是由玉、象牙或者竹木制作而成的。《说文解字》曰:“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  相似文献   

8.
陈雄 《政府法制》2010,(18):37-37
眼下人们都在热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据说这起源于240年前的瑞典。中国古代没有这一制度,但不乏各具特色的"晒薪族"。  相似文献   

9.
10.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4,(15):26-2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现根据古籍记载对其进行盘点,择出十大最吝啬的古代官员供各位看官观瞻.  相似文献   

11.
许石林 《政府法制》2012,(14):29-29
古人当官拿俸禄,家庭负担也是很重的,所以居家需要精打细算,一来不超支;二来居家消费不尚奢华,是为修身养性。苏东坡给人的印象是放达不羁,喜欢美食,但是,他喜欢美食,更多的是知其味,并不是贪吃。他被谪黄州,每天花多少钱是有定量的,绝不能超过。一天也就只喝一杯酒、吃一个肉菜,来了很重要的客人,增加三倍而止。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政府法制》2010,(24):6-6
自从古代封建国家官僚机构出现那天起,就存在着官员的俸禄问题,我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是和秩级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鸡鸣即起古代的上班下班时间,和现代相似,也是晨聚昏散,但具体时辰上又比现代一般机关之朝九晚五的通例要提前,与农业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作息习惯相适应。《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  相似文献   

14.
杨念群 《政府法制》2014,(20):28-28
著名学者杨联陞先生曾写过一篇短文《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他的看法是,作息有根本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工作和游憩时间的比率,是他在社会中所取所予的一个指数.杨先生发现,中国古代王朝越到后期官员享受的假日越少,如唐代到元代十天就有一次休假,到明清却完全取消了.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公务员处理的事务越来越烦剧,繁文缛节不断增加,二是皇帝权力高度集中,自己都忙得够呛,还能轻易放过手下的这些官员吗?  相似文献   

15.
晨未 《政府法制》2013,(8):17-17
清嘉庆初年的和坤案震动天下,和砷贪污数量之大、包天之胆不该仅归罪于和坤的为官道德,还有他人的推波助澜。这些帮凶在和坤的贪污生涯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报告中有一个人并不是很显眼,只是个山东巡抚,叫刘国泰,但此人可谓是和坤的捞钱耙子,他仅用了几年时间,就为和坤捞足了七十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16.
完元 《政府法制》2014,(32):34-34
在《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上记载:“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意思是陶潜送他儿子一个仆人,并写信告诉他:“以你每日的开销费用.你是难以自己供给自己,现在派一个仆人帮你砍柴汲水。”又《晋书·卷四十一·刘窟传》上有:“每所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这里的“薪水”都是指砍柴和汲水.就是烧火煮饭之意,也可以称为“柴水”.  相似文献   

17.
“雷人雷语”,不独为当下热词,其实史上也很多见。一些当政者或官员的“雷语水平”,和当下相比也是“难分伯仲”,甚至流传了上千年。但那些制造“雷语”的皇帝或官员,有很多要么被摘掉乌纱,要么遗臭万年。100年前,晚清最高领导人慈禧,就说过真能“雷死牛”的雷语。哪两句呢?一句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句是“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相似文献   

18.
李志刚 《政府法制》2012,(33):30-31
提起古代官员平时读啥书?大家很容易想到“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经史子集”等,毕竟古代以儒学为正统文化,科举考试也以此为内容,其实,这样的想法符合逻辑,但不太符合历史实际,多少有点想当然。  相似文献   

19.
王春南 《政府法制》2011,(33):36-37
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提案”,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同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官员的“提案”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无补于朝政的改进、国家的治理,其中甚至不乏雷人的“提案”。直言难求以及官员“提案”质量不高,曾使一代又一代的帝王闲扰。  相似文献   

20.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3,(17):13-13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声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