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文摘     
《实践》2005,(7)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有新思路 克服劣势比发挥优势更重要。新区域发展战略的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过 去从总结优势出发的思路。过去20年中,我国的区域战略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太多地 注重于“优势”的发掘而忽视对劣势的归纳。这是相当多的区域经济战略不成功的重要 原因之一。克服劣势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思路的第一原则:克服劣势才是解放生产力的 关键;优势战略其实并非是优化的战略;优势是有时间性、阶段性的。在工业化进程中, 产业升级是不断进行的。今天的优势产业可能正是明天的夕阳产业。我国从“九五”后 期开始重点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产业,在前几个五年计划中都曾是重点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2.
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意识落后、人才匮乏是最重要的软“瓶颈”之一。而在东部各省市,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和锻造,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积累了相当的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资源,与西部地区有比较大的“落差”。充分发挥东部地区“资源库”的作用,给予西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鼎力支持和支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发挥东部地区的人才资源优势,与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相结合,是西部地区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关键是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利用优势克服劣势。7月30日—31日,各界名流云集贵阳。大家为着"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而来。而积极运作这个重大活动的背后,是贵阳——这个西部省会城市力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力生态经济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民营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势分析一是创新动机较强。在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做大做强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制约因素,成为发展的瓶颈。而民营企业由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国有企业相比处于一定的劣势,这样就会使民营企业不得不在具有自身优势的方面苦下工夫。  相似文献   

5.
深化“三个认识” 1、对形势要冷静认识。六盘水是“三线建设”中发展起来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西部大开发对六盘水来说,不是三线建设的重复,不能照搬计划经济那套做法,而是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开发。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相对优势较少。区位处于劣势,产品所含的交通成本高,资源型经济正面临着市场的剧烈竞争,计划经济烙印深,相对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教育落后,人才匮乏;二是经济环境趋紧。过去是短缺经济,现在是相对过剩经济,今后的开发只能依靠质的扩张  相似文献   

6.
对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几点另类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鹤平 《求实》2002,(10):40-41
西部地区发展 ,不但是经济问题 ,同时也是严峻的政治问题。如何开发好西部 ,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焦点问题。从理论上讲 ,西部地区发展可以利用其后发优势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但是 ,所谓的“后发优势”是否能够真正转化为“现实优势” ,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就此切入 ,揭示了潜藏在后发优势背后的种种劣势 ,对西部大开发进行了一些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显得尤为迫切。朱钅容基同志曾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要“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资源等条件,着力发展有自己特色的优势产业。”我们对贵州气候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找准和辩证地看待贵州气候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合理地开发贵州气候资源,运用气候和自然规律发展贵州特色农业至关重要。一、“优势”与“劣势”问题贵州是一个岩溶化的中低纬高原山区,山地面积占97%,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期等特点。相当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能一年两熟,在…  相似文献   

8.
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主要瓶颈,打破瓶颈的关键是“汝果欲支农,工夫在农外”。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西部农民贫困问题,统筹西部城乡经济发展最有效、最直接的农业外部途径,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鼓励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开发长期以“立足于矿藏资源优势”为基调,但近几年矿藏资源性产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成本递增趋势显现,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国际市场价格暴跌,东部地区进口剧增,等等,由此导致西部传统的产业开发模式难以为继。调整思路,寻求新的产业发展突破口势在必行。一、西部旅游开发的比较优势选准产业突破口,是加快西部发展,顺利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诚然,为了改善在全国区域分工中的劣势地位,西部迫切需要发展自己的深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但西部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要素收益水平较低,以…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以新的思路投入西部大开发,是实现我盟大发展的前提。理清思路,寻找出路,我们必须对所面临的形势有一个客观的把握,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使思路建立在客观、可靠的基础之上。今天我们投入西部大开发,所面对的国际国内宏观背景和国家政治、经济环境,已大不同于过去。一是国内市场供求发生变化,连续几年处于买方市场,国内需求不足;二是开放进一步扩大,我国即将“入世“,要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市场接轨,经济结构正在全面调整之中;三是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对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我们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优势,包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伴随社会人才统一市场化格局形成而日益突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瓶颈”。人才流失对一个国家是“心腹之患”,对一个地区也是“心腹之患”。西部地区人才资源方面问题的产生根源,仁者见人,智者见智。笔者有以下几思,望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以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西部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广阔的西部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心城市和新兴城市迅速崛起,孕育着许多特色优势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越来越开放的环境中,只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色优势产业就能够做专做精,做大做强。以市场导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西部地区底子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遇到的首要问题往往是缺乏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而西部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组合协调国内外资源,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流动和聚集,就能使外部的资本、技术优势和自身优势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是要抓住新机遇,实施大开发,促进大发展。一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突出一个“快”字。二要把西部大开发真正“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明确一个“大”字。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必须从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三要转变思路和方法,力求一个“新”字。当前西部大开发要在两个方面有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的历史阶段的贵州电视台,面对作为西部电视媒体经济发展滞后的劣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托先有的优势资源,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推进事业与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不断壮大实力,巩固阵地,拓  相似文献   

15.
市委书记陈希同11月9日对《北京信息》第267期“市林业局举办‘我们单位的优势’演讲活动”一文作了如下批示:这又是一个有新意的政治思想工作形式。下边新事物很多,要及时发现总结。林业局的做法,大大有利于克服消极畏难情绪,振起精神,勇往直前。但也应讲自己的劣势,一分为二,以利发扬优势,克服劣势。现将《北京日报》11月28日头版介绍林业局此项活动的报道摘登如下。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开元之际做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的一项新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不能沿用过去旧体制和传统增长方式下的老办法,必须要有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正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首先是科技、人才、信息、教育的差距。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人才严重不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是西部发展的最大瓶颈。西部大开发涉及资源、生态、环境、水利、  相似文献   

17.
发展喀斯特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以六盘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毅 《理论与当代》2012,(10):27-30
六盘水是最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山区石灰岩成土艰难、土层薄、生态脆弱,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因此山区不但大多处于贫困状态,成为扶贫攻坚主战场,而且成为“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那么,喀斯特山区扶贫攻坚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什么,究竟走什么路子?为此,根据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和中共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六盘水为例,探讨符合喀斯特山区实际的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发展路径。一、强化动力:弄清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优势和劣势弄清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劣势,是探讨喀斯特山区发展之路的前提。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化优势为信心动力,化劣势为挑战动力。就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看,至少有五大优势:水资源优势。六盘水处于珠江、长江水系上游的分水岭地区,珠江水系57条,乌江水系14条,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43条,多呈现河谷深切,河床狭,水流急,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充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发展山区生态特色立体农业和扶贫攻坚必备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信息之窗     
西部大开发中“新的思路”“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栋生对此进行了阐释。一是树立新的发展观: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树新的资源规:天赋资源作用相对下降,后天获得性资源与创新人才的作用与日俱增。三是树立新的优势观:“异中求同”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安排的战略方向上,不能拘泥于主要搞上游产业,与发达地区同样要走产业升级之路,要发展下游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中求异”是说在实施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西部又要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机遇与挑战:5年与50年 贵州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丰富,且水火互济,具备了建设能源大省的潜在优势。但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又谈何容易。 世纪之交,贵州迎来了能源开发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西电东送”。 2000年初,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钅容基同志在视察贵州时特别强调:“贵州既能致富又能支持全国发展的主要是电力发展”。同年,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曾培炎同志在我省调研时又指出:“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实施“西电东送”工程重点在云贵两省,云贵的重点又在贵州”。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规划,贵州…  相似文献   

20.
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潜能和优势,解放和发展西部地区的文化生产力,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科学发展新阶段的新关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西部地区的民族文化大开发,激发提升西部地区的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能力,既是西部地区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的现实要求,也是西部地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西部地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