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粹  张志刚 《工会论坛》2011,17(1):101-1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核心内容,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指针,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础,加强高校社团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凝聚和统一学生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本文从政治认同理论出发,结合调查研究,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的现状,从价值观认同规律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度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构筑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发展教学和科学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念取向,是引导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成员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重要性。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创新;抓好核心,凝聚力量,构建和谐企业。  相似文献   

5.
由于立场、旨趣、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讨论还稍显薄弱、分散和零乱。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与评价方面见仁见智不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问题上,国外学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否定性的态度。在这种共识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三种,即共产主义不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难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输送理想信念;“发展”不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手段而成为了最终目的。认真剖析以上种种误解,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对青少年进行共同理想教育的现实意义 1.共同理想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大小,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民族和国家价值目标认同与内化的程度。因此,共同理想教育首先要从理论上,让青少年理解我们共同理想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从思想上认同我国现阶段共同理想的深刻内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胡锦涛在十六大以后反复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共同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旗帜,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社会建设重要性的凸显,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要加强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力点认真落到实处,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组织形式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而统一战线这种制度与组织形式不仅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要求,而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共同的内涵与价值追求,并且为这种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广泛性与包容性,而统一战线正可以为这种广泛性与包容性的实现提供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使这种广泛性与包容性在统一战线的框架之下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调动各方面力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统一战线的制度优势,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