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指导中国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过了20多年的辉煌历程,呈现出团结、民主、求实、活跃的大好局面。它彻底打破了僵化的、独断的教条主义,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恢复了其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在与我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作为我党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起步时期、黄金时期和成熟时期三个阶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丰富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了阐述,旨在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丰富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丰富与发展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赵映林 《工会论坛》2003,9(5):109-110
一切从实际出发 ,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是深刻领会、掌握十六大精神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既是不断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创新历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历程。党在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进程中,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既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不断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一般理论原则不断地丰富深化为具体真理的辩证逻辑进程,也鲜明而深刻地体现了把坚持和发展真理同追求和实现价值统一起来、把对目的的追求同实现目的的手段统一起来等重要方法论原则,为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开辟了更为宽广的思想道路。研究总结方法论在党实现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坚定性,对于深入总结党实现理论创新的经验和规律,推进党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进程,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推动我们进行新的思想解放和实践创新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统一战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过了20年辉煌历程.呈现出团结、民主、求实、活跃的大好局面.它彻底打破了僵化的、独断的教条主义.从“两个凡是”的柬缚中解放出来.恢复了其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变革了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两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即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和社会学层面阐述的社会发展理论。从唯物史观层面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可以用"一个前提、三大规律、一个思想"加以概括。从社会学层面阐述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化、科学技术发展和保持人与自然界和谐等内容的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主要从四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成果。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论坛》2008,(9):F0003-F0003
云南统计工作的解放思想,关键是全省统计工作者特别是系统的领导干部,要在具体的统计实践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改革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和自然的科学理论的教条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统一战线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过了20年辉煌历程,呈现出团结、民主、求实、活跃的大好局面,它彻底打破了僵化的、独断的教条主义,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恢复了其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在变革了的社会实践中,真切而及时地反映了新的时代精神,并积极影响、参与、指导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