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脑管理法院科技促进审判□张荣根不断提高对法院办公现代化的认识,经过10年磨砺,电脑信息管理走一步上一个新的台阶早在1987年,我们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党组就看到了办公现代化必将步入法院管理的前景,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决定开始“诉讼档案电脑管理”的研...  相似文献   

2.
李全息 《中国公证》2007,(12):11-11
良医治未病,是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职能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有国家保障的ADR(诉解决纠纷)形式。公证不等同法院“不告不理”,其应该主动寻找施展自己职能的领域.而不是坐等办证,不是固步自封。如果说法院本身是“被动型”司法的话,那么公证就应该被认知为“主动型”。业务拓展,是公证“主动型”的体现。没有业务拓展.公证就没有了发挥自己制度价值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法院在办公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专门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场地建设诉讼服务中心;在审判资源如此紧张的条件下,专门选派业务骨干真情服务群众,这是工作理念的创新,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的精神。”2011年9月14日下午,江苏省常州市代市长姚晓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国建,副市长朱晓敏,副市长、公安局长尚建荣一行20多人走进常州中院“门诊式”诉讼服务大卮对该院为当事人提供的诉讼服务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4.
论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主体地位的平等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彦敏 《现代法学》2000,22(2):51-54
“法院主导地位说”长期统治民事诉讼法学界并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而笔者以为,诉讼机制的现代化需要诉讼程序与制度设计的科学化和正当化,而这与诉讼观念与诉讼主体地位观念的现代化不无密切关联。基于此,本文提出并论证了民事诉讼中的法院与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平等性问题,旨在唤起人们在当今的社会情势下对民事诉讼中法院与当事人的关系重新予以审视,并意图动摇已在人们意念中根深蒂固的“法院主导地位说”。  相似文献   

5.
注册会计师因虚假验资 (会计界更愿意称为不实验资 )而成为被告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因被判赔偿后自动解散,有的事务所因屡遭诉讼而被迫停业,有的事务所在一年之中被四次推上被告席,最后连事务所的办公桌椅都被法院强制执行。对此,会计界有人惊呼中国注册会计师现在已面临“诉讼爆炸”的时代,不少事务所被迫停止承办验资业务,有些事务所甚至呼吁事务所联合起来抵制验资业务。   我们曾数次担任因验资而成为被告或被执行人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代理律师,对注册会计师验资的有关责任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审判》2011,(3):20-21
针对我国当前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认识混乱、审判监督指导方式不统一、案件请示报告存在争议、发回重审的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了《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关系的性质,规定了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方式,对法院系统内部的请示报告制度进行了诉讼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对曾在法院工作、担任过审判人员,后取得律师执业证书、作为执业律师在曾任职过的法院担任辩护人或代理人,一些法院根据《法官法》第17条规定,一律决定予以回避,从而禁止、限制这部分律师执业。笔者认为现行的这种规定、做法过于武断和草率,在理论上存在漏洞,实践中也较多负面效应。作为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律师,能否参与法院的诉讼活动而拥有诉讼参与人的主体资格,这应当是现行三大诉讼法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章“回避”以及第五章“诉讼参加人”;刑事诉讼法第三章“回避”以及第四章“辩护与代理”;…  相似文献   

8.
王宇 《中国律师》2005,(10):61-61
我是1996年下半年开始做律师的。刚做时从诉讼业务学起,因为诉讼业务是律师业务的基础,同时也是要求技巧最高、综合运用最强的业务形态。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努力多做案子,每个星期都要出庭三到四次,对每个案子准备得都很认真。刚刚入行,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在法院做着最基础的书记员工作,不像现在的律师有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当时的我真是“白丁”一个,没有任何因素可以借力,只能靠着对事实、对证据、对论证逻辑的把握,在法庭上据理力争为自己的客户争取最大利益。我就是在这种心态下认真地做每一个案子。诉讼对抗性强,我脑子里天天想案子,刀光…  相似文献   

9.
石红卫 《河北法学》2000,(5):145-146
为了提高法院诉讼文书特别是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从整体上提高诉讼文书质量和办案质量,加强法院业务建设,1999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51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并自1999年7月1日起...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初.内蒙古公证协会抓住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启动了公证信息化建设。为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准备,创造公证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从2010年开始,内蒙古公证协会组织召开两次全区公证机构办公现代化、信息化现场会。引导具备条件的公证机构应用业务软件,运用各类信息化手段开展管理和业务工作,为全面信息化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律师从事诉讼或仲裁过程中,涉及若干重要的“期间”。随着律师事务所诉讼、仲裁业务的不断增加和律师承办案件任务的加重,各种“期间”问题会时常出现。对“期间”的科学管理能很好地控制律师事务所诉讼或仲裁业务的执业风险。笔者在本文简要探讨了对诉讼期间进行科学管理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法律服务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律师事务所涉讼的案件呈递增的趋势,涉案的标的金额也逐步上升。从司法实践的情况看,律师事务所涉讼案件的类型主要集中在法律服务合同(亦有列案由为诉讼代理合同、委托合同者)、侵害第三人权利以及劳动争议几个方面。还出现了因企业之间并购、合资及合作经营以及因律师事务所的解散、清算而引发的新类型诉讼。分析近年来我国法院受理的涉律师的诉讼,可以发现。律师或律师事务所涉讼的主要原因与律师的业务活动以及律师事务所的运作及管理密切相关。在律师业务活动中,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并收取约定的服务费用。在特殊的情况下,律师服务合同的履行结果会对律师服务合同关系之外的第三人造成损害。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则涉及到律师事务所中的合伙关系、劳动关系问题。因此.律师涉讼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律师服务合同履行不当而引发违约诉讼。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公证执业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当前,在防范公证执业风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有的公证人员对风险大的公证业务不愿意办,风险小的公证案件争着办;二是有的公证人员基于公证执业风险防范的心理,把办证程序进一步复杂化:三是有的公证员对曾经媒体曝光,或经法院诉讼的某类公证存在畏难情绪:四是缺乏承办或开拓复杂、新颖公证事项的魄力。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民事(经济)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向诉讼参加人送达的各类诉讼文书,受送达人均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但对于诉讼参加人向法院提交的各种诉讼材料,如证据、起诉状、鉴定书、委托书等,除最高院关于适用民诉法若干问题意见第71条规定的“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出具收据”外.其他材料法院是否应该出具收据.如何出具,法律均没有明文规定。审判实践中,法院一般也不向提供材料的诉讼参加人给付任何手续,甚至证据材料也不出具收据。当诉讼材料遗失或毁损时,诉讼参加入和审判人员互相扯皮;还有些是诉讼参加入根本未提交材料…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诉讼观念的现代化是诉讼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应尽可能与诉讼制度的现代化相互契合、协调。否则,现代化了的诉讼制度便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且有可能造成“纸面上的法律”与“行动中的法律”相背的二元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厌讼”观念固不足取,西方的“好讼”观念亦属偏激。现时我国公民应有的诉讼观念应当表现为三个层面的有机整合:既应积极利用诉讼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应讲求诉讼效益,富于理性地寻求诉讼救济,更要关注社会祥和,摒弃动辄诉诸法院的过激观念  相似文献   

16.
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发现有的受送达人因害怕诉讼,不敢或不愿签收诉讼文书,有的故意逃避诉讼,有的外出务工居无定所,使得诉讼文书不能及时、有效送达,形成“送达难”问题,严重影响了法院审理案件的正常进行,制约了司法效率的提高,耽误了权利人合法利益的及时实现。文章从法院送达难的表现,对送达技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系统的广泛应用,深刻影响着诉讼程序和纠纷解决理论,更对司法现代化和法院审判方式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法院系统局域网络的建立、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法院和检察院对电子版的起诉文书和裁判文书实现共享、“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网络直播法庭审判以及法院远程立案试点工作的启动,为我们开启了司法现代化和数字化的大门,更为“科技审判法庭”作为司法审判平台的应用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8.
一、国际民商诉讼竞合与国际民商事管辖权冲突 国际民商事诉讼竞合是指相同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基于相同事实以相同目的,同时在两个或两以上国家的法院进行诉讼的现象0。不过,不同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时间可能有所不同,这个概念显得不很恰当。笔者以为,其更恰当的表述应该是:相同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基于相同事实以相同目的,同时或先后在两个或两以上国家的法院进行诉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诉讼是构建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诸多文化因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诉讼现代化是从传统型诉讼向现代化诉讼的转化过程,诉讼现代化是一个不断优化、发展的过程,对于法制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某系一工厂业务员,在执行业务期间不辞而别。工厂为此申请劳动部门予以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张某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在裁决书送达后的第8天,张某不服裁决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受理后,向张某送达了开庭审理的传票,届期张某因忘记开庭日期而未到庭,为此,法院裁定张其按撤诉处理。收到裁定,张某再次起诉至法院,法院是否还能受理,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不能受理。其理由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匕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现在张某自收到裁决向法院提起诉讼,到法院撤诉裁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