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一起涉嫌“医托”无证行医案件的剖析,指出了“医托”无证行医的新动向,进而就其现象的产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医托"损害患者利益的事件屡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治安和正常的医患关系,为了有效地打击"医托"行骗行为,有必要对该行为予以准确定性。目前针对"医托"行骗行为的定性,学界的分歧很大,而本文认为"医托"行骗行为应构成诈骗罪。  相似文献   

3.
阿青 《检察风云》2007,(15):38-39
2007年7月4日,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一行慕名走访了上海市徐汇区卫生监督所,就上海同行有效遏制"医托"(今年上半年徐汇区无一起"医托"受害者投诉),讨教成功整治经验.……  相似文献   

4.
2010年10月,随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解文进等多起诈骗案件的判决,存在多年的京城医托诈骗患者的犯罪行为.终于被集中打击。而在审判过程中。黑心院长解文进、门诊部承包者张伟、无良医生王进海.以及散落各处的黑心医托.曝光了京城医托潜规则,也将这个利益链条上形形色色的骗术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5.
王易 《政府法制》2005,(16):31-32
前不久,北京协和医院门前上演了“抓医托”的精彩一幕,近百名北京东城公安分局的便衣警察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里抓获了在此活动频繁的30余名医托。这30余名医托经过审查、作笔录后,大部分在12个小时放人,个别的也在24小时内离开。连同5月13日在同仁医院门前抓获的50余名医托,共83名,警方既没拘留也没罚款,没有处理一名。为什么抓了又放?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医托成为一种社会痼疾?如何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6.
牛伶 《检察风云》2014,(10):48-49
3000多元的“灵丹妙药”,成分不过是些廉价中草药;热心的病友,却是心狠手辣的“医托”;名声在外的“中医教授”,其实是没有行医资格的医师……上海日前破获迄今最大规模的医托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60人。  相似文献   

7.
自医疗执业监管成为卫生行政执法的一部分起,取缔无证行医就一直成为卫生行政部门监营的一个重点和难点,2005年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共取缔无证行医25.1万户次,使无证行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医疗执业行为得以逐步规范。然而,随着卫生行政部门打击无证行医力度的不断加大,无证行医的隐蔽性也越来越大,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医托”现象也逐步加入到无证行医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精彩对话     
《法律与生活》2010,(21):23-23
北京大观园畅海中医门诊部院长解某与科室承包人、医师、医托勾结,对外地来京的病人行骗,获取高额利润。  相似文献   

9.
周建辉是湖南邵阳人,南下广州打工后,他先是在越秀区解放中路一家黑诊所里当冒牌医生,诊所被查封之后,他又改行当了一名"医托".  相似文献   

10.
一、基本案情 解某系北京某民营中医门诊部(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院长和北京某中医药研究院(该单位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法定代表人,于2009年3月至同年9月间.在明知徐某等人采取组织“医托”欺骗外地来京就诊人员的方式谋取不法利益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加大医疗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行医行为,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局组建了医疗卫生监督队伍。一年来,他们发扬不怕吃苦、敢打硬仗的精神,相继开展了整治性病服务市场、打击无证“黑诊所”、整治医疗废物、整顿民办医院、清理“医托”等专项活动,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关法条竞合的理论存在分歧.本文从诈骗类犯罪为出发点,在法条竞合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理论分歧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刑法中出现特别罪名法定刑或立案标准低于普通罪名的现象,并非因无章法所致,而有自身规律可循,目前大热的重法补充适用理论在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并不能解决其所认为的罪刑不相适应的现象,反而负面因素较多,实践中,在出现法条竞合时,更应依照特别法优先原则论罪.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在犯罪学中研究犯罪现象问题时,可以看到诸如"成因"、"原因"、"动机"、"根源"、"滋生情况"或者更普遍的"病源"、"犯罪发生因素"这样一些概念被作为相同意义概念使用的情况。要整顿好达类术语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这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在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地对待刑事犯罪中的两类矛盾,是司法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案情简介 2007年8月,本市某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监督执法中发现,某民办中医门诊部在诊疗活动中,存在以雇佣“医托”的方法招徕病人、门诊处方填写不规范、医疗机构和业务科室的挂牌不符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中核准的内容以及处方量超过所需用量等违法行为,区卫生局遂依据市卫生局制定的《上海市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给当事人分别记10分和4分。当事人接到记分通知书后,向市卫生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撤销区卫生局作出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通知书,同时要求审查《办法》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代人受刑现象在中国古代较为普遍。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动因,替身代刑可有经济考量类、伦理考量类和政治考量类。从历代的官方态度和法律规制来看,除极少数代刑获得特定许可外,禁止代刑是当然的法律精神,并通过诏令、条例等表现出来。从司法境遇来看,司法官的腐败或贤明,直接决定着代人受刑的作法能否得逞,而肩负天命的君王更倾向于对其进行打击。从种类特点、情法冲突、专制根源、本性身体、司法惰性与伦理审判等不同方面进行评析,可以深化我们对代人受刑现象的认识及从中获得启示和镜鉴。  相似文献   

17.
《北方法学》2021,(4):148-160
准确高效的类案判断程序是进行"类案类判"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和避免裁判的差异性。传统的类案判断程序在疑难案件处理上需要借助经验或价值选择,难以摆脱任意性的困境。间接后果主义的类案判断程序以判决指引的行为作为比较点,通过影响行为后果评价的因素确定案件的相似性程度,最终依照关键事实进行类案判断。如此,有助于缓解疑难案件的任意性特征,从而更好实现类案类判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这三种盗窃罪的行为类型,在实践中,表现为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判处自由刑比例较高、审前羁押率高、量刑不均衡现象突出等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规范因素、技术因素和观念因素。对此,应以个案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为基础,做到宽严有别,以宽济严,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犯罪现象增长的综合动因论王顺安任何犯罪现象的存在与变化,都不可能是单一因素所决定与制约的,现阶段中国犯罪现象尤其是重大案件数量的持续增长,也不可能是由某一因素所导致的,而是由各种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不分主次的泛因素论的...  相似文献   

20.
法医类、物证类、声像资料类等“三大类”司法鉴定机构的性质决定着鉴定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机制状况,然而目前对于“三大类”鉴定机构的设置模式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规范.通过对安徽省“三大类”鉴定机构近三年的业务量、收费情况、能力验证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运行模式、地域因素、专兼职人员、鉴定机构规模等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完善“三大类”鉴定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机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