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三八年一月,新四军军部在江西南昌成立,谭震林奉命率领闽西南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成立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二支队三、四月间到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九年春天,在皖南繁昌抗日前线我第一次见到谭震林同志,当时,他担任新四军三支队的副司令员。原任新四军参谋长兼三支队司令员的张云逸同志,已经过了长江,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总指挥,三支队的军政工作和部队活动区域铜(陵)南(岭)繁(昌)的地方民运工作,都由谭震林同志直接领  相似文献   

3.
1928年10月,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新四军第三支队在副司令谭震林的率领下开赴皖南敌后,驻扎在南陵蒲桥。三支队到达蒲桥不久,就听说在蒲西一带有一股土匪武装在活动。为了摸清这股土匪武装的情况,谭副司令命参谋部派员到蒲西调查了解。参谋部调查后向谭震林汇报了余子才和他领导的土匪武  相似文献   

4.
1938年3月1日,由闽西、闽南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二支队,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率领下,从龙岩白土出发,浩浩荡荡开赴苏皖抗日前线。行前,二支队领导  相似文献   

5.
皖南繁昌县西南山区的中分村,曾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谭震林与田秉秀(后改名葛慧敏)相识并结为伴侣的地方.说起谭震林与田秉秀的结合,还与周恩来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黄禹康 《世纪桥》2005,(4):52-55
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征程中,许多热血青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和理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结成了终身伴侣,留下了一曲曲脍炙人口的红色恋歌。谭震林与田秉秀当年的“将军恋”就是其中的一幕。女战士闯进了谭司令心田1938年.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部设在安徽繁昌县西南山区的中分村。这里群山环抱,翠竹青松,溪水潺潺,一派江南秀丽景色。时任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7.
北上打前站     
1938年春,新四军第二支队在龙岩后田举行北上抗日誓师大会,随即出发,奔赴抗战前线。支队首长张鼎丞、谭震林交给我的任务是一路打前站,负责向沿途国民党当局做统战、联络和宣传工作,并安排支队的食宿住行。  相似文献   

8.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  相似文献   

9.
(一)新二支队的组建情况皖南事变的新四军新二支队是老二支队(司令张鼎丞、副司令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主任王集成)的三团和四团一营发展起来的。坚持闽西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于一九三八年一月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以红八团(三支队)、岩宁连一支队、上杭七支队、汀瑞支队、岩连漳、龙岩等  相似文献   

10.
谭震林是被毛泽东誉为“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即使在战争年代,于硝烟炮火之中,他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佳话。抗日战争时期,他在繁昌县中分村的战地浪漫曲便是一例。1938年冬,谭震林率新四军三支队由南陵县沙滩脚移驻繁昌。支队司令部驻扎在赤吉乡中分村。繁昌是皖南前线的一个重要前沿阵地,位于芜湖至铜陵一段长江的突出部,境内山岭起伏连绵,同时与我军部后方的山地连成一片,实为皖南门户。日军要从芜湖威胁我后方,繁昌是他们必争之地,铜繁前线,战斗异常激烈。炮火连天,…  相似文献   

11.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分别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率二支队各部相继到龙岩白土会合。中共闽粤赣边省委机关也进驻龙岩白土。  相似文献   

12.
福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后,谭震林担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由闽北红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五团,隶属于第三支队。五团于1938年2月25日离别石塘,在安徽歙县岩寺接受新四军军部领导的检阅。叶挺军长赞扬说:“五团基本都是闽赣边  相似文献   

13.
选点破路旗开得胜1938年4月23日,叶挺、项英主持召。开新四军第一、第二、第三支队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新四军东进抗日问题。会议经过慎重讨论,决定:抽调各支队侦察分队组成先遣队,由粟裕任司令员,钟期先任政治部主任,先行东进,进行战略侦察.摸清敌情,尔后由陈毅率第一支队跟进,张鼎丞、谭震林再相机车第二、第三支队东进。6月11日,一道红色电波传来了叶挺军长的命令:先遣队须在近日内,在南京与镇江之间破坏铁路,断敌交通。粟裕接电后,立即打开地图,仔细察看,确定选择下蜀镇地段为破坏目标。他召开干部会议,进行部署,决…  相似文献   

14.
召开第二次政工会议 项英回到军部的第二天,即1939年2月6日,前来参加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的各支队负责人都已经到达。他们是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政治部主任刘炎,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粟裕、政治部主任王集成;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胡荣;第四支队副司令员戴季英、政治部主任肖望东;还有原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傅秋涛(随一团归军部直接管辖)战地服务团长朱克靖及各团副团长、政治处主任等人。  相似文献   

15.
<正>1940年3月25日,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受命从皖南千里跋涉赴江苏常熟,主持领导东路地区党政军全面工作。东路地区是指长江以南、沪宁铁路两侧、武进以东直到上海、苏州、无锡等地的狭长地带。为了躲避日伪的盘查,谭震林化装成富商,一路有惊无险。出发前,谭震林穿着新购置的长袍礼帽和皮鞋,在众人围观下大模大样走了几遭,确信与绸布店老板身份无异后,便带着刘飞、戴克林等人,翻过大茅山,在延陵镇托人办好"良民  相似文献   

16.
1937年国共和谈后,中共中央就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问题同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闽西红军游击队2000多人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下辖第三、第四两个团.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21,(1)
抗战全面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关于编组新四军的协议,原活动在闽北、闽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张云逸兼任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下辖第五、第六团,全支队共2100余人,担任策应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保卫新四军军部领导机关及后方单位等任务。1938年6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航运线,以策应对武汉的进攻,命令驻芜湖的8伪军加强攻势。应国民党第三战区之邀,新四军三支队开赴皖南前线,接替国民党军-四四师在红杨树镇、青弋江、峨桥一带的防务。  相似文献   

18.
刘勉钰 《党史文苑》2012,(11):34-38
今年4月24日,是谭震林诞辰110周年。谭震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前最高职务为中共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他是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曾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曾任新四军第六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师政委(未到职)、第二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他为新四军的建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英勇  相似文献   

19.
1929年8月间,为了扩大红色区域,消灭驻上杭城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卢新铭部,中共闽西特委和上杭县委作出决定:集合当时在上杭的红军和地方武装攻打上杭城,并由傅柏翠、谭震林、刘端生组成攻城指挥部,设在城郊东门潭头"风云渡".调集的武装共有:谭震林率领的红四军四纵队七支队的两个大队;傅柏翠率领的北路各区游击队、县独立团、县赤卫队;李立民率领的东路各区游击队,共有五六千人,号称"八千人马围攻上杭城".  相似文献   

20.
中共福建省党史研究室、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主办的“纪念谭震林诞辰100周年活动”在龙岩举行、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龙,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林德勤,市委常委、秘书长严志铭,龙岩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黄华松,谭震林女儿谭泾远等出席纪念谭震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