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全父亲     
郭开立 《政府法制》2011,(35):22-23
父亲十全何谓也,一曰福,二曰禄,三曰寿,四曰康,五曰貌,六曰仁,七曰义,八曰礼,九曰知,十曰信。前五者形也,后五者性也,形为表,性为里,表里相辅,互为因果。福也:父亲生于"中华民国",长于军阀割据,壮于抗日救国,老于改革开放。纵观中华民族跨世纪波澜壮阔之社会变局,老人家遭日寇扫荡清乡蚕食细菌战而死里逃生是一福也,  相似文献   

2.
清朝文人李文风在《月山丛谈》中说:“天下十三省,俗皆有号,莫知所始。如陕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藤,河南曰鲈,苏浙曰盐豆,江西曰腊鸡,福建曰獭,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  相似文献   

3.
法与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就个人而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悠好德,五曰考终生命。这可能就是中国人终生追求的目的。这也可能就是其一生之中甘愿不停地忙碌劳作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如何进行考察呢?"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个基本要素:道,天时,地利,将领,法制。其中的将、法之道对现代部队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山西省新绛县绛州大堂的墙壁上,镶嵌着宋朝著名的廉政戒律“文臣七条”碑,上面镌刻着: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专尚猛威.四曰贵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为求民疾苦,而厘革之.  相似文献   

7.
盛世思进     
古往今来,都说人生之喜,在下四项:一曰金榜题名时;二曰洞房花烛夜;三曰久旱逢甘露;四曰他乡遇故知。不错,那是农本社会、个体经济时代的价值取向,而今上海已跨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产业的文明历程,传统涵盖不了的领域太多了,显然还需加上第五项修炼的欢愉,那便是——人生逢盛世  相似文献   

8.
“八议”是中国君主专制时期曹魏以后各代王朝在刑律中对于八类权贵人物犯罪所规定的特殊优遇。根据《唐律》八议条,“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曰议勤,八曰议宾。”所谓“亲”是指皇室的某一范围内的亲属;“故”是指皇室的某些故旧;“贤”是朝廷认为“有大德行”;“能”是“有大才业”;“功”是“有大功勋”;“贵”指“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及爵一品者”;“勤”是“有大勤劳”;“宾”是“承先代之后为国宾者”。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平心而论,腐败之风不仅未见明显好转,而且不断滋生、蔓延、这是为什么?我以为,腐败现象是一种社会综合症,铲除腐败,光治标不行,单打一也不行,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起反腐倡廉的健全机制。这样的机制应具备四重功能;一曰防范;二曰制约;三曰监督;四曰惩处。在这种健全的  相似文献   

10.
明人冯梦龙辑《广笑府》卷一《懦箴》收录了两则名为《孔门弟子》的笑话,其 一云:孔门弟子入试,临揭晓,闻报:子张第十九,众曰:"他一貌堂堂,果有好处。"又 报子路第十三,众曰:"这粗人也中得高,亏他那一阵气魄。"又报颜渊第十二名,众 曰:"他最有学问,屈了他些。"又报公冶长第五名,骇曰:"那人平时不见怎的,如何 倒中得高?"一人曰:"亏他有人扶持。"问:"谁扶持他?"曰:"夫人。" 这则笑话把儒家的祖师、历来被尊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作为调侃的对象。公  相似文献   

11.
时上(隋文帝)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赵绰)谏曰:此人当坐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相似文献   

12.
早在西周,过失的概念就已出现。西周的统治者明确提出“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规定“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亡。”《孟子·公孙丑》释为:“过,缪也”。《周礼·地官·调人》解作:“过,  相似文献   

13.
知县审石     
<正> [原文] 彭永思知楚雄县,精于治狱。某官解饷至省会,破鞘得一石,失银二百两。适君至省,挚骡卒属治之。君察石有虫窝,非道涂物,可无向卒求也。因以手量石,问曰:“石轻于银,尔骡负银,左右轻重必均,几何曾欹否?。”卒悟曰:“某日出店即欹”。君曰:“吾归途当察之。”归,载石舆中,途遇石相类者辄取之。计已十数矣,皆不甚类。至某店,从屋后得石绝类,乃暗置袖中。纵骡夫归,呼店主及某官从者曰:“今日但看我审石!”取十数石令自比较,皆曰:“不类。”徐出袖中石示之曰:“类乎?”则曰:“类”。君笑  相似文献   

14.
善待其宝     
近偶读《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子罕拒礼的故事,感触颇深。文曰: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相似文献   

15.
《史记·晋世家》“晋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  相似文献   

16.
<正>仵作是我国法医检验史上特殊的职业,历史上对仵作及其职业演变评价不一,本文综合史料和文献记载进行专题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1古人尸体认识和官府仵作职业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尸,人死未葬曰尸。在床曰尸,在棺曰柩。"据《国语.晋语六》记载:"陈尸以示众曰尸。杀三却而尸诸朝。",古人认为在葬礼中尸体不是尸体,而是死者。正常死亡都有其特定安  相似文献   

17.
问您个问题,在咱们中国,什么人最爱学习?答曰学生,错;答曰老师,错;答曰科研人员,错.您也甭瞎猜了,我告诉您标准答案,在中国,最喜欢学习的是某些官员.我有事实为证.当然还得说明一下,这里讲的是出境学习.……  相似文献   

18.
《法学》1991,(2)
“五听”是运用察言观色的方法,通过对当事人的心理活动的考察,从而揭露犯罪事实,平反冤屈的审讯方式,它是中国古代司法审判中主要的、经常运用的审讯方式。“五听”之说最早见于《尚书·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即在审判活动中,在原被告双方都到齐后,司法官吏须通过五个方面的考察,以判断他们陈述的真伪。“五辞”电就是“五听”。在《周礼·秋官·小司寇》中,对“五听”的方式作了具体的阐述:“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  相似文献   

19.
《山东审判》2011,(1):58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江淮法治》2021,(4):5-5
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2月19曰早上,解放军报刊发了反映中印边境任务部队官兵卫国戍边先进事迹的综合性报道,感动万千读者。这是英雄官兵肖思远留在曰记里的战地誓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