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22)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实现现代化是当前各国关注的重点,现代化理论则是二战后全球化高潮背景下形成的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框架。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要归结于人这个主体。可见,现代化也不仅仅是单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变化,要真正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实现人的现代化。本文在分析人的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出发,指出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并从建构原则、目标选择和基本途径等方面提出如何建构我国人的现代化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民主体性是指农民作为一个群体性主体,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所体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农民主体性思想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鲜活的现实依据。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农民既是农业现代化的目的,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因此,农民应通过多种途径,着力培育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指出“社会基础”概念是理解和分析中国农村现代化路径、因素和实现方式的重要概念,并在对这一概念进行学术界定的前提下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阐述了社会基础概念实践的、大历史的、内生性的和现实主义的理论取向,对其理论意义和作为分析工具的意义作出了进一步的说明,并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给出了以社会基础概念为核心概念展开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的分析结构。认为社会基础概念以及由此展开的分析框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郑伟 《理论导刊》2024,(3):48-55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走向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至60年代,马克思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生成逻辑和历史进程的客观分析,探讨了西方殖民侵略对东方落后国家的“双重使命”,认为东方社会必然以资本主义方式走向现代化;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则着重分析了东方社会经历特殊途径实现跨越式发展,以非资本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便是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理论设想的有效证成,它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本质。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建构了“非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为超越西方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5.
深圳城市现代化之路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任务,作为模糊宽泛的过程性概念,“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变迁,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实现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6.
世界现代化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呈现出一个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新时期我国现代化进程体现出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特征,现代化进程的事实与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特点、现象相吻合.对新时期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分析,有助于为现代化实践提出各种战略和政策措施,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使我们少走弯路,早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是结构的变迁,会引起政治的不稳定。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变迁所形成的结构性压力就要求执政党具有强大的政治权威。当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正向纵深发展,这种超大社会现代化的复杂性和多维性,要求执政党必须强化其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社会学家所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从总体上对当代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前景表达了深度的忧思和关切.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应该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进行本体的考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内生机制、本质根源进行哲学的透视,并据此提出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由西方社会学家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是从总体上对当代的现代化和现代性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结晶,它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对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深层的剖析和揭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前景表达了深度的忧思和关切.因此在吸收国内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当今中国的实际,应该对风险和风险社会进行本体的考辨,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基本特征、内生机制、本质根源进行哲学的透视,并据此提出社会风险和社会危机的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0.
赵中源  黄罡 《政治学研究》2023,(4):3-12+148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成分和基础性工程。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其理论建构以探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转向的动力及内在机理为指向,以诠释“国家”与“治理”的兼容与耦合为发端,以推动构建“善治”的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为目标,在理论议题上回应“中国关切”,在逻辑演绎上创造“中国话语”,在形态建构上呈现“中国范式”,在价值指向上追求“中国之治”,并在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层面上形成了新突破,历史性地回应了“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