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以来,民生问题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与发展,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能够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于新疆而言,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同时又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保障与改善新疆民生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是新疆的民生建设年,民生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起点,因此,从毛泽东民生思想以及新疆民生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毛泽东民生思想对新疆民生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常智余 《理论视野》2012,(11):47-49
保障和促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现阶段最为重要的任务。从检察权的渊源、运行及其根本目标来看,检察机关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民生休戚相关。检察机关天然地具有保障和促进民生改善的正当性,负有保障和促进民生改善的职责。这就要求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切实做到执法理念为民、执法行为便民、执法效果利民,要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依法查办侵害民生的职务犯罪,强化对诉讼活动的监督,积极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扎实做好民生领域的犯罪预防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绩。新时期,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是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中心。因此,政府应该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持民众本位的政府价值取向,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5.
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下阶段的现实要求,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从本质上说,文化民生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从实践上看,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得以快速提升,伴随着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稳步改善,人民群众对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于是,在我国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文化民生的实践便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6.
赵涛 《党政论坛》2009,(12):9-9
改革重心在于改善民生 扩大内需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结构调整是保增长的方式和主攻方向,深化改革开放是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改革措施推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7.
子睿  张琳 《理论视野》2008,(5):5-8,27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突出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表明党中央和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决心。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从制度上切实保障民生和持续改善民生?为此,我们特地采访了长期从事民生研究的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相似文献   

8.
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多维的,社会层面的幸福生活需要民生、社会事业的实践来具体诠释。通过对我国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理论指导、动力及指向的分析,使从社会层面来构筑幸福生活有了更加充分和清晰的理路。  相似文献   

9.
改善民生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具有良性互动的内在机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于改善民生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科学的发展,扎根于改善民生的"和谐"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和谐,因此,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亟待解决的两大时代课题,科学发展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物质基础,社会和谐能更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社会环境,因此,改善民生必须深深依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党和国家现行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都是立足改善民生的。作为党和国家喉舌的宣传思想工作,也必须立足改善民生,围绕民生开展工作,把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作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民生效率作为民生系统运作过程中民生的投入产出比,是直接效率和间接效率的统一,不仅直接表现为民生状况的改善程度,也间接地表现为民生改善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民生效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民生投入规模、民生投入结构、政府行为、群众利益表达等。只有破解民生效率困境,才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重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又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宝林 《学理论》2009,(31):19-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与系统安排。社会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工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必然包含三个层次的内涵:一是社会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三是社会建设必须体现公正这一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民生,而且还使得资本主义生态民生问题凸显。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马克思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走生态文明道路是民生发展的根本方向,从而形成了其生态民生思想。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民生是基本的民生构成;生态民生是物质民生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本主义是引发生态民生问题的制度根源;改善生态民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民生的改善,还必须将生态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民生建设中;当代中国的生态民生建设必须加强对私人资本的驾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民生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能力和基本权益的状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这些思想已构成完整的逻辑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是发展民生的先决条件;关注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民生的根本出发点;“民生异化”是导致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实践活动是改善民生的途径;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是民生的根本保障;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民生实现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服务型政府是"执政为民"的政府,具有"民生优先"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加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基础上,服务型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与发展民生的重大责任,在实践中以"三大转变"力促民生改善,用统筹协调破解民生难题,从制度创新上保障民生需要,通过共建共享完善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对改善民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形成了为民、富民、利民、以人为本的民生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具有继承和创新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体现了党对实现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实现民生认识的深化。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实践中,我党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今天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改善民生的历程在经历了良好的开端后,出现了重大曲折.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善民生经历了恢复与推进的发展阶段后,开创了新阶段新世纪的新局面.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善民生,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9.
马常辉 《学理论》2008,(7):20-21
今年的两会,无论从大会各个报告,到代表委员审议讨论,从媒体报道,到网民议论,可以说,“民生”都成为今年两会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用较长的篇幅谈了2008年改善民生的新举措。这是一份全面回应民生期盼的报告,物价、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上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的民生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关联性,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此,发展经济必须重视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