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历来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著称,赣菜养育了历代千千万万的江西百姓,同时也孕育了独具一格的赣菜文化。在时下竞争激烈的餐饮业中,如何让赣菜文化脱颖而出成为了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打造赣菜饮食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并制定了提升赣菜文化内涵、建立赣菜品牌效应、做好赣菜组合营销的三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
江西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江西进行的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外先进文化与赣鄱地域文化兼收并蓄的结晶,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先进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群众性与权威性相统一、时代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江西的征途上,我们要大力发掘和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化教育引导人民、凝聚精神力量、传承先进文化、开发文化产业、提供历史镜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创业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建设先进的创业文化,既是江西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江西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赣鄱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培育先进的创业文化,不仅要提高对创业文化地位的思想认识,而且要从深层次上梳理江西传统文化,建立创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唯有提升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成效,努力营建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推动作用,学习借鉴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创业文化建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在追求跨越发展的历程中,都既要开发自然资源,又要开发人文资源;既要开发现实发展资源,又要开发历史文化资源。今天请大家来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听取同志们对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真知灼见;二是通报省委、省政府对开发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初步设想;三是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到历史文化研究的园地上,或现代文化旅游的高地上去拓荒、耕耘、播种,为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云南旅游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江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交相辉映.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培育具有江西特色的创业精神,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西区域竞争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实施文化工程挖掘文化资源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以及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赣文化资源挖掘与江西软实力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交相辉映。深入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不仅有利于培育具有江西特色的创业精神。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而且有利于增强江西区域竞争力,发展教育事业。在实施文化工程挖掘文化资源的进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以及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冀西北地区以张家口为主体,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互补、浓郁的军事色彩优势,但也存在着显性资源不多和文化名人较少的特点。当地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学术研究不断深入,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但也存在着保护和开发的思路不清晰、历史文化产业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文化产业意识,深层次开发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做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项目为载体,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加大特色资源开发力度,做大孙子文化产业;重视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黄河三角洲文化影响力——这是深度挖掘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源价值,整合文化资源,发展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促进黄河三角洲文化经济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赣文化的解读与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区域文化系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赣文化逐渐形成了兼容并蓄、文节俱高、务实求新、勤奋笃学的鲜明特质。在内容上,赣文化涵盖士文化、理学、宗教、书院、民俗等方面,并且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发源地。现阶段,弘扬赣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推进赣文化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西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和生态建设的提升期,迫切需要法治的精神、法治的力量、法治的保障,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法治观念滞后、法律制度阙如与法治人才不足,是制约江西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此.一是要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与积极推进地方法规创制相结合;二是要推动江西科学发展与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相结合:三是要将加快推进法治江西建设与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相结合:四是要将平安江西建设、法治江西建设与江西政法队伍建设相结合。亟待转变观念.加快制定法治江西建设总体规划,加快法治人才培养.破解制约法治江西建设的难题.为实现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梦”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山东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杭大运河南北纵贯山东省西部地区 ,沿途有大量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分布 ,但是运河沿线地区是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 ,优越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发展山东运河文化旅游应开辟专门的旅游交通线路 ,开发急需的“品牌商品” ,建立统揽山东运河文化旅游的管理机构 ,并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试论广西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个民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随着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 ,一些不合理的开发对民族旅游资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给民族旅游文化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和负效应 ,影响了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必须处理好民族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关系 ,坚持保护先于开发的原则 ,形成科学、合理的开发机制 ,方能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速度迅速提升,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认同感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佤族是我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之一,佤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开发佤文化资源,助推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当前边疆社会治理亟待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蓬勃发展态势,对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转移到江西的33家大型企业为例,从产业分布、企业所有制分布和企业规模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现阶段转移到江西的企业的特点是:以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和以非国有企业为主。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可归结为市场开拓型、资源开发型、市场开拓 资源开发、战略资产增加型等几种。样本企业转移到江西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江西的经济景气度和人气指数的提升、江西正在营造的一流投资创业环境、江西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等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贵阳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状况的部分认识,在总结借鉴文化强国文化资源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夯实文化基础及强化文化载体、实现文化产业互动、打造多元文化品牌等三个方面对进一步开发贵阳文化资源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发生于赣中南地区这一特殊时空领域的文学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风貌和丰富的地域色彩。本文力图把握其发生,发展和衰退的演化过程,揭示和分析这一演化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其在中国抗战文学史、江西现代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定位找到了确切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湘鄂赣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一块重要的红色区域,是全国六大苏区之一。湘鄂赣苏区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是在秋收起义前后群众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许多革命前辈在湘鄂赣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浴血奋斗,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辉篇章,为中国的苏维埃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湘鄂赣苏区艰难曲折的英勇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走出了英雄的红军部队到其它苏区;实践和丰富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湘鄂赣苏区这片洒满烈士鲜血的红土地上,革命先辈们创造的不朽业绩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8.
文化属于意识形态,但也不能脱离社会经济范畴.在快速的城市化步伐中,如何对城市的文化资源加以整合、保护和开发,更加彰显其文化内涵和张力,是提升地区文化品位,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强力资本。传承优秀文化,保护文化生态,全面开发利用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为社会发展服务,既是发达地区和城市建设者们的共识及其走向新的成功的深刻动因,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试就信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开发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极尽特色。西部地区的旅游开发对西部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巨大作用,但是旅游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因此,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法律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