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先秦儒家思想家运用朴素辩证法和早期系统论的思维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治国之道 ,其中关于犯罪预防和社会控制的思想尤为值得现代社会的综合治理用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诸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社会整合方案,礼乐教化、为民制产、与民同乐、仁义道德、修身克己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与其他学术流派相比,先秦儒家社会整合思想具有注重内在途径、偏重社会整体利益等特点。先秦儒家的社会整合思想对当今社会治理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国人重修身,修身思想是儒家圣人自我修炼的体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在古代社会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儒家修身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在现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下,修身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治理模式,对构建法治社会更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儒家儒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阐发。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人都从自身儒家伦理观念出发,对诚信思想进行了或隐或显的表述。通过对其诚信思想的梳理与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诚信理念由“信”到“诚”,再到“诚”与“信”一体化表述的发展历程,在内容上则表现为个人修养、人伦关系和政治层面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5.
道德品性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也是先秦儒家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孔子将"为仁"作为道德品性培养的最高目标,并从"为仁"的基础、 "为仁"的方法、 "为仁"的作用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思想,为孔子"为仁"学说找到了人性根源与普世意义.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从另一个角度为道德品性培养的普世性找到了人性根据.性善与性恶,殊途而同归,都是为了道德品性培养的必要性寻找理由.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在义与利的价值关系中主张以“义”为重,同时兼顾“利”。其根本特点是“义以为上”、“义然后取”、“义以生利”。正确认识和借鉴先秦儒家“义利”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致力于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实现一种“大同”社会,其思想已经蕴含着着我们当下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先秦儒家以“仁”为源头,探寻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内在根基;以“礼”为扩展,为人与人相处提供规范依据;以“大同”为目标,建立一种“群居和一”的社会秩序。先秦儒家思想中天然地蕴含着一种“共同体”思想,将人类命运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深入发掘先秦儒家思想,能够为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孝道是中国文化之根本,这一根本是由先秦儒家奠定和确立的。本书以“先秦儒家孝道研究”为题,就是想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先秦时期的社会变迁与儒家孝道思想的形成、发展,认识其本来面目,对其性质进行恰如其分的评析。本书着重探讨了孝道的源起及其宗教伦理化、  相似文献   

9.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和谐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成因:当时生产力的极端低下,原有等级制的破坏与社会转型,原有礼仪的失范与思想纷争,人自身的奴役性状态,诸侯国的分裂与长期争战。在先秦儒家那里,“和”成了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身心、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总法则。  相似文献   

10.
治国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宝贵的政治伦理资源,对于我们今天进行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先秦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继承"和实生物"的宇宙观,推崇"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提升"和"的标准--"中",探寻仁礼并进的致中达和之道.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思想在反映中国古代特有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引导人的道德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倡导政府对社会风尚的正确引导,身心和谐的适度消费,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消费,人际和谐的公正消费。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人格修养观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内容和理论水平都达到一定的高度。只要我们立足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先秦儒家人格修养观进行一种扬弃、改造和再整合、再创造,为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先秦儒家人格修养理论赋予新的历史内涵,其必将再次成为个人、家庭、社会发展的历史依托和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在谈说论辩实践中都特别重视推类思维方法的运用。他们对类和推类的认识体现了儒家的推类理论由不自觉到自觉、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与其他学派相比,儒家的推类主要是推"仁"、推"爱"的推理,是用来阐发其政治伦理思想和主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6.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确立现代东方社会合理的礼节教育,我们首先回到儒教传统而探索其相关资源及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对儒教思想中的礼节根本精神及其实践德目的探讨,作为礼节的根本精神的“礼义”与具体的礼节仪式之间关系的探讨,对于我们今天重新思考现代礼节教育相对于儒教传统的“变”与“不变”,无疑具有启发意义。在此前提下,我们具体讨论了儒教的礼节教育如何适用于现代东方社会。  相似文献   

18.
论先秦儒家修身观对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人格塑造上存在许多的不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格修养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先秦儒家的修身养性观包含了丰富内容,其基本理论和观点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故我们应重视对先秦儒家修身观的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实现理想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陕鹏  鞠桂芝 《工会论坛》2007,13(6):143-144
义利观所反映的是人生价值观的基准,通过对先秦儒道二家的义利观进行分析比较,不难发现先人古老而深邃的智慧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消极遁世,儒家的天下为公与道家的个体隐逸恰恰形成了对立与互补。先秦儒道二家两种截然相反又相通互补的观点在中国传统义利观形成的过程中不断糅合而又互相对立,构筑了传统义利观的主线。  相似文献   

20.
由孔子、孟子所创的先秦儒家思想从哲学思想发展为治世之道,最终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道德教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秦儒家注重将道德教化渗透到整个社会之中,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面向全党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先秦儒家注重以艺施教,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注重继承与创新,依托丰富多彩的载体和形式;先秦儒家注重发挥礼制的教化作用,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努力创建一种制度文化;先秦儒家在推行道德教化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着眼于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