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征是邓小平一生中不同寻常的一段经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深刻总结了红军长征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长征的战略目标,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设计出新长征的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思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和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在实现新长征的历程中具有战略转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云只是高小毕业,但却在莫斯科东方大学担任过代理副教授。这是陈云革命生涯中一段引人注目的经历。陈云离开上海后进入中央苏区,之后参加了在1934年10月开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长征途中,陈云奉命离开队伍,只身  相似文献   

3.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这面军旗下,却已走出了今日中国三军的上千位将领。 无论东方军人还是西方军人都承认,这所中国军队的最高学府,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校之一。 (一) 在邓小平和黄埔出身的聂荣臻、徐向前两位元帅的领导和关怀下,1985年12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国防大学迅速完成组建。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大学题写了校名。身经百战的将领张震、李德生分别出任校长和政委。 对于这两位经历过长征的资深将军,人们并不陌  相似文献   

4.
1985年,81岁的邓小平与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谈话时曾令人动情地表示了他的心愿:要在1997年,祖国大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到香港去看看,哪怕坐轮椅去也好。其实,青年时代的邓小平有过5次过香港的经历。他的这些经历实际上也是早期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 邓小平第一次过香港,是在他年仅16岁的时候。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他怀抱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投身到吴玉章发起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5.
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和长征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贡献给全人类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已经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了长征和长征的胜利。但为什么这支队伍能够在数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之中,在人迹罕至的严酷自然环境里,打不烂,拖不垮,还有其特殊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这就是:民主集中制。 一、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是红军被迫长征和长征初期受挫的重要原因 中央红军被迫长征和红军在长征初期受到严重挫折,一般地归咎于王明“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为什么能够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达4年之久?这显然有组织上制度上的原因。 尽管我们党一开始就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但如何结合我们党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  相似文献   

6.
80年代,邓小平对来访的德斯坦总统说过:你那个巴黎我还想去。有的地方比如纽约,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邓小平在法国的五年多时间,成为他的革命生涯和不平凡经历的重要起点。当地飘洋过海,踏上法兰西的土地时,他仅仅是一个不请世事的翩翩少年,而他告别巴黎,奔赴苏俄之际,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实的生活底蕴和丰富斗争经历的优秀革命家。在法国,邓小平确定了自己终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法国是青年邓小平睁眼看世界的起点。“人出鼓门方成龙”,这是四川人常用的一句话。当邓小平登舟远行。哪国门的时候,他所接触的是一种全新的异质文…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8.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党史学界在红军长征史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新进展,本文简要介绍如下。 一、关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问题。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日开始长征。根据是:项英、陈毅、陈丕显等人的回忆。 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央红军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二日开始长征。根据是,张南生的《一个红军战士的日记》。《日记》  相似文献   

10.
论邓小平渐进式改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 2 0多年社会主义改革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小平对改革方式选择的正确。世纪之交 ,我们深入学习、系统阐述邓小平的渐进式改革思想 ,对于进一步发掘和丰富邓小平理论 ,尤其是他的改革理论 ,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深化中国的改革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 1世纪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邓小平的著作中并没有使用过“渐进”改革的概念 ,他经常使用的概念有“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是一场试验 ,要“走一步 ,看一步”,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 ,要“一步一步来”,等等。这些提法集中起来就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经济特区一开始就是作为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场而设立的。这一点,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有一系列明确的论述。经过20年的艰难试验,深圳等中国经济特区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是说,试验已取得初步成功。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要求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对全国发挥“示范”作用。从“试验”到“示范”,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历史使命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发展。深刻认识“示范”的内涵并正确处理“试验”与“示范”的关系,对深圳承担新使命来说,将是很重要的。“试验”的意义深圳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力平 《瞭望》1986,(38)
美国著名作家、前《纽约时报》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经过两年的准备,两次来华访问了许多参加过长征的老一代革命家和专家学者,搜集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出版的有关长征的大量书刊,并且用两个半月的时间沿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走了一趟,作了调查,从而写出《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作者把长征称为“人类伟大史诗”。他说:“这是一次  相似文献   

13.
孙信成 《党政论坛》2001,(10):28-29
“干部年轻化”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二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1979年7月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 :“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 ,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 ,”“我们的人才是有的 ,关键是要解放思想 ,打破框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92、193页)1981年7月2日 ,在省、部、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 ,邓小平同志又说 :“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太大了………现在 ,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十分迫切了 ,再过三五年 ,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 ,要来一次灾难。”(《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84页)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  相似文献   

14.
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简称本质论)一直是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界至今对本质论的理解和阐释仍存在较大分歧,原因在于:人们对邓小平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有着不同理解。解决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研究中的分歧和争议,必须走进邓小平文本,首先弄清楚邓小平究竟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社会主义”概念和从什么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一、邓小平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邓小平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重制度尤其是经济…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邓小平本人也深受其害。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因为个人的经历而受感情和利害的干扰,而是十分冷静客观地对“文化大革命”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他评价“文化大革命”有其独特的方式、方法,这不仅对“文化大革命”史研究具有直接、特殊的指导意义,而且对  相似文献   

16.
谈谈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几个特点赵湘江邓小平对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无论在建国初期、“文革”中恢复工作时期,还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他都对教育工作格外关注,有过许多专门论述。这些论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邓小平教育思想。一、系统性邓小平以前的革命导师对教育也都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十六大对25年中国改革中新兴社会阶层的新称谓。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对这张“身份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分析,对于我们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方向,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立足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论由来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党根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说过,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中的发展观张治安“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构想体现着邓小平丰富而深邃的发展思想,研究它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一,“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创新。一是在国家的本质和国体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曾经走过一条坎坷的道路。他曾两次谈到自己“三落三起”、“三下三上”的曲折经历。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几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综观邓小平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他那坚强而鲜明的党性,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他的思想观念、领导活动和战略设计活动中。这恰恰是邓小平能够在政治舞台上历经磨难不改  相似文献   

20.
深入学习和努力运用邓小平理论,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要象邓小平一贯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那样:照辨证法办事。人们知道,毛泽东以其知人之明和察人之深,对邓小平有过全面的、很高的评价,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也曾称赞过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和这些直截了当的评价相比,他当时还说过的绵里藏针,柔中寓刚,内方外圆等,似乎更值得我们细细体会。联想起1957年初,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强调指出:“总之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这就更明确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