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诗的声律模式包括节奏和韵律两部分。律诗的节奏是汉语节奏的提炼,暗含着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同时又是对文字符号的突出。粘对规则使律诗得以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平声韵脚充分体现出了言语与语言之间的和谐互动。另外,失律现象通过拗救和拗而不救这两种模式,成功地制造出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总体而言,律诗的声律模式中既凝结了汉语言节奏和韵律的精华,又体现出对汉民族审美心理的深刻把握。同时,它还贯穿了审美中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代以降,中国诗坛上各诗派如下半身、垃圾诗派和官方报刊体诗歌,逐渐远离着诗歌的现实批判、人性揭示和人类美好情感抒发的功能。而旅美女诗人绿音却以主题鲜明的诗歌文本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为汉语诗歌坚守生命本质的抒写提供了一支标杆。  相似文献   

3.
节奏是电视教学片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电视教学片制作中,通过摄像机的运动、画面主体的变化、光线与色彩的变化、场景的转换等众多方式都可以形成电视片的节奏,而电视片的整体节奏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适宜的节奏,对电视作品来说,至关重要。研究和探讨电视作品的节奏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电视作品的节奏内涵和作用有哪些?如何能把握和处理电视作品的节奏?此文作为一家之说,参与争论,不失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诗鬼与山鬼     
李贺的歌诗与屈原《楚辞》在艺术上颇多相似之处。本文从诗的题材、诗境、比兴手法和风调四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各自的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起点。因受母语和方言等因素干扰,公安院校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发音习惯,从而影响到实际语言交际。如果采用带有节奏、韵律特点的诗歌、歌谣、歌曲等语言材料辅助语音教学,纠正学生某些顽固的错误发音,尤其重视学生语调和节奏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音习惯,为其正确的口语交际表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王叔和脉诀》以歌诀阐述脉理脉象,流传广泛。但其内容遭到诸多医家的批驳,以元明清医家为多。元明清医家对其七表八里九道分类法、脉象形态主病、脏腑脉位等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和反思使后世医家逐渐重归经典,将命门学说与临床脉诊相结合,促进了脉学理论和临床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妙事多音乐的节奏训练的调查,发现妙事多音乐通过游戏、歌唱、动作来培养幼儿音乐记忆力,并给幼儿带来美好的音乐体验、感受认知,奠定了幼儿发展音乐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建昌 《工会论坛》2008,14(2):152-153
在晚清诗歌变革的潮流中,梁启超第一个提出了“诗界革命”的口号,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先行一步。从他21岁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到43岁在《人境庐诗草》自序小提出借鉴古典诗歌的创作经验,黄遵宪在诗歌创新的道路上经历了一个追求摆脱传统而又回归传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黄遵宪取得了既高出同时代旧派诗人、也高出同时代新派诗人的杰出成就,被梁启超誉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诗缘情“说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缘情”说是对先秦“诗言志”的继承和发展,“诗缘情”说在历代文论中不断得到演进与发展。不同历史时期对“情”的侧重不尽相同,“情”逐渐摆脱了政治礼教的约束,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正是在对于“缘情”的不断实践和诠释的过程中,人们对诗歌的美学特质认识逐渐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文论诗歌本体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现代女诗人玛丽安·摩尔深受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影响;不过,学界一方面就绘画对其诗歌影响的内部差异认知不足,另一方面忽视了摩尔画诗与男性画诗的差异。文章试图在讨论现代主义诗歌与绘画共同走向抽象的内在动因的基础上,分析绘画对摩尔诗歌创作和诗歌抽象的影响,并通过剖析摩尔画诗创作中两种异中有同的观看方式——凝视的抗拒和游离的视线,阐述摩尔画诗及其画诗抽象的伦理蕴涵。文章认为作为一种“非掠夺性观看”,摩尔的画诗观看模式与“摩尔式的颠覆”相一致——激进而不极端,是既非传统男性的,也非激进女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李白,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热烈奔放的感情,丰富多彩的想象,清新明朗的语言刻画了国美丽的自然景色,其部分漫游诗充分表现出诗人诗作的又一特征——为国忧虑、热爱人民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谈到诗禅融通形式的时候,一般学者多关注禅对诗的渗透,较少涉猎诗对禅的渗透.而探索诗对禅的渗透及诗禅融通形式,对认识诗禅的辩证关系以及提高禅意诗的鉴赏水平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孙星衍的诗歌是乾嘉时代较为典型的学者诗,纪事性和纪实性是其突出特点。孙诗不仅较真实的展现了孙星衍的个性特征和时代风尚,而且为研究相关人物和相关事件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可贵资料。本文通过探讨孙诗的学术价值力求透射出乾嘉诗歌的某些共性,以期引起对乾嘉诗歌价值取向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唐初五十年类书的编纂和诗的创作,对唐初文学被学术同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唐初类书不过是词藻堆砌,将词藻当做学术进行研究,其直接的影响是造成文学在研究领域被学术同化。其次,唐初的诗是"类书式"的诗,从而造成了文学在创作领域被学术同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文学写作作为作者使用文学语言描述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创造性的审美心智活动,不仅具有富含感性特征、典型化描摹等共性特点,同时还具有更多私人经验。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从确立故事主题到筛选人物关系、扩展推进情节的各环节中,以重复的方式不断丰富故事架构,进而用隐喻等方式严格控制小说节奏,从而带给人震撼性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7.
王维从小尊佛论道,身边道友济济,喜山水清音,好寻隐之游.他的寻隐诗多以自身为行动主体,以拜访僧人禅师、佛寺隐居为对象,其间描绘寻隐途中的山水风光,寄托自己对生命的多重体验和思考,形成一种主体明确、路径鲜明、目的性强的寻隐模式.他的寻隐诗通过隐者形象的塑造、山水风光的描摹以及佛教典故的融入而体现出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18.
苏轼的民生诗根植于现实的大地,追踪着人民的命运,写照着苏轼一生起伏跌宕的政治生涯。反映了北宋贫弱交积的历史现状,表达了苏轼的政治态度和人生观点,富有博大宏深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同时折射着苏轼的审美意识和积极入世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9.
寒山诗传入日本,继而成为文化经典,日文注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城中峨眉女""吾心似秋月""寒山多幽奇"这三首寒山诗的日文注本中,可以窥探到,日本简洁轻妙的通俗诗风,以及白居易诗歌质朴求实的风格在日本的先行影响对寒山心性无碍、自在直率形象的接纳与促升,万物相融的山林自然观对寒山诗幽奇意境的深化,以及以心传心的宗教路径为寒山诗的传播洞开的心灵之门,这些共同造就了寒山诗在日本文化中的经典之路。寒山诗在日本的传播,是中日文化相互融合的范本。  相似文献   

20.
登高诗在其发展成熟期,在叙事与写景的结构及比重上,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的大致方向是事逐渐隐退,景慢慢占有较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