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媒体与司法这两大社会力量在维护社会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两个基本价值的互动中出现了关系的紧张与冲突.这种紧张与冲突主要源于传媒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舆论影响力与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独立公正对传媒的排斥力.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他们可以并且应该寻找到更佳的沟通、合作方式,媒体的监督要肩负起自身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公安机关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愉悦的追求也日益增加,因而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作为娱乐节目承载者之一的广播媒体,娱乐节目逐渐成为其节目中的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播报节目中,主持人如何与听众和谐互动,正确引导舆论,是一个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就广播娱乐节目中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做一些粗浅的解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法治宣传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进程。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优化的法治宣传。本文在针对目前我国法治宣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法治宣传的优化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传播信息的渠道与平台越来越多,单一媒体平台所能获得的受众与市场会越来越小,单向的传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在融媒体背景下,需要快速打通融媒体渠道,利用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受众进行互动,建立网上联系的“群工部”,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5.
在渐成气候的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和舆论媒体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共同体,因为舆论媒体有其独有特点以及检察机关与检察权的特有运行方式,导致舆论的道德法庭与检察权的独立运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与失范。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应从双方互动存在可行性,舆论媒体应尊重和监督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回馈与引领舆论,舆论媒体监督与检察权运行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考虑,最终使检察权独立性得以维护,司法公正得以彰显,司法责任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6.
媒体是民主法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安定秩序的营造者,与司法公正并称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两大基石。新的互联网时代,司法与媒体应该构建更加紧密的良性互动机制,科学把握新闻时效性与司法程序性的对立统一、舆论开放性与司法谦抑性的对立统一、正义期待性与现实局限性的对立统一,协同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宣传对象是指宣传活动的作用对象,其接受宣传的基本过程不仅与宣传主体、宣传内容、宣传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而已也与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紧密的联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和国际间体育交流活动增多,媒体希望通过体育的途径加强宣传的效果,对内增加国家凝聚力,对外增加国外受众对我国的了解,媒体体育宣传的对象不断拓展、细分。随着宣传对象在体育宣传活动中主动意识不断加强,媒体要真正重视以受众为中心,不仅要尊重受众的知情权,还要满足受众的参与权、表达权、传播权,宣传对象主动参与体育宣传报道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团的宣传工作是共青团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敏感性;在网络时代,宣传引导者与作为受众的青年界限模糊,青年参与宣传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网络媒介中团员青年汇聚舆论,易形成力量强大的舆论流。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团舆论宣传工作带挑战,也提供了改革创新的机遇,促使团的宣传工作转变理念,从宣传鼓动转变为传播引导,更注重运用青年人喜欢的语言风格和形式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凝聚全团的力量做好舆论宣传,从而在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的形势下,做好团员青年的引导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新闻媒体在国家的政治和民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执政党对新闻媒体的运用能力以及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沟通技巧都在提高,新闻媒体也从党的喉舌这一执政工具转变为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语境下,必须不断探索适应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型媒体关系,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媒体舆论监督权应公民的知情和自由表达要求而产生,但是其行使当中又总是"触碰"到公民的隐私权。媒体舆论监督权、知情权、隐私权相遇于最近发生的3.6亿彩票巨奖事件,该事件中的三对关系反映出了我国媒体舆论监督现实当中面临的双重困境。健全的舆论监督权是法治社会的必备条件与必然要求,我国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范,采取相关措施解决媒体舆论监督的双重困境,做到向上监督充分发挥作用,向下报道不超过法定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