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恰到好处是大智慧到湖南旅游,朋友请我观赏鸬鹚捕鱼,这是当地一个特色项目。湖边芦苇,渔筏过处,每每有鱼惊草动,筏上兴奋无比的鸬鹚便会直奔鱼群而去。渔夫说,鸬鹚捕鱼本领与生俱来,可潜水十多米深,屏气可达一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当鸬鹚满载而归登上竹筏,从鸬鹚的脖子中挤  相似文献   

2.
桂林开发旅游新景观曾晓明近年来,广西桂林为发展旅游业,相继开发了一些新的旅游景观。使这个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更加美丽,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漓江夜色醉游人入夜,穿过市中心的漓江江面上,渔火点点,渔夫的吆喝声不断。漓江上特有的“捕鱼能手”鸬鹚在波光粼粼...  相似文献   

3.
鸬鹚与渔人     
《台声》2016,(9)
正最早识得鸬鹚,是渔人训练它,做为捕鱼工具。鸬鹚站在船舷两侧,脚系上绳子,它的脖子套着莎草等草茎做成的圈环,有时候也用特制的铜环,鸬鹚长长的颈子分成粗、细、粗三种尺寸,看上去像一个葫芦。圈环像一阀流,控制了鸬鹚,让它无法吞食大只的鱼。我看到的鸬鹚捕鱼是在纪录片或电影中,渔人与鸬鹚都灰扑扑的,拌着点江流薄雾、掺着点江湖自得,让  相似文献   

4.
夜落西街     
李小强 《今日广西》2007,(10):68-70
出外旅游没有联想,止于没有去过桂林阳朔的人。去过桂林阳朔的人,总期盼着有一天能背上简单的行李远离烦嚣的城市,抛弃一切苦恼和杂念到阳朔住上一阵子:清晨醒来,赤脚沿着青石铺砌的西街走到漓江,乘一叶竹筏徜徉于青山秀水之间,或戴一顶斗笠在竹排上垂钓,在大妈吆喝鸭子声中安然入画,进入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意境;  相似文献   

5.
生死竹筏     
唐生 《中国减灾》2011,(4X):23-23
<正>有一个人被歹徒追赶,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很急根本游不过去,河上连一座桥也没有,更没有船。于是,这个人就暂时隐藏起来,那些歹徒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他,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后来他打算做一只竹筏,然后渡河,到了河对岸就安全了。于是他就夜以继日的忙起来,他砍了竹子,用树皮绑了起来,做成了竹筏。他划着竹筏,到了河对岸,等到那些歹徒发现他  相似文献   

6.
今年初夏,慕名前往浦溪江一游。果然独具风韵,令人流连忘返。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永嘉县境内的捕溪江,是刚开发开放不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乘竹筏漂流从北向南流贯永嘉县的捕溪江,为树枝状水系,其干流全长145公里。由于它介于两大山脉之间,从丘陵、台地到山间盆地,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种类繁多,构成了丰富多采的自然景观。游捕溪江,最具就力的是乘竹筏漂流。用13根粗壮毛竹扎成的竹筏,筏头用火烤炙使之弯翘;竹筏后部摆放两张竹躺椅和两只小竹椅,供游人躺坐。我们在一个码头小心翼翼地登…  相似文献   

7.
正1月27日,除夕之夜。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期待中,201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广大观众见面。首次作为央视春晚分会场之一的桂林分会场,在象鼻山下、漓江河上惊艳亮相,把一场迎春绽放的山水文艺盛宴,连同广西、桂林人民的春节祝福,献给了全国乃至世界亿万观众。当晚,象鼻山下,流光溢彩;桂林城中,歌舞欢腾。铜鼓、壮锦、芦笙、绣球、漓江竹筏等广西元素一一亮相。象山水月的美景间,如清水涟漪般的水舞台与举世闻名的漓江融为一体,整体舞美造型与周  相似文献   

8.
段扬 《今日广西》2010,(2):32-34
冬日的太阳,从珠母海中缓缓升起,宛若一颗硕大的彩色珍珠。淋浴着柔媚阳光的海面,光滑得如同一匹无边无际的彩绸。略带寒意的海风阵阵吹拂,彩绸随风上下舞动,“刷啦啦”地漫向蜿蜒的海岸线,渐渐地就覆盖了绵长而宽阔的沙滩。停泊在沙滩上的一艘艘浅绿色机动小艇,一只只金黄色机动竹筏,仿佛被海风托举起一般,全都晃晃荡荡地漂浮在了彩绸上边。苍翠的木麻黄树林掩映着的小渔村里,走出一个个皮肤黧黑、精瘦健壮的成年男子,他们趁着这不断涨起的海潮,驾驶机动小艇和机动竹筏,犁破彩绸般的柔软海浪,驶向大海深处的珍珠养殖场。  相似文献   

9.
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下简称《漓江条例》),是我区第一部综合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漓江由此告别了没有专项法规保护的历史。《漓江条例》从立法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各方主体,在漓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当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对于建立漓江保护的长效机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漓江谍影     
上钩 水秀山奇有洞天,美丽的漓江犹如一条玉带把两岸风光串缀起来,造就了从桂林到阳朔的甲天下山水。竹江码头,漓江游船的起点,几艘装点漂亮的游船整齐地停靠着,游客们一个跟着一个地上船。不远处,几只渔船和竹排星点般地撒在江面上。雨后初霁,青山绿水映碧空。黄林手里正在晾晒渔网,忽见两个游客走过来打招呼:  相似文献   

11.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精髓,437公里水路是沿江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资源,是桂林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37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漓江时就曾饱含深情地叮咛:为了发展生产,如果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那是功不抵过啊!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和到广西考察调研时也一再嘱托:“漓江不仅是广西人民的漓江,也是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的漓江,还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自然遗产,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呵护漓江,科学保护好漓江。”“漓江生态保护要高起点规划。”  相似文献   

12.
想起那些猫     
唐辉 《福建乡土》2013,(3):25-26
一直以来,我总是时不时地想起那几只猫。2009年的春夏之交,我调到一个新的单位工作。当时,单位的食堂里养着两只猫,一只猫妈妈和它的猫女儿。猫妈妈一身灰色虎皮,而猫女儿长着黑白相问的皮毛。每当食堂开饭的时候,两只猫便会出现了,它们“喵喵”地叫着,是在讨食。这无非是两只极其普通的家猫,连名字都没有。我起初对猫的存在并不十分在意。  相似文献   

13.
在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北部,有一个至今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小岛。这个小岛每年都有200天以上是淹没在海水之中,只有100多天的时间是呈现在海面上。这个小岛现居住着4户人家,近20人。4户居民全生活在船上.为了能有“固定”的住址,他们把木船紧靠着小岛。小岛的居民以捕鱼为生,当岛露出海面时便到岛上游玩,且寻找海水退后所遗下的海生物,人人过着颇宁静的生活、没有国籍的小岛  相似文献   

14.
捕鱼生意     
在墨西哥南部的沿海地区,一个正在度假的美国商人站在幽静的渔村码头上嘹望,这时候一个年轻的渔夫把一只小船停靠到了岸上。小船里面装着几条大个儿的金枪鱼。商人上前称赞渔夫的捕鱼技术高超,然后问:“捕这些鱼你用了多长时间?”“大概两三个小时吧。”“那你为什么不在海上多待会儿捕更多的鱼?”商人问。“这些鱼已经足够满足我的家庭所需了。”  相似文献   

15.
这一年多以来,刘昌勇的心情很好。每天早上,一到上班时间,他背上那只黑色的大挎包,先到社区办公室点个到,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他就和他的那只挎包一起,转身消失在弯弯曲曲的小巷和密密麻麻的出租屋之中。他管理着40多户业主的出租屋,那只黑色挎包里满满地装着这些  相似文献   

16.
初识广西     
《今日广西》2010,(5):5-7
初识广西,源于一篇《桂林山水》,文中这样写道:“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相似文献   

17.
路榕 《人大论坛》2010,(9):12-13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傈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  相似文献   

18.
徐岚 《江苏政协》2012,(8):52-53
天柱山,读书时我已经去过一回。那次适逢山上瓢泼大雨,不仅没能领略到风光,还冻得够惨。这次,我再次向它光荣进发,想再回味一下记忆中湿漉漉的风景,不知有没有机会让我看清它五年后的娇态。第一日是"参加惊险刺激的天险河漂流"。此处不得不批评一下该说法太富于商业色彩。因为,水路平缓,竹筏稳当,偶有激流与漩涡,但都在对岸。青山伫立两侧,不见外景,天地间就剩下几只竹筏在溯游飘荡。老翁为我们撑筏。他肤色黝黑,一身嶙峋;看了一会,我想,千年前也许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被南国的骄阳暴晒,脸上黑里透红的彝族小伙子蒋文武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雅口乡人,他的家住在澜沧江畔的猛矿村。这是一座位于澜沧江畔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山间延绵起伏的翠竹林青翠欲滴,山下江水滚滚,江面上不时可以看到轻舞的小燕子在呢喃飞翔。山里的景色虽然美丽,但滔滔的江水使猛矿村成为一座远离现代文明的小山村。蒋文武说,他从小是看着澜沧江长大的。在澜沧江里学游泳、捕鱼,是澜沧江的惊涛骇浪练就了他的一身硬朗身骨。 澜沧江水从“天”来。陡峭的悬岩峭壁,波涛滚滚的江水多少年来隔断了两岸的交往。竹筏、独木舟成了两岸交…  相似文献   

20.
正百里漓江,百里画廊。时下,正是烟雨漓江最美的时刻,泛舟其中别有一番滋味。在桂林市阳朔县漓江杨堤码头,游客在游船服务人员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排队上船。"我在电视上看到总书记在杨堤码头上船,画面里这一段的漓江风光太漂亮了,我和家人合计着,立马订票来桂林旅游。"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李可涛一家迫不及待地登上游船,对游览漓江满心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